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北海市海城區第十小學特級教師吳志松的課例《體驗歌曲的情緒》我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幾個亮點不容忽視。
一、巧妙設計獨具匠心
1 導入語:“同學們今天特別棒!老師希望大家今天有更多的收獲。”親切自然又具有一定的鼓動性,以游戲開頭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并能拉近了師生’的距離。
2 授新課:對比聆聽體驗歌曲意境——再聆聽感受演唱情緒——再聆聽體會歌曲演唱的速度。進一步感受歌曲,并采用畫旋律線的方式再現歌曲表達的情感變化。整個過程仿佛是師生之間的“悄悄話”,學生們的心靈慢慢敞開,在老師作用力不露痕跡的教學過程中體驗到歌曲的情緒,審美體驗得到滿足,仿佛魚兒在音樂的海洋里自由游弋。
3 進一層的遞進:用彩色的紙直觀地展示音樂世界的五彩斑斕。老師激勵學生:“只要你認真聽了,你也就有收獲啦?!毙W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審美情趣。每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差異,吳老師不用一種標準來要求他們,而是根據音樂教學的特點,對學生們的表現與想象力給予肯定和贊賞,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和快樂感,只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4 創作環節是教學的難點。讓學生整合已有的音樂知識來表現自己有一定的難度,但這種方法確能使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得到質的飛躍。吳老師通過精心的引導和大量的鋪墊工作后,收獲了學生們很有新意的小片段,這是學生們心靈迸發出的火花。
5 最后結合課堂內容介紹了民族音樂,提供了更多的音樂欣賞資料,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給本節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這節課雖然結束了,而學生們的心靈還陶醉在音樂的回味中。
我為吳老師這節課畫了這樣一個流程圖:啟發導人初步感悟——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充分體驗情感交流——交流感悟表現音樂——重組拓展創造音樂
二、以滲透的方法學知識,以實踐的方式提高審美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音樂的前提和基礎。吳老師是怎樣激發學生興趣呢?第一,課前準備充分;第二,基本功扎實,知識淵博;第三,課堂語言藝術,親切自然且賦予啟迪性;第四,衣著得體,精神面貌好;第五,教學方法新穎,選材科學,留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師生溝通、配合得好。
在《體驗歌曲的情緒》這節課中,吳老師沒有明顯介紹和指出歌曲的雄壯有力、歡快活潑、優美抒情,但仔細分析,她有許多知識點滲透在對比聆聽、再聆聽、再聆聽等過程中。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不斷變化聆聽的方式方法,在互動實踐中出效果,從而達到提高審美的目的。小學生知識面有限,大腦的直覺功能強,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他們往往不滿足于僅用歌聲來表達情感,也不滿足于安靜地聽音樂,更喜歡是邊唱邊動作。瑞士著名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強調兒童應用動作來解釋音樂,即兒童根據音樂目的自由編配動作。在教學中給學生留出時間讓學生即興表演。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學生們不由自主地動起來,那份愉悅展現出學生們無限的生命力。吳老師不拘泥于一種表現形式,讓學生們通過畫旋律線,搖擺彩紙,做動作等各種參與形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突出個性的發揮。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創造音樂。
三、融合知識“適時有度”
結合藝術教育實際,對音樂教師而言,我認為這既是包括音樂專業知識技能,也包括音樂教育的研究,二者缺一不可。音樂教師本身的音樂素質及教學水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吳老師教學理念先進、作品分析透徹、教學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為藝術教師隊伍樹立了一個專家型的音樂教師典范。
音樂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唱幾首歌,學一點音樂技能,它最本質的是通過音樂感受使人性完善與充實,使心靈獲得真正的解放,創造潛力得到開掘,形成一些新的東西,因此人們常說:“藝術是鑰匙,它是人格發展,人生完善,科技進步的關鍵。”《體驗歌曲的情緒》這節課就是對美的淋漓盡致的創造與體驗、探索與追求,教學中時時處處在喚醒孩子們對音樂美的感悟,對人情美的向往,對成功感覺的渴望,緊緊抓牢了學生的心,煽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此時,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拓展性的教學:即興創作\感受進行曲。民族音樂的簡介,又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真正做到了“情感性學習”和“認知性學習”的結合,解放了心靈,培養了美感。
責編 鐘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