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校長教育理念、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學校文化建設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學校的建設與辦學特色,與校長的教育價值取向有著直接而又緊密的關系。教育價值取向的主體是人,是人在對教育價值認識、判斷基礎上的一種綜合的自覺選擇。在學校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自我價值,也就是有自己的夢想。作為一名校長,我認為應該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個體價值,努力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也是我作為校長的教育價值取向。
在濱湖路小學校長和教師眼里,沒有什么天才和笨蛋,沒有什么好學生和差學生。因為我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無法取代的個體,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并且具有實現自己夢想、取得成功的潛質和能力,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夢想。基于這一教育理念,我們努力建設一種校園文化,營造一種環境,修筑一個平臺,使學校成為孩子們夢開始的地方,并為此進行了頗有成效的實踐。
一、播種夢想——讓校園成為師生夢想的家園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理想教育是學校文化的主題,我們想法促使濱湖小學——夢開始的地方,能最大限度地成為師生實踐夢想、追逐夢想、收獲夢想的精神家園。
每個學期開學,我們都會舉行“播種夢想”的活動,孩子們都收到一份“特殊”禮物:一張“播種夢想”的校長心語和一顆晶瑩剔透的“夢想石”。“校長心語”里深情寫道:親愛的孩子,你有什么夢想,新學期你要實現什么目標,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把它寫出來與我們共享。我們將在開學典禮上,將你的夢、他的夢、我們大家的夢,寄托在這小小的“夢想石”上,播種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里——夢開始的地方。在開學典禮上,孩子們打開“夢想大門”,來到“夢源”(校園一處特殊的景點),親手將寄托著自己夢想和本學期目標的“夢想石”、“小紙船”放入水中。一顆顆小小的“夢想石”,一艘艘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小紙船,將激勵著孩子們不斷努力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同時也讓孩子們感受到播種夢想的甜蜜與快樂,培養了孩子對未來不懈追求的良好品質。可以說,恰恰是孩子們五彩斑斕的夢想,使校園生活充滿了神奇和美妙。
二、“快樂勞動”——讓美德在習慣中扎根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葉圣陶先生“教育既養成”的教育思想深刻地闡明了教育的真諦。鑒于這樣的認識,我們開設了每天十分鐘的“快樂勞動”課程,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和認真做事的習慣。
當午后的陽光普照校園的時候,校園里回響起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曲子《勞動最光榮》,伴著這首輕松活潑的樂曲,孩子們像一只只勤勞的“小蜜蜂”,快樂地投入到勞動之中,愛護我們的校園,美化我們的環境。校園在“小蜜蜂”辛勤勞動下,天天如花園般整潔美麗。每天十分鐘的勞動,讓習慣在一天天、一月月循環往復的過程中,得到強化。這不僅讓孩子們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好品質,更讓孩子們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三、“靜心悅讀”——讓夢想在勤奮中實現
“看書、讀書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建設書香校園是我們的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一種責任。努力創造一種讀書環境,使我們的師生都能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養成勤奮學習的良好品質。
美國教育家霍勒斯曼說:假如每天你有十五分鐘的閱讀時間,一年后你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效果。為此,我們精心設計校本課程“靜心悅讀”(之所以選擇“悅”是傳遞讀書是快樂的理念)。每天下午十五分鐘的讀書,是一段個性化的閱讀,伴隨著悠揚的樂曲,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閱讀的書目,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走道上開放式的書架前讀書。這時,您要是進入濱湖,眼前呈現的是一種享受,一份感動,您能分享到孩子們讀書的快樂,您會為孩子們讀書時那種專注執著的神態所動容。每天十五分鐘的“靜心悅讀”,成了濱湖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讀書,讓校園高雅起來,讓師生快樂起來。
我們的讀書活動從激發興趣、培養習慣人手,進而幫助孩子們提高閱讀質量,提升閱讀品位。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讀書活動方案,為孩子們推薦了100本課外閱讀書目,制定了“閱讀考級”標準,孩子們經過努力可以獲得“閱讀七色卡”。孩子們正是在一次次勤奮學習的攀登中,實現了一個個的夢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夢之鶯”——讓天性有展現的空間
“教育是即見森林又見樹木的過程”。教育既要面向全體,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要弘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夢之鶯”是濱湖小學第二課堂各類興趣愛好小組響亮的名字,學校成立了“夢之鶯”藝術團、“夢之鶯”文學社、“夢之鶯”科學活動室等,通過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讓兒童天性有展現的空間,讓學生智慧有表達的機會,讓校園真正成為孩子們展示自我的樂園。
1 編童謠、唱童謠。“濱湖小學真美麗,藍色大樓綠草地,我愿變只百靈鳥,美麗歌聲贊美你……”我校的文學社圍繞“健康快樂”、“文明禮儀”、“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等主題,組織同學們編童謠、唱童謠,贊美可愛的祖國,夸獎美麗的校園,描繪一年四季繽紛多彩的夢想。一首首新童謠將文明的種子播撒進每個孩子的心田,在校園里營造了健康向上、文明進步的文化氣息,讓孩子們在快樂接受,在幸福中成長。一年一度的童謠編撰活動,已成了校園文化的傳統和品牌。建校僅三年的時間,我們已結集印制了兩本童謠集《金色童謠》、《藍藍的濱湖,藍藍的夢》,并于“六一兒童節”作為節日禮物贈送給每一個孩子。我們的童謠案例“童心伴童謠”,作為未成年人德育案例典型,被自治區宣傳部選送參加全國評展活動。
2 開展“向海洋進軍”科學實踐活動。藍色濱湖,藍色的夢,在孩子們無數個夢想中,我們組織了“向海洋進軍”的科學實踐活動。通過整合社會資源,與自治區科協、廣西科普基地——“海底世界”合作成立了“做中學海洋科學教育基地”,引領我們的孩子走向更為開放的課堂。針對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教師與孩子們一起選定了不同的選題,用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指導孩子們探究海洋的奧秘,培養孩子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學校利用節假日組織親子科普考察活動,與防城港江山小學開展手拉手種植紅樹林活動等,使學生有機會親歷探究自然界奧妙的過程,使他們在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精神,學習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探究能力。“向海洋進軍”科學實踐活動獲得全國青少年科學實踐活動一等獎。此外,學校機器人挑戰隊的孩子們,更是不畏艱難、頑強拼搏,拿下了FVC機器人全國冠軍,獲得了代表中國到美國參加世界錦標賽的資格。
3 學校“夢之鶯”藝術團組織各項活動。學校為孩子們搭建起展示、交流、合作的平臺,進一步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在校園里營造更為和諧的氛圍,藝術教育成績顯著。在2007年南寧市中小學藝術節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獨具特色的“夢之鶯”天琴組合的表演,已走上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舞臺,參加了2008年春香港世界華人“藝術節的比賽,獲得特等金獎,今年5月又獲得了進軍“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邀請。
校園文化為了孩子們實現夢想、校長教師們實現教育價值取向提供了厚重的平臺,然而,這僅僅是開始,僅僅是夢開始的地方。現在,濱湖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正在扎實地向縱深推進。
“這里是夢開始的地方,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我們的責任是幫助孩子們架起實現夢的橋梁,讓孩子們的夢揚帆,起航”。這是我想要說的,也是我的教育價值觀。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