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的要求。激發學生作文興趣,讓學生樂于表達,樂于寫作,這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前提條件。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水平呢?
一、觀察生活,激發興趣
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币虼?,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人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好奇感,他們的身邊有著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注意從身邊的生活入手,觀察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鳥獸魚蟲、日月星辰等,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如,春天百花盛開時,我就帶領學生到校外進行觀察,指導學生從美麗的自然環境中選取自己所喜歡的景物、人物、植物、動物等作為描述對象。讓學生雙休日跟隨親人到商店、市場買東西,體驗一下逛街買東西的樂趣,回來后把自己買東西時的想法、心情與挑選商品的過程記敘下來。要求學生隨時隨地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這樣,學生通過觀察生活而獲得豐富的習作材料,可以大大激發自己的寫作興趣。
二、積累知識,培養興趣
學生身處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之中,有時作文卻又處于“無話可說”的困境。教師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應當提倡學生廣泛閱讀,積累語言材料。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了小學生的閱讀量和背誦量,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把優美的句子、精彩的語段、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摘抄下來,分類整理儲存,作為自己寫作的參考材料。第二,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我經常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如優秀作文選、科普讀物、文學書籍以及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報刊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積累習作材料。第三,引導學生養成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的習慣。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體會語言的妙用,領悟寫作技巧,培養寫作興趣。學生有了知識積累,寫文章才會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三、由仿到創,引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欲望比較強。模仿范文進行習作,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茅盾說:“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弊魑慕虒W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我指導小學生走“由仿到創之路”。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對學生作文起示范作用。我提倡學生借鑒范文,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學習借鑒范文的長處,不是機械模仿,而是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從習作向創作過渡。如教學《貓》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真實具體地進行表達的寫作方法,留心觀察自己喜愛的小動物,仿照課文寫法有創意地進行習作練習。通過仿寫練習,學生們寫出了《可愛的小白兔》、《我家的小狗》等一篇篇描寫細致的文章。除了對文章結構進行仿寫之外,還可以對句子、語段等進行仿寫。引導學生從仿寫起步過渡到創作性作文。學生進行仿寫,有法可依,有路可循,激發了寫作興趣。
四、表揚成功,增強興趣
哈佛大學的威廉教授說過:“同樣一個人經過充分激勵后發揮的能力相當于激勵前的數3-4倍。”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盡量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手段,使每個學生都能領略到習作成功的樂趣。例如,善于發現和抓住學生作文中的每一優點,一個用得合適的詞語,一個好句子,一項新鮮的材料,一個有創意的想法等,都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只要學生作文有了微小的進步,教師就給予表揚、鼓勵,這樣能使學生增強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教師要想辦法為不同層次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如,每次習作過后,在班級中評選“最佳習作”,舉辦優秀作文展覽,向報刊推薦優秀作文;指導學生自己編輯作文集,編印一本班級作文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作文人選,都能品嘗一下“發表”作品的喜悅。這樣,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也就會日漸濃厚。
總之,我從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人手,引導學生樂于表達、樂于習作,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作文水平。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