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動機,開發每個學生的創作潛能,培養一代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平時的實踐活動中,我嘗試了以下幾方面做法。
一、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在歌曲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動機,我運用多媒體實現這一教學目的。例如,講《小雨沙沙》時,我將事先剪輯好的春雨錄像伴著《小雨沙沙》的歌曲音樂放給學生們觀看,他們一下子被這優美的畫面吸引了,當音樂一停,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有的同學說:“我覺得我就是一棵小草,正悄悄地鉆出地面,大口大口地喝著雨水……”還有的同學說:“從畫面上我看到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我也想到郊外去看看冰雪融化的小河、沿岸的野花……”這種做法不僅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而且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同時,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欲望,使課堂充滿了創造性的學習氛圍。學生們一邊唱著《小雨沙沙》的歌兒,一邊看錄像,有的同學跳起了自編的舞蹈,有的同學搖起伴奏的沙鍾,有的同學彈起電子琴,為演唱歌曲的同學伴奏……
二、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電腦使摸不著、看不見的音樂變得形象而具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欣賞《彼得與狼》時,我在電腦中設置了故事場景。當彼得打開大門,音樂響起,當小鳥的主題曲出現時,美麗的小鳥翩翩飛到同學們眼前,學生們邊聽邊看邊聯想。這時我用鼠標輕輕一點,長笛的演奏姿勢圖出現,接著我依次給他們演示相關的情節與樂器演奏資料,學生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當狼被送往動物園時,學生們歡呼起來。身臨其境的欣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欣賞欲望,活躍了思維。多媒體電腦的聲色俱佳,形象逼真為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寬了思路,給開闊想象視野,發展求新思維提供了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勇于思維,勇于創造。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中我運用電腦音樂制作軟件做出一句旋律,演示時播放與曲譜顯示同步進行,視聽結合、視聽同步,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播放后要求學生拍出并唱出。然后再做進一步要求,讓學生給這一旋律配上打擊樂伴奏,用這一旋律節奏編創出新的旋律。同時運用電腦音樂制作軟件的演奏功能,把學生的作品輸入電腦演示,對不同學生的作品進行比較、修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的創作過程,還培養他們表現與創造音樂的能力。
四、融匯貫通,促進創新的深入
各科的教學是融匯貫通的,我們可以利用音樂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豐富音樂內涵,促進創新的深入。繪畫、音樂同屬藝術范疇,二者在形象感知、抒發情感上各有特色,而繪畫更具有直觀性強的特點,容易被學生接受,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條感知渠道。能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達到相互滲透的藝術效果。
此外,還可以把音樂與語文、數學、自然等學科有機結合起來,集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于一體,充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藝術氛圍中,從而達到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的教學目的。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尋找激發學生創造動機的因素,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開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潛能,實現音樂教育最理想的境界:音樂——想象——創造。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