摘要:在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的競爭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技術、產品競爭上升到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和道德的競爭,通過不斷強化公司的股東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加速提升公司影響力,這是跨國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中國公司而言,應當把跨國公司強化公司社會責任的潮流作為提升我國企業影響力的一個轉折點,并借助此潮流強化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升中國企業在世界的影響力。
關鍵詞:跨國公司;社會責任;影響力
一、公司社會責任概念界定
“公司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一詞起源于美國,現代公司社會責任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博文(H.R.Bowen)在1953年時,曾對公司社會責任定義為:“商人按照社會的目標和價值,向有關政策靠攏,做出相應的決策,采取理想的具體行為的義務。”實踐中,各國跨國公司的表述也有所不同,如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DCAG)稱其為“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法國電力公司(EDF)表述為“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SD);德國SIEMENS和美國IBM公司以及GM公司則稱之為“公司責任”(Corporate Respo-nsibility,CR)。盡管所用表述不同,但是這些公司闡述的內容大體一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1.公司股東責任,即公司經營成功獲取利潤回報股東。按照一般的公司理論,公司的所有權屬于股東,公司存在的目的在于使股東獲得最大的利益,即以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為目的。
實踐中,眾多跨國公司在強化公司社會責任時,股東責任是其公司責任體系中不言自明的組成部分,甚至是首要的和基礎的組成部分。即使在大力推行公司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保護的今天,不應該回避或弱化公司的股東責任。
2.公司社會責任,即承擔企業內部員工的安全健康福利,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提出公司社會責任的理由在于。公司不僅承擔股東責任,為股東獲取價值,而且應當承擔公司利益相關者責任。為公司所在社會創造價值。因為在公司獲得批準建立后,這個公司要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使用社會大眾的資金;要依法招募員工。使用社會勞動力:要依法購買或租賃土地建立廠房:要向供應商定購原材料或設備,要將自己的產品投放市場……換言之,公司要吸納和整合社會資源,運用社會資源不僅為股東創造財富。也應該為公司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創造價值。因此公司社會責任就是公司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客戶、對供應商、對金融機構、對社區以及對所在地政府的社會責任。這些責任包括遵守商業和行業法規、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支持慈善事業、保護弱勢群體等。企業的社會責任強調對股東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
3.公司環境責任,即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排放、保護環境,以達到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當代人為自己的福利所進行的努力不應該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能源危機顯現,地球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峻,在國際組織和環保人士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自己必須承擔的責任。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公司發展的目標。公司環境責任實際上是對未來社會、未來人類負責,是一種未來的責任,是公司責任體系中最難以做到的部分,也是公司責任理念中最高層次的責任。
綜上所述,跨國公司社會責任基本包括了股東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這三個方面形成了跨國公司社會責任體系。
二、公司社會責任的履行的意義
1.提升品牌形象和美譽度。2002年Cone Corporate Chizenship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得知一家公司的不良社會行為時,91%的人會考慮轉向消費其他公司的產品;83%表示將拒絕向該公司投資:76%表示將要抵制該公司的產品。可見在市場對公司提供的可信賴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提高企業品牌形象和信譽,可以促進銷售增長并提高顧客忠誠度。
2.改進財務狀況。一方面可以提升股票價格:在環境保護和管理方面進行投資,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減少可預見的風險,同時可以提高企業股票價格約5個百分點(摘自Felman et al的《改善公司的環境管理系統和環境表現可以提升股票價格》1996,華盛頓);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投資者關系以期更好的融資。2002年美國Depaul大學教授做了一項針對企業社會責任(CSR)于財務業績的研究,他們將《商業倫理》(Business Ethics)雜志評出的100家“最佳企業公民”(基于企業對股東、員工、客戶、社區、環境、海外投資者、女性和少數民族七大利益相關者群體提高服務的定量評估)于“標準普爾(SP)500強”中其他企業的財務業績比較,基于1年和3年的整體回報率、銷售增長率和利潤增長率,以及凈利潤率和股東權益報酬率8項指標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最佳企業公民”的整體財務狀況遠優于標準普爾500強的其他企業,前者的平均的反比后者高出10個百分點,注重CSR的IBM連續成為最佳企業公民。
