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學生愛讀書,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升品質與素養,是歷史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駕鶴路小學通過開展“和書交朋友,遨游知識大海洋”系列讀書活動,發揮書籍的德育功能,讓每一個學生親近閱讀親近圖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營造濃厚的校園書香氛圍。
一、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課外閱讀網絡
書籍就像蔚藍的大海,翻滾著文化的輝煌和厚重;就像肥沃的土地,蘊藏著思想的博大與精深。一本好書,之所以讓人對它如此傾心,愛不釋手,是因為其中蘊藏著點點滴滴金子般的知識。為此,學校通過構建快樂輕松的閱讀網絡,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使課外閱讀真正成為師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讓濃濃的書香洋溢校園的每個角落。
1 家庭讀書網:每個學生結合個人和家庭實際,與父母共同商議,在家里設計和開辟具有個人或家庭特色的讀書角,以“好書一起讀”、“我喜歡的一本書”等方式,制定并張貼出每學期讀書計劃和讀書目標,具體格式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來設計、裝飾,讓父母共同參與到讀書中,各班可以讀書小組形式組織學生到家中參觀或以相片展示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
2 班級讀書網:每個班級結合學生的計劃和班級實際情況,也制定出相應的班級讀書目標和讀書成長計劃書。放人班級《美的教育》冊子,其中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評,簡潔明了,易于操作。班主任按照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學生開展班級讀書活動,并將好詞好句好段、心得體會等寫入學生個人成長冊,然后以“美文鑒賞”、“向您推薦”、“同讀一本好書”等形式進行交流、展示。
3 學校讀書網:學校圖書室根據每個年齡段學生特點,制定出每學期讀書計劃,分年段有針對性的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好書,并組織開展一些有趣、有益的校級讀書活動,如“讀書成長冊展示”、“好書推薦”、“《愛的教育》讀書會”等。
4 社區讀書網:為了讓學生能讀到更多的好書、新書,學校還開創柳州市乃至全區先例,定期邀請市圖書館的圖書流動車、流動書柜送書到校,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廣泛的、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圖書館也定期開展一些適合學生的讀書活動,如“小小圖書管理員”、講故事比賽、共栽“讀書、銘志、快樂、成長”智慧樹比賽,“知榮明恥,為國爭光”演講比賽等,引領學生走進市級圖書館,走進書的海洋,享受讀書的樂趣。
二、構建親近閱讀的基本模式
為了進一步深入開展讀書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營造積極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倡導讀書明理、讀書求知、讀書成才的新風尚,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讀書與大師對話,與高尚為伍;與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開拓視野,陶冶思想,產生強烈的讀書興趣,形成“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學校構建了親近閱讀的基本模式,即激趣——閱讀——交流——實踐。
(一)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開展讀書指導中需堅持四個原則:一是趣味性與指導性相結合的原則;二是實踐性與激勵性相結合的原則;三是階段性與系列性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多元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喜歡讀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制定相應的閱讀措施、目標和要求
為了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學校把閱讀課排進了課表,各班利用每天15分鐘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由行政領導和主管老師負責檢查,做到有落實、有效果。學校分低、中、高年段開展了頌讀《三字經》、《弟子規》、《中庸》和《大學》經典古詩文活動,并在星期一升旗儀式上展示。此外,各班還圍繞學校的讀書活動方案和讀書計劃,指導學生按不同年段要求閱讀書籍和寫讀書成長冊,有些教師還把自己閱讀的一些好書推薦給學生。
在開展讀書活動中,學校充分考慮各階段學生的不同特點,制訂了一整套指導方案,分三個階段訂出不同的閱讀目標、要求,確定各階段、各年級的讀書指導,并放人了《駕鶴路小學學生學習、活動評價冊》。對參加讀書活動獲獎班級和個人按等級加分,計人班級的期末加分,班級讀書活動開展好、成績突出的班主任期末將被評為校讀書活動優秀輔導員,并給予獎勵,由此促進師生養成積極閱讀的良好習慣。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會
1 舉辦讀書博覽會
各班以晨會、班會等形式舉辦“讀書博覽會”,通過“名人名言”“書海拾貝”“我最喜歡的____”“好書推薦”等讀書交流活動,學生們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精彩片段、好詞好句,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2 出讀書小報
每個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收集報刊小資料、格言和讀書心得體會等,每學期出版一期讀書小小報。
3 建立讀書成長冊
