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8—9頁《動物聚會》。
[教材分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以童話形式出現主題圖,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教學時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提供自主、合作、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并注意在保護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時,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乘法問題的解決上來,以及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預習思考
1 (電腦課件,出示配樂動物聚會的情景圖)
師:同學們,今天美麗的森林里,動物王國舉行了盛大的聯歡會,小動物們都帶來了自家種的糧食,多熱鬧的場面、多歡樂的氣氛呀!請大家仔細觀察,圖上都畫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童話故事和動物是孩子都最喜歡的,從孩子們喜愛的童話和動物為切入點展開本課,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 學生觀察和思考。(預習)
[設計意圖:“動物聚會”是一個充滿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的童話故事,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理解,去發現,學生的創造潛能才能發揮。]
二、問題教學,探究新知
1 小組交流。
師:把你想到的問題,輪流地在小組里說一說。
[設計意圖:創設更多的交流平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想法的機會。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可以與人分享自己的思維成果,養成交流的習慣,達到共識共享共長的目的。]
2 集中反饋。
(1)師:誰來把自己想到的數學問題告訴大家?
(2)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把主要問題整理在黑板上:
①每個盤子裝了6個桃子,3個盤子裝了多少個桃子? ②有3只小兔,每只小兔扛來了4根蘿卜,一共拿來幾根蘿卜?
③有6只松鼠,每只帶來了3個松果,一共帶來多少個松果?
④每根樹枝上有3只小鳥,3根樹枝上共有多少只小鳥?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學和組內交流后,發現的問題肯定是很多,會有乘法的,會有加、減法的,但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教師在肯定學生的聰明能干之后,就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學生的精力集中到本節課的重點上來,達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3 嘗試解決。
(1)師: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問題,認真思考:應該怎樣列算式?然后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設計意圖:再次給學生留下充分的獨立思考和交流時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全員參與地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一共有幾只小鳥?”的問題。
師: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怎樣算?(3+3+3=9只或3×3=9只)
為什么可用乘法?(因為這是求3個3的和是多少)
(3)解6×3的兩個含義。
師:計算“一共有幾個桃子?”和“一共有幾個松果?”都可用6×3來計算,它們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讓學生小組討論后再匯報,并完成課本上的“連一連”。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不等于放任自由,不等于學生能全學懂,教師要善于了解學情,把握全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去討論難點,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設問練習,鞏固深化
1 看一看,說一說。(課本第九頁的內容)
師:你能說一說2×3在這四幅圖中分別表示什么含義嗎?
[設計意圖:為了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因為2×3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有時表示2個3,有時表示3個2,有時既可以表示2個3也可以表示3個2。]
2 想一想,擺一擺。
師:小熊貓聽說森林里召開動物聯歡會,也帶來了它們家種的竹筍,機靈的小猴一看,它們帶的竹筍總數可以用2×4=8(個)來表示。你知道來了幾只小熊貓嗎?每只小熊貓帶來了幾根竹筍?請你用小棒擺一擺,并跟同桌說一說。
匯報交流后會有兩種結果:
(1)來了2只小熊貓,每只小熊貓帶來了4根竹筍,共帶來了8根竹筍。
(2)來了4只小熊貓,每只小熊貓帶來了2根竹筍,共帶來了8根竹筍。
[設計意圖:2×4可以表示2個4也可以表示4個2兩種含義,融進小熊貓帶來竹筍的情景,不僅增加了生活情趣,而且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四、簡結轉新
1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 師:課后請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并寫成一篇數學日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和過程,讓學生學會及時回顧、反思和總結,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和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并將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把數學引向生活,回歸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的大課堂里鞏固數學,應用數學,培養應用意識。]
(責編 鐘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