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文的批改與評價,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只有把握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批改方法,及時對學生習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
一、教師采用啟發式批語,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教師對學生作文精批細改,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把學生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會使學生喪失信心。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作文特點,具體指出作文的優點和不足,采用啟發式評語,引導學生加以改進。有位學生作文描寫釣魚過程比較簡單,老師在評語中就有針對性地啟發學生:“一開始是怎么釣的,魚兒上鉤了沒有?然后又是怎么釣的,當時心里怎么想的,旁邊有沒有人提醒你?最后是怎樣釣上來的?都應寫得具體些。”學生描寫事情關鍵部分時寫道:“我當時心里想了很多。”老師在批語中可以啟發學生:“你是怎么想的,想到些什么?寫出來才能讓讀者明白。”
根據學生愛表揚的特點,采取激勵性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可以從立意、選材、構思、語言等方面,抓住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寫一些鼓勵性的評語。如“這句話寫得恰到好處。”“這幾句話優美生動!”這些鼓勵性的評語,可以使學生品讀出老師對他們作文的肯定和贊揚。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讀到您贊揚我作文寫得好的批語,心里比吃了蜜還甜。以后,我會更認真寫作文,爭取寫得更好。”老師把鼓勵的批語寫在學生作文本上,深刻地印在學生的心靈里,往往成為學生作文的內在動力。
二、同學之間互評互改,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全班簡要地講評,接著引導學生討論從何人手進行修改,統一評改標準,然后學生之間互相批改、評點作文。要求評改者從作文中找優點,并提出修改意見。從批改情況看,學生們非常認真,字斟句酌,精心推敲,有眉批,又有總評。學生們喜愛同學相互批改作文的這種方式。有些學生在閱讀同學作文時發現了對自己有益之處,學會了向別人學習;更多的學生在評改他人作文中鍛煉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有些學生課后圍著我興奮地談論互評互改作文的體會。有的說:“老師,您讓我們給同學評改作文還真有意思。平時,同學之間作文都保密,不讓他人看,現在有機會看同學的作文了。”有的說:“作文寫真人真事,可以寫得比較具體、生動,寫起來也得心應手。”有的說:“××同學的作文寫得很有趣,好詞好句真多。我給他算了一下,共用了15個成語。好厲害啊!”另一個學生接過去說:“是啊,他平時就是個書迷,這些成語大多是從書中積累的。”這樣,學生欣賞同學的佳作,也學到了提高寫作水平的一些方法。
學生相互評點作文后,教師要做好檢查驗收工作。既檢查被評點學生的作文,又要驗收同學的評點,為作文者和評改者分別打上等級分,并對優秀者給以表揚和加分,受到表揚的學生就會特別有成就感。
三、參與評價榜樣作文,汲取優秀習作營養
教師批改作文時,注意發現作文“尖子”和“尖子”作文,樹立學生學習的榜樣。優秀作文可讓學生傳閱,談閱讀后的體會。對榜樣作文進行評價,學生覺得這些作文可感、可信、可比、可學,對自己以后作文很有借鑒價值。比如,老師表揚××同學作文開頭寫得好,并特別強調:“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下次作文,學生們就注意寫好作文的開頭。如有的學生寫《一件難忘的事》作文的開頭:“拉開記憶的閘門……”有的學生寫《我敬佩的一個人》作文的開頭:“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用在哥哥身上再貼切不過了。”向優秀習作汲取營養,學生逐漸地提高了作文水平。
四、養成自改作文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文后,寫上情真意切的評語以激勵學生。可是有些學生不“領情”,一看了之,并不深究評語的含義。老師評語沒有內化到學生心里,外化為學生行為。讓學生結合老師評語,談一下自己對作文的感受,學生有親身的體驗,就會理解教師批語的含義,然后自己對習作進行認真修改,體驗批改習作的艱辛。學生發現自己修改過的作文更流暢了,就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養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從而不斷提高作文水平。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