每個學生都建立一本“讀書成長冊”,將讀書活動中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心得體會以及每學期制定的讀書計劃,參加讀書實踐活動的作品,獲獎情況等記錄下來。學校定期組織全校師生參觀、評比“讀書成長冊”。
(四)組織各類豐富有趣的讀書實踐活動
1 建立少年小書庫。①各班召開題為“我是這樣建立小書庫的”班隊會,集思廣益,交流討論如何買書、存書、讀書。②在校級圖書室的基礎上,每個學生以自購的方式建立起個人小書庫,每個班級建立起班級圖書角。
2 建立好書交換站。①為了有效發揮書庫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能多讀書、讀好書,校圖書室除每天下午定期向各班開放外,還與市圖書館建立業務聯系,把市圖書館的書籍送到學校供同學們借閱,使駕鶴路小學成為柳州市圖書館的第一個校外借閱點;②學生與學生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建立“好書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書換著看”的活動;③每個學生每年向學校捐書一本,書后附上一篇自己的讀書心得,進一步充實校級圖書室,把校圖書室建成最大的圖書交換站和交流站;④校圖書室開辟“新書推薦欄”和“好書推薦欄”,定期向學生介紹一些知識性、趣味性強、有益身心健康的書籍。
3 開展各種班級讀書實踐活動。在讀書活動中,班級還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有關的讀書實踐活動,如古詩誦讀、故事會、演講比賽、書簽制作、小小報、讀書征文比賽、報刊剪輯、“廢紙簍中撿出一本書”等。

三、開展“親近圖書親近閱讀”讀書活動的初步成果
1 形成了讀書系列專題,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興趣。在幾年的努力探索下,駕鶴路小學讀書指導的內容形成了許多專題,如“快樂童謠”“走進唐詩”“走進名著”“遨游童話王國”“經典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大學》《中庸》)”“親近母語”“走近名作家”等,由于閱讀指導充分考慮了各階段學生的特點,學生閱讀興趣濃厚,在教師有量有序的指導下和家長積極支持配合下,學生主動學習,課外自覺閱讀,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全校形成了“愛讀書、會讀書、樂讀書”的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
2 擴寬了學生閱讀途徑,使學生明確生活意義。學校建立了有一定藏書量的校級、班級和家庭閱覽室、圖書角,購買了一定數量的書籍,還引進圖書館的流動車、流動書柜,讓學生閱讀到更多的書籍。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學會了借助電視、電影、網絡等不同載體去閱讀和感受名著。通過讀書活動,學生養成了學會思考,學會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3 培養和提高了多種能力,體現了課外閱讀活動的“質”。通過讀書活動,學生逐漸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提升了,學習品質,班級讀書氛圍濃厚,良好的班風學風逐漸形成。學生在讀書活動中受益匪淺,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如注意積累摘抄、注意背誦,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能講出大意,會寫讀后感。
讀書活動還培養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提高了收集篩選能力、分類整理能力、分析能力。在活動最初的調查中曾發現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選擇顯得隨意,甚至出現了負面文化“污染癥”。在教師一系列指導下。學生“學會了選擇”,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其次,在實踐活動中,大多學生能從課內的學習領悟拓展到課外自主、積極、靈活的閱讀,有的學生學會去圖書館查閱書目,有的學生學會了在家建立自己的小書庫,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外,手抄報的展示、好書新書推薦會、讀書心得交流等,對學生來說既是一種知識的展示也是其他能力的展示。再次,讀書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與能力。由于學生經常寫讀后感,寫作水平得到了提高,近年來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多次在全國的讀書活動、作文比賽中獲獎,學校小記者所寫文章也經常刊登在《柳州晚報》,在柳州市也有了一定的影響。
4 學生參與面廣,活動效果明顯,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讀書活動。很多班主任養成了邊讀邊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學生們還閱讀到了《三國演義》、《素質教育在美國》、《安徒生童話》、《愛的教育》等內涵較深的書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味,有力地強化了學生的讀書氛圍,幫助學生發展并完善了自我。很多家長也通過參與孩子的讀書活動,形成了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一些家長還經常向學校推薦他們讀過的好書,學校、學生、家長之間架起了學習、溝通的橋梁。
2006年6月2日晚,駕鶴路小學在柳州市藝術中心成功舉行了2006年“讀經典書,做有根的人”校園文化讀書晚會。這次晚會以“讀經典書,做有根的人”為活動理念,以“倡導兒童閱讀,推進素質教育,建設書香校園”為活動宗旨,向社會各屆人士展示了學校幾年來積極開展讀書活動,受到觀看領導、嘉賓及學生家長們高度評價,贏得較好的社會反響。
讀書活動,使每一位學生“愛讀書、會讀書、樂讀書”,促進了“書香校園”的建設和校風、學風的進一步轉變,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和文化底蘊,構建了有特色的書香校園文化,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