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指導課是職業技術學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途徑。本文闡述了職業指導課應有的價值追求及課程原則,分析了職業指導課在課堂教學模式上存在的不足、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及其價值。探討了如何在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課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的實踐模式。
[關鍵詞]職業指導課 體驗式教學
一、職業指導課的價值定位與基本原則
職業學校中的職業指導課是根據學生的發展特征,以培養他們順利進入社會、提高實現自我價值所必備的能力和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教學活動。在教學目標上,要把中職學生的順利就業作為職業指導課的基點來加以審視。中職學生能否順利就業,不僅要看其所具備的專業技能。更取決于他們的職業成熟度和職業適應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創新意識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就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是職業指導課的價值追求。鑒于此,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職業指導課的內容必須反映就業導向的要求,形成科學完整的體系。其教學方法、途徑、手段必須符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原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力形成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
(二)開放性原則
職業指導課必須打破單一的從書本到書本、從課堂到課堂、從理論到理論的封閉式狀態。只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職業、了解職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才能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
(三)實效性原則
職業指導課應體現重在指導、突出應用的原則。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努力做到目的與行為統一、內容與形式統一、思想與實際統一。
(四)學生主體性原則
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差異。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動機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參與職業指導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職業適應能力得到加強。
二、職業指導課視野下的體驗式教學
當前,職業指導課已被納入職業技術學校的必修課之中。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念,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根據社會需要及學生身心特點,為學生順利就業、創業和升學提供了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在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實現自我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師資隊伍專業化、教學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職業指導課教學存在著理論灌輸和單純的知識性傳授、缺少職業體驗的慣性模式,教師單向灌輸多,學生主動學習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積極的互動狀態尚未廣泛形成。由于職業能力與素質屬于特殊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需要參與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模擬相似的職業情境進行親身體驗,通過對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遷移和整合的過程。因而在職業指導課程培訓中,職業角色體驗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把握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不斷研究教與學的特點,探索一種更容易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職業指導課的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關鍵。
表1是關于“學生喜歡的職業指導課教學方式”的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學生更關注課程對其未來職業活動的實際指導意義,“體驗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方式。鑒于此,將體驗式教學法引入職業指導課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達到內化和認同,是順應課程要求和學生需要的教學模式。
(一)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及其在職業指導課的應用價值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和師生間的生活情感互動,關注學生生命意義的建構,這種教學模式在職業指導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1、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和主體意識
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創新意識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就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是職業指導課的價值追求。以說教和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缺乏能夠讓學生直接感知體驗的過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的興趣和主體意識很難被激發出來,難以實現職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體驗式教學則通過實踐層面的親歷即主體通過實際行動親身經歷某件事,或心理層面的親歷即主體在心理上虛擬地“親身經歷”某件事,進而能夠從行為和情感上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自身的體驗和親歷來建構知識。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多層次的、多角度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體意識是課程得以開展的基礎。
2、有利于提高教學實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只有當它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親自體驗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財富。”對于身處信息時代的中職生來說,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更能喚起學生心底的認同呢?唯有真切感受,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通過“體驗”和“內省”的方式來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教師還可通過游戲法、頭腦風暴法、討論法等適合年輕人的教育方法吸引中職學生,把培訓與職業、理論與實踐、學習與應用緊密地結合起來,縮短“知識一能力—素質—運用”之間轉化的時間,并且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實現教學內化和認同,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3、有利于創設和諧、快樂的教學氛圍
