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金城江區第五小學是近10年來悄然興起的頗有社會聲譽的學校,這所學校占地面積不大,而給師生的發展空間則是無限廣闊的。究其原因,教育科研是他們發展的最大的推動力。
起步早,成效大,是金五小的教育科研的第一個特點。盡管我國的《教育科學發展規劃綱要》(草案)(1978——1985)已于改革開放之初就明確提出:“教育科學研究隊伍包括:教育科學專業研究人員;……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但真正意義上的中小學群眾性教育科研的興起還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而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小學則又稍后。金城江區第五小學的教育科研的興起則處在本地區中小學中的前列之一。九十年代末,該校作為河池地區小學作文“提前起步,分段大量讀寫”實驗課題的實驗學校,學校領導和教師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0年11月,全國農村小學作文教改現場會在這里召開,繼而名揚海外,吸引日本友人前來考察學習。
其次,“獨上高樓”,明確方向。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描述的藝術境界之一便是“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我們用“獨上高樓”來比喻金城江區五小的科研興校也許不算恰到好處,但我要說明的是金五小的領導和教師對學校教育的發展是站得高、看得遠的。教改現場會的召開是第一次課題實驗成果的展示,更是金城江區五小教育科研進一步發展的直接動因。通過課題研究成果的現場展示,學校領導和教師嘗到教育科研的甜頭,口河池市教育科學研究室韋劍一致認同了“科研興校”的理論。黃獻芬校長趁此機會帶領學校領導班子認真組織全體教師進一步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論,使大家都樹立“科研興校”的意識,并確立“依法治校,科研興校,教改立校”的辦學方略,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確立了明確的方向。
第三,成立機構,制度健全。如果說高瞻遠矚地提出科研方略需要的是真知灼見和教育膽識的話,那么要將方略付諸實施則需要豐富的教育科學管理的實踐才能。為使科研興校進一步落到實處,學校毅然決定成立了教研處,同時選配強有力的教師擔任教研處主任,確保了學校教育科研有專門的機構常抓不懈,有得力的領導真抓實干。金五小的教育科研制度比較健全,有總的科研管理制度,有課改實驗方案,有新課改的評價方案,有校本教研三年發展規劃,還有研究過程調控措施等。盡管有些制度還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但它至少能為學校的教育科研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證。
第四,與時俱進,不斷深入。金五小的教育科研沒有停留在一個層面上,而是根據教改形勢的需要而不斷引向深入。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該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主要是作為各級課題的實驗學校的形式開展的,作為課題實驗學校,是在課題負責專家的指導下以課題為載體,開展轟轟烈烈的課改研究的,效果也是令人滿意的。但黃獻芬校長不無感慨地說,我們做了不少的課題實驗,效果也相當好;然而每個課題結題之后,老師們能獨立研究什么呢?面對著新的課程改革,面臨著那么多實際的教學問題,教師們又該怎么辦呢?于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為核心的新型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便在校園里應運而生。
校本教研與常規教研的區別在于把“專家要我研”變成為適應課改需要“我要研”。常規教研是按照專家設計來試驗,學校處于被動地位;而校本教研是專家按照學校研究的需要來引領,學校處于主動研究的地位。新的課改形勢使學校領導和教師產生了內涵空虛的感覺,這種感覺與偉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中的“憤”和“悱”的情景十分相似,對學校的一線教師來說,教育科研方法在這個時候更顯出它的作用和價值。金城江區五小主動爭取贏得自治區級校本教研課題的試點學校和國家級重大課題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基地學校的資格。于是以自我反思一同伴互助一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經驗交流、問題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導、教師對話等內容為基本形式,以“問題—設計一實踐一反思一總結”為基本操作程序的校本教研制度又先后建立起來。這些新型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必將把教師引導到自己能發現問題,自己學會設計解決方案,自行實踐解決問題,自己學會反思提高研究技能的境界,也必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促進課程改革從專家的應然效果變為師生共同發展的實然效果。(作者系河池市教育科學研究室主任)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