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盛世現任欽州市欽南區教育局電教儀器站副站長,1978年開始執教,先后在欽北區青瑭鎮華嶺小學、欽州市第二小學任教。1995年8月至2007年8月擔任欽州市逸夫小學主管科研教學的副校長。
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利盛世主張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現結合,他刻苦鉆研教材,大膽改革創新,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探索出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自主創新“雙四步”教學模式。
關于“雙四步”,利盛世解釋說,它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同步進行的四個教學步驟,即課堂上教師首先通過創設情境和引思質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其次,教師提供相關信息適時點撥引導,使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學習。再次,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激發引導學生并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生通過合作學生自主解釋疑惑并總結歸納。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并適時給予鼓勵,學生在精煉實踐中應用知識同時培養創新精神,它集中體現了教師、學生雙主體的地位。
“雙四步”教學模式倡導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一般是先設計好一個教學課件(或主題學習網站),再提出自主學習的要求,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學時,他監控網絡平臺或巡視指導,檢查學生自學情況,適時進行個別輔導與交流。最后讓學生匯報自學情況。利盛世教學課文《鳥島》就是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主題學習網站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發揚了學生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和想象,增強了學生表達欲望,從而是學生了解鳥島的景色及鳥類活動的情形,體會文中遣詞造句的準確與生動。
“學習知識、形成技能,就要先自學,先嘗試,自己領悟,不斷積累。而后通過小組合作互助而得到加深理解。”利盛世始終認為,學生無論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情趣,讓所學的知識能夠吸引學生,并在老師精要的指導下變教為導,使教服務與學,讓學生自己做主,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學習的責任感,集中精神利用課件自覺學習。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利盛世就鼓勵他們查閱網上資料或學校資料庫,與同學討論、分析、交流或請教師幫助,還可以與教師、同學建立雙向或多向交流,提出自己獨到見解,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啟迪、相互協作、相互幫助,歸納發現,最后達成共識。他們通過對比、分析、綜合、發現學習規律、歸納出學習方法,從學會過渡到會學,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發展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提高的能力。這正是利盛世“雙四步”教學要達到的教學效果。
“雙四步”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課堂上,利盛世鼓勵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就一個問題想出多種答案、多種方法,學生通過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求異創新,促進了創新思維的發展。
六年級口語交際課《讓地球保持生機》里,利盛世設計了一個以開發欽州三娘灣為主題的辯論會,辯論的焦點是從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觀點出發,開發三娘灣是保留現在原始狀態還是需要適當增加人工景點?正方、反方的學生首先通過小組合作查閱書籍、網頁中的資料,對收集的資料通過小組協商,進行整理、提取,從而獲得所需要的信息。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組內協商,對信息進行處理,即歸納出各自的觀點,再進行辯論(口語交際)。然后又根據各自的觀點在計算機上制作出開發三娘灣的設計方案,全班進行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補充、修正,加深了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學生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還培養了合作、創新精神。
“雙四步”教學模式強調運用CAI營造學習氛圍,設置知能遷移訓練動畫情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發揮現代教育媒體信息容量大、反饋快捷、交互性強的功能。利盛世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習題,讓學生自由交流,將探究合作學習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自己探究解決問題。在寫作教學中,利盛世運用信息技術資源庫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海量素材,利用信息技術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還應用網絡教學軟件和智能系統,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如指導學生寫《介紹一種農具》時,利盛世先讓學生觀察幾種農具實物,并說出每種農具的外形特點、構造、用途以及使用中要注意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更深人知道其他農具特別是現代化大型農具(如播種機、收割機、抽水機等)的情況,他讓學生進入互聯網搜集有關資料。學生寫作時,利盛世在教師機監看了解每一位同學的作文情況,及時向學生提出提議,協助修改。學生的作文完成后,利盛世廣播典型作品,師生口頭評議,并教學生掌握方法,接下來學生就可以在網上互評、自我修改,這種教學方法充分地體現了學生和老師在課堂學習中的雙主地位。學生們都說這樣學習的收獲很大,學會了評價別人的文章和修改自己的文章,很有意思。
盡管現代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諸多好處,但利盛世認為每堂課都使用不一定能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必須根據課程的特點、內容的要求、地域的特點、學校的特點、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要注重整合的實際效果,不要把它定式化。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整合過程的設計中,利盛世所關心的不只是什么時候使用計算機,什么時候使用網絡,更關心的是用計算機干什么,用網絡干什么,即關心利用網絡如何去收集、分析、處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信息,實現知識的探究和問題的解決。只有這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才具有活力,才能夠產生實際效果。
從教29年,利盛世當了19年班主任,教了15屆畢業班。無論是當教師,還是做領導,他幾乎沒有完整看過一部電視劇,沒有盡情享受過一個星期天,沒有帶過妻兒外出觀光旅游。他說,其中酸苦,不求人知,但求無悔,外面的世界盡管很精彩,我的世界也很實在。他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積極帶領教師深入開展教學改革,組織教研活動,深入班級聽課、評課、指導教學工作,抓好校本培訓,定期舉行業務講座。平時對教師關心備注,對學生悉心教育,受到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的廣泛贊譽。
利盛世是學科帶頭人、是科研型教師,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先后17次榮獲縣、市級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00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的“特級教師”稱號。無數的榮譽并沒有讓利盛世的腳步停歇,他將繼續思考和探索,讓信息技術之花在語文課堂上開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