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支持,特別是主題活動實施中,無論是主題資料的收集,還是主題的實踐探索,都需要家長的配合、支持、合作。如何讓家長更好地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中來,逐步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和諧互動的家園合作,筆者就以下三個切入點來概括提煉教師的引領行為:
一、收集資料過程中教師的引領行為
任何一個主題活動的開展和實施,都離不開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積累,單靠教師一方來完成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利用家長資源,為主題探索提供相關的資料和信息,以滿足幼兒探索的需要。主要方法有:
家園聯系欄:以“希望配合”的形式告知家長,以孩子的語氣催促家長,使家長在孩子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動下,積極參與活動。
互動小信箱:為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小信箱,即創設墻飾“互動小信箱”,將寫有需要配合的紙條放到幼兒的信箱中,使家長明確配合的要求。例如,在《愛我們的祖國》主題中,我在雨晴的信箱中寫到收集關于國家著名景點的圖片;秦鈺的信箱中寫上收集北京名勝的資料;宇航的信箱中寫上收集民族服飾的資料。互動小信箱讓家長有目的的配合和收集,使收集到的資料基本無重復的現象。
分類收集:為了能提高家長收集資料的能力,可以指導家長把收集的資料根據不同的收集方法、不同的收集內容進行分類。例如,在主題“各種各樣的車”中,收集資料前,我們就建議家長根據內容不同加以收集。第二天,效果非常明顯:有的收集車的圖片,有的收集車的標志,有的收集關于車的兒歌,還有的收集交通規則方面的內容。
列表記錄: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建議家長用列表的方式進行記錄,使資料的來源和結果一目了然,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使孩子獲得經驗。(見下圖)

二、實踐探索操作中教師的引領行為
主題活動進展得是否順利,能不能獲得成功,與師幼共同的探索實踐是分不開的,如果能夠把握契機、恰到好處地把家長引入到探索活動的實踐過程中,必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文字說明:在創設的主題墻飾旁用一段簡潔文字具體說明,使家長在關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文字的說明能更好地了解主題的內容、孩子的活動狀況和主題的進程,同時通過文字說明家長也能隨時加入我們的活動。
照片展示:在主題活動過程中,教師最常用的記錄方法是拍照。教師將孩子的活動過程用相機拍攝下來,然后通過家長園地、展示板等形式進行展示,讓家長通過觀看照片,及時了解幼兒園主題活動開展現狀和活動中自己孩子的表現。
作品宣傳:在平時的探索活動中,及時地把孩子在主題活動中的照片、家長手記、家長送教、家長作品在班級外墻展示,以宣傳的力量帶動更多的家長關注和參與幼兒園的活動。
以問代答: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吸引家長的注意,促使家長帶著問題和孩子一起查資料、找答案。例如,在“我自己”主題中,教師提出:“你想了解人體的構造嗎,那就提問吧,看誰提的問題最多。”于是家長帶著孩子忙開了,他們有的上網查找來提問;有的看《十萬個為什么》來提問;有的則走訪醫生來提問等。其實孩子與家長提出的問題,也就是要孩子掌握的知識點。
三、挖掘家長優質資源中的教師引領行為
主題活動的開展,對教師固有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挑戰。隨著幼兒探索的深入和主題內容的多元化,常常會遇到一些教師都無法給予幫助、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引領家長發揮各自的優勢資源,促使主題活動更深入的開展。
以家長的職業為優質資源為活動創設有利的條件:隨著主題的深入,許多專業性的問題也會伴隨而來,這些問題如果教師一一回答,那就需要教師大量的充電。這時教師應及時捕捉來自家長的信息,善于發現家長的職業優勢。例如,主題活動“紙的家族”我捕捉到教育的契機——參觀思佳爸爸的印刷廠。參觀印刷廠和印刷廠工人的專業解答,不僅滿足孩子的探究欲望,還豐富了孩子們對紙生產過程的認識。
以家長的人際關系為優質資源為活動創設廣闊的空間:在主題探究中,為給幼兒創設更真實的環境,教師有時會四處碰壁。因此教師要發揮家長人際關系這張網,為孩子創設更好的教學環境。例如,在《各種各樣的車》的主題中,我就請泓川的爸爸幫忙,開來了一輛120急救車,由于所創設的環境真實,再配以醫生專業化的講解,小朋友不僅聽得出神入化,而且對救護車構造了解得相當透徹。
將“能者”優勢發揮:在主題活動中,必將有許多的家長參與制作,那么教師就要用自己的慧眼去發掘這些“家長老師”,用他們的智慧將駕輕就熟的經驗傳授給孩子,把“能者”的優勢發揮出來。這既可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又使孩子倍感親切自豪,家長也會因為被孩子們的探索熱情感染,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孩子。
把“專家”請入課堂:對于知識性很強的問題,我把家長資源中的“專家”請人課堂,以專業化的方式,解釋難以表達的科學現象。例如,在“小動物”主題中,孩子產生了很多的想法,如“小動物們是怎樣睡覺的”、“小動物們都吃什么東西呢?”當這些知識性很強的問題出現在面前時,我請鄭海靖的媽媽(中學生物教師)運用科學的知識,解釋這些現象,這既彌補了教師專業知識上的局限,又增長了孩子的見識。
總之,多方位、多渠道地引領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增強家長們重視幼兒保教的意識,使家長們了解、遵循保教規律及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
(責編 豐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