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校長是學校的靈魂。作為校長應引領學校文化建設,傳播學校文化。從濱湖小學建校的那天開始,我就以“校長心語”的形式與家長進行真誠溝通,至今已寫過十幾封“校長心語”。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可能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也可能成為反作用力。因此,學校應及時與家長溝通,把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傳遞給家長,一方面以求得家長對學校的理解和支持,為學校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把學校文化延伸到家庭,使其發揮“涵養”的作用。
尊敬的家長:
您好!
轉眼—個新的學年又開始了,回顧三年來濱湖人追夢的日子,“夢開始的地方”已在人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學校取得驕人的成績: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自治區十佳學校、自治區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今年7月我校參加全國機器人總決賽榮獲全國冠軍,明年4月將代表國家赴美國參加世界錦標賽總決賽。
在我們追夢的旅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教育,學校除了能給予孩子知識還能給予什么,這一命題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想必您和我們一樣都明白,傳授知識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教育的全部,那么教育是什么?記得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國古代教育家朱熹把一個人的教育分為“大學”和“小學”兩個階段,認為“小學”是基礎,基礎重在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他主張教育應從兒童日常生活的細節人手。陶行知先生更是明確地告訴我們:生活即教育。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努力挖掘教育的素材,營造教育的氛圍,把握教育的契機,開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活動。如:“快樂十分鐘”勞動、“靜心悅讀”、“愛的教育”等,目標就是培養習慣,培養學生愛勞動、愛讀書的習慣和孝敬父母、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每天十分鐘的勞動,伴隨著《勞動最光榮》的歌聲,師生一起行動起來。在“小蜜蜂”辛勤勞動下,校園天天如花園般整潔美麗。每天十五分鐘的靜心悅讀,伴隨著悠揚典雅的樂曲,校園沉浸在濃濃的書香當中。雖然這樣的特色課程時間不長,但我們寄希望于校園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個細節。因為我們知道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優秀的品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更明白教育最忌諱急功近利,它需要的是一天天、一月月,持之以恒的循環反復。
今年的“六一”節,我校的第二本童謠集出版了,那是學校送給孩子們最珍貴的節日禮物。雖然它還那么稚嫩,卻是孩子們心中愛的歌謠、美的天使,它萌生于孩子們的一點好奇、一點模仿、一點想象。它是我們和孩子們在這“夢開始的地方”共同編織、收獲的又一個夢想……
孩子的進步是我們共同的追求,孩子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愿望,為了您的孩子,他的孩子,我們的孩子,讓我們攜手努力!
校長:王瑾
2007年9月11日
尊敬的家長:
您好!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這個春天與往年相比,在人們的心中也許平添了幾分期待……愿春天的問候,送去我真心的祝福和感謝,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幫助!
濱湖小學——夢開始的地方。今天我和家長聊聊我們的理想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當孩子離開學校時,帶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理想。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英國有一位退休的教師布羅迪,在整理舊物時,發現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本,它們是50年前31位孩子寫下的作文《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想當總統、想當內閣大臣、想當王妃、想當領航員、想當教師……布羅迪老師突然萌發了一個想法: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他們的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我”是否實現了50年前兒時的夢想。他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帶著問候,也帶著對自己童年夢想的好奇,紛紛來到了布羅迪老師的手中。
一年過去了,老師的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在作文中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說:“在英國歷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我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老師滿懷遺憾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了英國內閣教育大臣的來信:“我就是戴維,感謝您為我保留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心里,我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我的夢想實現了!今天,我還想告訴大家,只要不讓兒時美麗的夢想隨風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眼前?!?/p>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誰在堅守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它還告訴我們作為家長和教師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孩子們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教育有夢,孩子才有未來。
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孩子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他的世界充滿了無數的夢想:星光、月牙、紙船、搖籃……
作為家長、教師,我們對孩子充滿著無盡的夢想與期待,應該鼓勵支持孩子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更應該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舞臺,讓孩子們的夢插上飛翔的翅膀。為此,學校開展理想教育,通過一次次“播種夢想”的活動,引導孩子們將遠大的理想化為階段性的目標;通過一次次“收獲夢想”的活動,讓孩子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明白:人生當有追求!有夢的人最快樂!
愿我們細心呵護、經營孩子的夢想,夢想就會在積累中慢慢長大……
孩子的進步是我們共同的追求,孩子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愿望,為了您的孩子,他的孩子,我們的孩子,讓我們攜手努力!
校長:王 瑾
2008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