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九十年代末,河池地區開展小學作文“提前起步,分段大量讀寫”實驗課題的研究和實驗,猶如和煦的春風,催開了我校“重背誦、善積累、練口語、樂習作”的作文教改課題之花。2000年11月9日下午,全國農村小學作文教改展示現場會在我校隆重舉行。我校學生在口頭作文、古詩吟誦、現場快速作文等10個展示項目上大顯身手:三年級謝麗娜等同學的古詩吟誦流利、聲情并茂;四年級李倩倩等同學展示的詞語運用準確、生動;五年級梁逸等同學的口頭作文口若懸河,特別是潘楚聽觸景生情,《即景作文一口述兩棵大榕樹》的引言“請大家隨同我把目光移向學校的大榕樹”,令全場驚嘆;還有韋伊同學的現場快速作文《歡迎你到家鄉來》也博得來賓的高度贊揚,等等。張田若教授在總結會上興奮地說:金五小學生的作文不遜色于上海的小學生作文!中央教科所主任白月橋在展示現場欣然為我校題詞:“改革的典型,創新的示范。”
作文教改讓我校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給我們校領導留下深深的思索:許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是未能夠進行科學的總結和理論的提煉,不能把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如何促使老師們把“感性”的經驗變成“理性”的認識,成為大家可以共享的成果?我們的答案是開展教育科研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有效途徑。
在校長黃獻芬的帶領下,全體教師樹立“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意識。學校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以教研處、教務處及教研組長為組員的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并以各年級學科組為中心建立校本課題研究小組。學校制訂了《金五小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金五小課程改革實驗實施方案》、《教師、學生成長記錄袋試行方案》及《金五小校本教研三年發展規劃》等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全校教師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形式,采用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經驗交流、問題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導、教師對話等研討形式,以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難題、產生的困惑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研討一實踐一反思”為操作方式,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開展有關的教育教研課題研究。校本教研領導小組規范了課題立項的審批、成果的評審、研究過程的輔導和監督,加強了對科研工作的過程調控,要求課題研究做到“四定”(定人員、定課題、定時間、定目標)、“四抓”(抓骨干、抓過程、抓成果、抓量化)和“四查”(查實施、查小結、查進展、查記載)。有無教科研專題及成果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把考核結果與崗位評估、評先評優直接掛鉤。
經過上述規范的管理,我校教育科研從初期的“小打小鬧”、自發、分散、零星,進行粗放型教學研究,轉向根據教育研究的中心任務,確定主課題,建立課題群,形成合理的課題結構,實行集約型的教學研究。幾年來,學校開展“‘重背、善積、精練’全面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多思教學”、“集中識字”、“字理識字”、“劍橋英語”、“小學數學錄音聽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誦讀經典詩文,培養‘雙文’素養”、“小學‘讀評寫’全程開放自主作文”、“靈活運用教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美融五育,和諧發展’特色學校校本課程”等十余項立項課題的研究實驗,并由“‘美融五育,和諧發展’特色學校校本課程”為主課題衍生出“走進河池民間體育”等十余項校本課題。
2006年12月15日至17日,金城江區第五小學承辦了“廣西教育學會小學教育管理學術年會”,舉辦了主題為“我能行,我參與,我快樂”的素質成果展示會,把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現場快速作文、古詩背誦、古典詩詞名句積累與運用、物品包裝、自然實驗、小小交易會、作文集、自編新童謠、詩文報、手抄報、數學周記等新課程理念下的素質教育成果,同時把辦學經驗叢書《辦學特色與辦學方略》、《學校管理章程》、《國旗下講話》、《教改實踐探索文集》、《小腳丫文集》、《弘揚河池鄉土文化,提高學生藝術素養—課外讀物》等呈現給與會專家們和來自全區兄弟學校的校長們,得到了與會專家們的充分肯定。
事實表明,我校以教育科研為學校發展導航,結合教育教學實際,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本校辦學特色。從全國農村小學作文教改展示會到廣西教育學術年會,從專項課題到校本課題,教師們樹立了“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教師即專家,結果即成果”的教研理念,以課題研究促進課改實驗,以課改實驗落實素質教育。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