3.改善人力資源狀況。根據Walker Information公司的調查,在決定是否接受一個工作時,42%的調查者都會考慮應聘公司的道德標準問題。因此,強化社會責任的公司一般會吸引更好的人才,減少人員流動率,以此減少相關的招聘、培訓成本的支出。工作環境的改善,增加員工參與決策的機會同樣還可以促進生產力和質量的提高。如日本經濟新聞社做的“企業的社會責任(CSR)調查”,基于經營的透明性、兼顧環境、從業人員的評價等方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對CSR活動最熱心的企業中,松下電器在人事管理、雇員待遇等對應從業人員的領域居于榜首,因而使該企業綜合排名高居第二。
4.有利于持續發展。評估一個公司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是衡量的重要參考指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是由道瓊斯指數、STOXX有限責任公司和SAM集團來你和推出的第一個全球性可持續發展指數。主要評估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的業績,其中社會和環境因素是公司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因此,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評估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對比圖1中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注重公司社會責任的企業,其經營狀況明顯好于不注重社會責任的公司,其可持續發展指數較高。

綜上所述,跨國公司強化社會責任不僅不是公司的負擔,而且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影響力。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的競爭已經從過去的技術、產品的競爭上升到公司責任理念以及公司道德水準的競爭,先進的公司社會責任理念成為公司提升影響力的重要法寶。
三、跨國公司強化社會責任的對策
1.將CSR納入公司戰略規劃。社會責任需要在公司的戰略模型中把各方的利益考慮在內,只有在社會責任與公司戰略取得了一致,這種對責任的承擔才可能化為自覺行動,而不僅僅是做秀,比如:在帕馬拉特倒閉前不久,企業的高管們還在討論2003年的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安然倒塌之前,也在做著CSR報告,但這樣的行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責任。因此,這種真正的社會責任理念需要公司董事會層面從全局上了解CSR和公司長遠發展之間的聯系,在設計公司愿景時將各種社會責任、對各方面利益相關人的利益考慮在內,切實權衡好公司戰略發展和利益相關人的需要的關系。具體來說,企業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對企業的經營方向、組織結構、用工制度、利潤分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是和企業的產品戰略、市場戰略、技術戰略等相類似的事關公司全局發展的一項重要職能戰略。任何企業制定戰略時,都必須考慮未來一段時期內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什么,如何把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分解到中層和基層部門,如何根據企業的社會責任戰略調整內部組織結構,如何實施這一戰略等。
2.公司社會責任理念制度化。先進的公司社會責任理念在高層確定后,需要將公司責任理念轉化為廣大員工行為規范。具體講:
(1)將公司理念轉化為被細化的政策和標準,其中公司環境和社會責任政策和標準時重要的組成部分,再轉化為可以操作的行為規范和行動計劃。這些指標在公司全球管理線上進行逐層統計和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匯報,并寫入每位相關員工的工作目標作為他們績效測評的依據。
(2)通過制定行動政策、指導原則來細化公司業務及員工的行為規范。將公司的行為與價值觀保持一致。尤其很多跨國公司的業務遍及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地區法律規定不同、經營環境不同。要保證在這些國家的子公司都遵從公司統一的行為準則。
(3)自愿參與的社會責任協議。這與以上兩項強制性的公司政策規定不同,作為公司應鼓勵自愿參與的員工行為。法國電力集團的《社會責任協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協議內容包括普遍準則——尊重人權、集團自身與員工責任關系方面、集團自身關于客戶和承包商責任關系方面、集團自身在環保和有效利用能源方面、集團自身在城市生活方面以及在管理原則方面的共同承諾和方向,并且規定了協議執行情況的跟蹤檢查辦法。這種培養員工自覺意識的過程中,強調了公司對員工的責任,使得協議更具有價值。
將公司社會責任較好融入公司制度的跨國公司當數NEC(日本電氣株式會社)公司。NEC為了將公司社會理念推廣到全公司的經營活動中,專門成立了“CSR推進本部”和“CSR推進委員會”,負責公司社會責任的推進。表2為NEC公司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行動憲章及行動規范”加以明確和貫徹:
通過上述明確的方針和完善的體制,NEG的CSR理念很快在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企業和員工中間得到了認同和貫徹,達到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公司社會責任的評價監督體系。
(1)對內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體系,從戰略層面整合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指導全公司的運營,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檢查工作的進展情況,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鼓勵公司所有員工投身于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中。考核指標體系的設定可根據社會責任國際標準SA8000或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指標。
(2)對外要公布公司責任報告。經過獨立的第三方審計,審計結果向外界公布,這不僅是一個對外展示公司透明度與可信度的機會,更是一個在不斷學習的過程,與公司股東及利益相關者分享公司理念和目標實現的途徑。殼牌公司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請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對本公司進行外部審計,審計內容不僅僅是年度財務報告,還包括殼牌對利益相關者承擔社會責任的內容,即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對外部公布,讓公眾了解殼牌的真實做法,殼牌的誠心度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