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教學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和民主寬松的心理氛圍,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通過各種體育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是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
一、在課堂教學中點燃創新的火花——激趣
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只有得到充分滿足,創造的幼芽才能得以萌發,心中智慧的火花才能得以點燃。在教學時,我運用多種手段努力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轉化為一種內心的需要。創設多維度、多層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自我表現欲與好奇心交融在一起,成為一種強烈的創造動機及創造欲望。
例如,在教學“跳遠”時,我讓學生在復習立定跳遠的基礎上創設情境,告訴學生前方有一條比較寬的溝,但我們只能從這里通過。讓學生開動腦筋想辦法,從而引出課題——《跳遠》。學生在這種直觀而又變化的情境中領悟到由立定跳遠到跑幾步跳遠的動作變化,從而產生了躍躍欲試的體驗沖動。通過嘗試,每一位學生紛紛走向層次不一的“勝景點”,極大地感受到智慧的力量。課后,很多學生寫了學習體會。其中一位同學這樣寫到:今天上了一節很有趣的體育課。這節課,令人興奮的是跳遠。我跳得可遠了,老師叫我們在地面的一個圓點上畫一只“老鼠”,然后從遠處跑過來踩住“老鼠”跳過去,開始我跳不過那比較寬的“溝”,我想可能是我踩“老鼠”的時候不夠用力才跳不過去的,于是我就用力沖過去,猛地踩在“老鼠”身上跳過去。啊!我終于跳過去了!雖然跳過去了,但我想我不能驕傲,再多跳幾次,第二次跳我還不滿意……第五次我跳過了二米五,我想我一定要經常練習,爭取跳過三米!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體會到創造的魅力。
二、在教學過程中搭建創新的支點——巧引
當學生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并具備足夠的信念時,教師就該運用相關信息,借助于想象與聯想、發散與收斂、直覺與靈感等基本思維方式,加以重新組合,搭建好創新的支撐點,使創新活動有可能變為現實。
1、鼓勵質疑,萌發創新
學生能夠質疑,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創新不可缺少的品質。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大膽猜想,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例如,在教學“前滾翻”時,有學生提出疑問:“能不能向側翻滾?”與生活實踐聯系得出的結果是,當一個人從稍高一點的地方向低處翻滾下來時,最佳的方法就是側面的肩膀先著地,這樣比較安全。經過嘗試證明,他的想法是可行的。教師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出問題相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創新做好準備。
2、大膽嘗試。激發創新
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從嘗試開始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安排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以嘗試的自由度,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進行游戲——通過“小隧道”活動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生先動手嘗試把十床手提小墊子壘成“小隧道”,每個人通過時不能使“小隧道”倒塌,然后讓每個小組進行匯報表演。這不僅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更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合作意識。特別在跳高項目上,對于用什么跳法才能跳得高,有50%左右的學生進行過嘗試,有“俯臥式”、“跨越式”,甚至是“背越式”,有的還創造出新的跳法。
3、主動探究,引發創新
教師應讓學生以“小科學家”的身份,沿著“再發現”的道路去探索和發現事物變化的起因和內部聯系,把好“探索是教學的生命線”關,敢于實踐、勇于探索,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后滾翻”時,我先讓學生復習前滾翻,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前滾翻的動作要領嘗試后滾翻。在嘗試過程中學生們爭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轉,有的翻滾出“航道”,活動完后我讓學生互相交流心得體會,說說成功與不成功的原因,并適時、適當地加以指導,再讓學生去實踐,結果98%的學生能高質量的完成。
三、體會創新的趣點——開拓
創新帶來的成功和樂趣促進學生繼續學習的欲望。體育活動實踐機會的增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具備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從多角度進行創新性思維,提出獨特的見解。
在每一堂課教學之中,教師要真正地解放“學生的頭腦、學生的雙手、學生的眼睛”,最大可能地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成為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勤于思考,具有綜合素質的跨世紀人才。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