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漢字是學生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必要手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1--2年級里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那么,如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完成大量識字的教學任務?筆者采用了如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教會學生運用識字工具。教會學生掌握并運用識字工具,他們就具有了獨立識字能力,就掌握了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掌握識字工具應從音、形、義三個方面人手:(一)讓學生學會漢語拼音,掌握認讀字音的工具;(二)讓學生學習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和構字率高的獨體字,掌握辨別字形的工具;(三)讓學生學會按音序和部首查字典,初步掌握理解字義的工具。教學實踐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形象思維來記憶這些漢字形體符號。如:教學絞絲旁,我拿一束絲并絞一絞,讓學生形象地對照與自省,記住名稱、寫法,并寫出同樣偏旁的字,看誰寫得多,如紅、級、紙、線、練、給、綠等。
二、引導學生在填表中掌握生字。采用分組討論并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每課一練,填寫下面表格的有關項目:

這樣的填表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全方位地掌握具體的生字,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巧用卡片引導學生識字。自制卡片,巧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夏夜多美》有18個生字,我充分利用自制卡片引導學生識字。(一)辨一辨。抓住“睜、蓮、爬、非、時”等字發音難點,我只張口形不出聲,要求學生找出相應的生字。此時,學生興趣盎然地注視著老師口形并找出相應的卡片。(二)讀一讀。要求學生們先把自己的卡片擺在桌上,老師拿出卡片,學生又準又快地讀出字音,并迅速舉起桌上相應的卡片。學生們為了表現自己的識字能力,都非常認真地盯著老師手中的卡片;我就趁機反復出示讀音或字形易混淆的生字,如“趴、爬、激、急、感”等,使學生區分同音字和形近字。(三)說一說。讓小組同學說一說識字方法,相互考一考認字組詞,說一說與生字相關的見聞,提高識字效果。
四、引導學生們編“順口溜”識字。“順口溜”朗朗上口,趣味十足,可以強化學生對生字理解和記憶。如辨識難寫易錯的字形:“懂”重心靠邊戴草帽;“改”己見反文尾巴小。識別帶聲旁“青”的形聲字:日出“晴”空萬里,水到“清”澈透明,心至“情”意濃濃,蟲來“蜻”蜓低飛。區分帶“門字框”的形近字:心進門,“閻”得慌;馬入門,“闖”了禍;人進門,“閃”過去;口入門,“問”啥事。這樣引導學生編“順口溜”識字,學生越編越愛編,越學越愛學,趣味多多,收獲多多。
五、挖掘生字內涵,引導學生識字。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挖掘生字的內涵,有助于學生識字。如教學《松鼠和松果》中的“聰”字,我啟發學生分析:“聰”字有幾件寶?學生仔細分析后,說出“耳、口、心”三件寶。我又問:“除了耳、口、心,左上方的兩點可以代表什么?”學生仔細端詳,發現那兩點像“眼睛”。“是呀!用耳聽,用眼看,用口說,用腦想,就能使自己‘聰’明起來。‘聰’后面的‘明’字,又表示什么?”學生終于明白了:耳、口、心、眼這四件寶日日用,月月用,人才能越來越聰明。又如教學《稱象》一課,學生容易把“稱”和“秤”兩字混在一起。我拿出一桿秤,問:“稱東西時,誰在稱?”學生齊說:“人。”我用紅筆描出表示人的“爾”,問:“怎樣才能準確稱出物品的重量?”有學生回答:“使秤桿平衡才能準確稱出物品重量。因為秤桿平,買賣才公平。”我又用紅筆描出“秤”右邊的“平”。這樣的分析,有滋有味,記字牢固,學生怎么會不愿意學習?
六、以游戲為載體,引導學生識字。教育家卡羅琳說過:“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讓學生通過“玩中學”、“學中玩”的方式識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我采用以下游戲形式引導學生識字。(一)演一演。讓兩名學生走上講臺,教師出示“停”、“搖”、“蹲”等卡片,要求學生迅速做出相應的動作。(二)猜一猜。謎面:“人來小亭邊,停步看竹籃;竹籃竹子監,月亮在旁邊。(謎底:停、籃、膀)(三)找一找。我把“荷葉、翅膀、搖籃、水珠、停機坪”等詞語和相應的圖片分別發給學生,讓手持圖片的學生找手持相應詞語的同學,走上講臺領著大家讀。(四)闖一闖。用課件呈現迷宮里的生字,學生“開火車”識字“闖關”,比賽哪一組最快闖出迷宮。
總之,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趣味識字,生動學習,分析生字的結構、讀音與含義之間聯系,特別注意讀音相同、字形相似、含義相近的漢字之間的差別,有助于提高識字教學效果。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