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但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重要和必要。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成為了教師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很多學校,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但師資不足和專業性不強,仍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兩個突出問題。然而,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到教師的成熟,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在集體培訓有限的情況下,小學教師必須通過積極的學習,自覺提高心育能力。
一、博大師愛,澆灌心靈之花
師愛是什么?師愛就是在教育過程中,給予學生生活上的關心,行為上的關注,以親人般的情感去對待學生,讓他們在關愛中發展。它是對學生發展負責的愛,是教師用民主的教育實現學生終身發展的愛,貫穿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
多年來,在實際工作中,筆者自訂了幾條“每天自問”:學生面前,注意教師禮儀了嗎?學生面前,慷慨露出微笑了嗎?學生面前,吝嗇鼓勵語言了嗎?學生面前,莫名其妙發火了嗎?對待學生,做到一視同仁了嗎?對待學生,做到理解、信任了嗎?面對問題學生,做到耐心引導了嗎?……
師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得到老師的關愛,是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看起來很簡單的“每天自問”,它凝聚了神奇的力量,讓筆者不管教哪個班級,都能成為學生的好朋友,他們愿意親近老師,心扉隨時向老師敞開。
二、尊重人格,呵護稚嫩心靈
筆者認為,尊重學生的人格就是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愛好、尊重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尊重學生的幼稚。有個女生個性活潑,成績不差,但學習不是很主動,偶爾會不交家庭作業。有一天,因為她沒做數學作業,數學老師先是把這孩子狠狠地臭罵了一頓,然后用藍色水彩筆在這孩子的額頭上,寫了大大的、非常顯眼的“懶豬”二字,讓全班同學大聲喊:“懶豬!懶豬!”還要求女孩不能擦掉、洗掉這兩個字,要她把“懶豬”“帶”回家,讓路人看到,讓家長看到。如今,這女生已是一個很出色的軍營女兵。雖然很慶幸那位女孩沒有因為“懶豬”而產生惰性,但女生和她的親人永遠也無法消除對那位數學老師的厭惡與仇恨。
尊重學生人格,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自尊;尊重學生人格,要信任學生、寬容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才能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尊重學生人格,才不會給孩子留下心靈的陰影。
三、善待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當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五過”給孩子帶來了“五無”: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的呵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分的關心,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
針對小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善待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為他們設想。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講究教育藝術,找準癥結,對癥下藥,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以樂觀的情緒、堅強的毅力去克服種種困難,正確面對人生,同時使他們懂得和睦相處、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與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勵中健康成長。
四、言傳身教,傳遞做人品質
如果班里有同學在教室吐了一堆氣味難聞的嘔吐物,學生們一個個捂起了鼻子,露出厭煩的神情,有的還在旁邊叫起來“臭死了、臭死了”,面對這樣的情形,如果教師只是袖手旁觀,甚至厭煩,他的形象將大打折扣。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總渴望效仿的榜樣。教師最易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很大影響。教師的形象對學生思想品德和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較強的榜樣作用。所以任何一位教師都應當時時、事事、處處成為學生的楷模,讓自己的高尚品質成為燃燒的火炬,永遠照耀著孩子前進的方向。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長期而艱巨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廣大小學教師積極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藝術,才能更好地推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前發展。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