被動而生硬的“容器觀”下單向的注入式的教與學,在“授—受”式的教學環境下,課堂是教師“獨白”的舞臺。難以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快樂的教學氛圍。體驗式教學把教師的“導”和學生的“體驗”、“做”共同置于一種情境和氛圍之中,通常表現為師生的共同參與、互動、共享以及溝通、理解、感悟的過程,教學雙方在共同感受和體驗的過程中,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建立和諧快樂的教學氛圍。
4、有利于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體驗式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通過教學中的交往、對話、理解而達成的“我—你”的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幫助者,及時準確地發現學生的需求并提供恰當的幫助。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努力做學生體驗活動的引領者,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沖動,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將使課堂煥發勃勃生機。
(二)體驗式教學下職業指導課的嬗變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合理移植將會給職業指導課帶來以下轉變: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拓展自我素質”轉變;教學內容由“單純的知識性講授”向“更廣泛的職業素質訓練”轉變;教學中心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方式由“單純課堂講授”向“多種方法并用”轉變;教學重點由“注重課程本身”向“注重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轉變。轉變后的職業指導課具有以下特點。
1、課程更具針對性
在職業指導課中運用體驗式教學,必須正視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要,重新調整教學重點,從而使課程更加突顯針對性。每個學年的職業指導課的教學重點見表2。
2、注重人文關懷
在職業指導課中提倡小型團隊式的體驗和自我探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自我素質的完善,重視個體的個性及情緒,在體驗式培訓中,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疑惑及感受與他人分享,可采用合作學習和團隊游戲等方式。讓學生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去感悟、體驗,并盡量營造體驗環境,關注個體,從而使教學更具人文關懷。
3、突出時代性
把握體驗式教學的精髓,讓學生有身臨其境般的職場體驗。教師必須關注社會變化和行業現實,當社會經濟出現改革與變化時,職業指導課程培訓的內容、模式也要隨之變化,進而更好地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服務。職業指導課程的時代性,要體現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創新對職業能力的要求,針對個體和形勢要求設計適合被教育者的教學內容和培訓方式。
(三)職業指導課體驗式教學的實踐探討
1、創設職場情境,引導體驗和探究
職業指導課程脫離了職場背景,就會陷入單純理論講授的泥潭。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針對學生的專業特色和年齡特點,選用鮮活的職場素材,創設出豐富的情境或氛圍,引導學生融入其中,去感受,激起情感體驗,使“理”通過“情”走進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讓學生“以身體之,以心驗之”,達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統一。以職專二年級“職業素質與能力拓展”中“提供優質服務”專題為例,我們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選擇了職場案例創設體驗情境,具體情況見表3。
在教師創設的具有鮮明專業特色并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教學情境中,學生間、師生間圍繞“優質服務”展開的一系列探究和討論活動,幫助學生領悟了服務的含義、優質服務的特質和服務對企業發展的意義等內容,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正確的職業觀在教學情境中悄然形成。
2、以活動為載體。在體驗中內化認識
職業指導課承擔著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創新意識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就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任務。教學中外在的推動力只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里才能借助具體深切的體驗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教師通過“活動—反思”的程序,組織學生參與別出心裁的游戲、無領導討論、“文件筐”處理等活動,然后進行質疑、點評、反思,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這一過程為學生提供了觀察思考、參與表現、動手操作的機會,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從而引導他們在體驗的基礎上內化認識。
例如,在“求職應聘”專題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按專業上網查詢招聘信息,并據此進行企業招聘面試模擬,由學生充當“招聘者”和“求職者”,招聘者提出面試問題,應聘者自我推銷,當場答辯。通過面試模擬,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驗,思考求職技巧。整個過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自覺地感受、體會、反思,深化了學生的體驗,實現了自覺的內化。
3、以實踐深化體驗
置于開放性社會背景下的職業指導課教學同樣應具有開放的視野。教師應努力使課堂向社會延伸,鼓勵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通過開展創業實踐、現場調查、參觀訪問、社會服務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融入社會去親歷體驗,在動態中掌握知識、內化情感、指導行動,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利用學生創業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組成創業小組,開展市場調查,確定項目,開展資金預算和籌措、人員分工、利潤核算等具體工作,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職業道德情感,強化職業意識,從而增強自我修養和職業能力訓練的自覺性。創業實踐活動成為最受我校學生歡迎的職業指導課教學設計活動之一。同時根據教學內容開展的用人單位調查走訪、參觀座談等活動也讓學生在感受職業場景中自覺學習和深化體驗,使他們真正了解社會、了解職業、了解自我。
將體驗式教學引入職業指導課教學,給職業指導課注入了活力,帶來了新的生機。作為一種教學構想,體驗式教學的實踐和完善還需要操作者在嚴格遵守教育教學的規律和深入研究學生的實際學情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和實踐。但本著服務學生、不斷創新的信念,體驗式教學合理移植于職業指導課這片沃土一定會迎來滿園春色。
(責編 郝 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