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指導者和管理者,學校教育第一線工作者,是學校、社會與家庭教育的橋梁和紐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此,筆者就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探索與實踐談一些拙見。
一、正確處理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切教育教學的保障。班主任要取得教育教學的成功,就要正確處理好師生的關系。首先,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為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打下基礎。其次,努力成為每一位學生的精神關懷者。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的自我意識強、集體觀念弱,個性突出、心理情感脆弱,獨立生活能力較差,應對社會變化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班主任要在理解、尊重、信任的基礎上主動地關懷學生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的成長與發展。三是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尊重、理解、互助的關系。班主任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個性,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及時幫助學生化解困難,并對他們取得的細微進步給予表揚、鼓舞,使每一位學生真正感受到被關注、被理解的溫暖。
同學A,每天上課不聽,作業也是抄襲同學的上交。通過與她談話,得知她在三年級成績還較好,但自從她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她和小弟給外婆照看后,她的學習成績一退再退,后來便無心向學。她也為此感到很自卑、無奈,想趕上同學們卻不知如何是好。了解她的情況后,在編排座位時,我讓班級上幾個學習較好,與她關系要好,較熱心的同學坐在他周圍,形成一個愛心“包圍”圈。上課時把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她回答,盡管她不是很懂,但在周邊同學的“友情提醒”下,“出色”地回答了老師的提問,我對她的“良好”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慢慢地,她開始對自己有信心了,上課時越來越愛思考問題,并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此外,“愛心小圈子”里的同學個個支招,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各種方式給她補課。每逢節假日,我組織同學們帶上小禮物去她家開展各種慶祝活動,讓她感覺到家的溫暖。漸漸地,她笑逐顏開,學習不斷進步,在期末考試中,語文、數學雙科均分獲得80分的好成績,并獲得學校頒發的年度“學習進步獎”。
二、掌握與學生交往、談話的技巧
教育教學是一門藝術,班主任要取得工作成效,就必須掌握與學生交往、談話的技巧。與學生交往、談話就要注意場合、時間、地點,能充分、正確運用體態語言,態度誠懇、主動,善于管理自己的感情,并能敏于覺知和體察學生的情緒反應,及時作出應對措施。班主任不能在教育過程中帶人自己的消極情緒,不能主觀、武斷地評價學生;對于那些情緒激動的學生不宜談話;學生出現嚴重不良的思想和行為要馬上提出批評;對于一般違紀現象公開批評時要采用幽默式地批評;對自尊心強、心理敏感、抵觸的學生要友好地與之交談;對于性格孤僻、內向的學生談話要適可而止,逐步地糾正其缺點或錯誤;對于愛面子、感情脆弱又機敏的學生適宜委婉含蓄地提醒,注意點到為止;對于不肯承認錯誤、喜愛狡辯的學生要馬上批評,不宜過后處理。
同學P,家里比較富裕。父母經常外出跑生意,對其缺乏管教。他上課睡覺,下課后生龍活虎,到處亂竄;作業不交,經常曠課,放學了到水溝、魚塘摸魚玩水,爬樹掏鳥窩。盡管在校會上幾經點名批評,也曾請家長來校當面教育,但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個別教師、同學們對他冷眼相待。久而久之,他對個別教師、同學產生排斥心理。要改變他的態度硬的不行,可以來軟的。在排練學校“六一兒童節”晚會節目中,我特地選擇與他合唱歌曲。通過幾次談話,我拉近了與他的距離,我讓他做些好事,他很樂意幫忙,如為教師辦公室打掃衛生,幫小同學提水打掃教室。之后,我讓他在班上把做過的好事告訴同學們,同學們聽后報以熱烈的掌聲。受到表揚后,我找到他談感受。他說,從來沒受到別人表揚,想不到受表揚的滋味竟如此甜蜜。接下來,我把他的注意力一步步轉到學習上,作業給他“特殊關照”:先是布置一些簡單的,然后是一些較困難的題目。他頭腦很靈,接受能力很強,只用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就補回了四、五年級的課程,逐漸趕上了其他同學,還被推選為勞動委員。
三、努力營造和諧的班集體
和諧的班集體有助于催人奮進、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和集體的凝聚力,使班主任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要營造一個和諧的班集體,首先要制定明確的奮斗目標和管理制度。奮斗目標和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具有可操作性、直觀性和鮮明特點,能起到催人奮進、團結進取、顯示集體凝聚力的效能,能注重人文精神的張揚和育人環境的創造、優化。其次,注重班干部的建設和管理,這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好方法。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可采用公開競選和老師推薦以及輪流擔任制相結合的辦法,選出一些學習能力強、有威望的學生擔當。輪流擔任制可使每一位學生有機會成為“管理者”,既鍛煉了學生的工作能力、交際交往、膽識魄力,還大大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三是建立互幫互助小組。在班干部、成績突出者、特長生的帶動、幫助下,有助于班級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增進友誼,促使一個勤奮好學、奮發向上、團結進取、和諧班集體的產生。四是組織和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公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最后,努力營造良好的集體氛圍,使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如節假日利用班費每人發節日小禮物;班集體公開給每一位同學送生日賀卡;慰問有困難、生病的學生等。
四、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班主任的思想道德、人格品質、氣質風貌、學識學歷、行為方式等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他們的全面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正如古人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作為班級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指揮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應該具有相當的知識、專業技能水平、高尚的道德情操、積極的人生態度、博大的愛心、善解人意的情感、端莊的舉止、得體的儀表,并且能作到言而有信、嚴謹務實,那么學生就會發自內心地敬佩班主任,并模仿、學習班主任的行為。
總之,班主任工作要不拘泥于傳統教育方法和模式,積極探索、總結和勇于創新,才能適宜時代變化,滿足社會需求,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成果。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