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教育政策的支持和教育形勢的發展,各個鄉鎮整合優化教育資源,集中辦學。“在每個鄉鎮重點建設1~2所寄宿制小學”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鄉鎮小學教育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然而,發展和問題永遠是孿生的,如何解決鄉鎮寄宿制小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又好又快地推進鄉鎮寄宿制小學的發展呢?筆者任職于鄉鎮寄宿制中心小學,處在小學寄宿教育的最前沿,對此做了一些思考。
思考之一:進一步對鄉鎮寄宿制小學財政傾斜,加快鄉鎮寄宿制小學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
1 加快學生宿舍的建設,改善學生的住宿條件
基于學校整合的需要和學生家長的強烈要求,各鄉鎮中心小學一般都是滿負荷招生,一間規定入住12人的宿舍擠進20人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就給安全、衛生、紀律等方面的管理帶來諸多問題。由于嚴格計劃生育,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學生數是基本穩定的,不會有大的變化。按照現在的學生數來規劃建設學生宿舍是科學和前瞻的,并且是刻不容緩的。
2 以人為本,規劃教師宿舍的建設,切實改善教師的住房條件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各鄉鎮寄宿制中心小學的教師宿舍要么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工分房”,要么是舊教學樓的“改裝房”,住房條件極差。很多有能力、有條件的教師到縣城買地買房或是到校外租房。于是,一些鄉鎮寄宿制中心小學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學生寄宿,教師走教,學生內宿,教師外宿。鄉鎮寄宿制小學教師既是教學人員又是宿舍管理員,宿舍管理員晚上不在學校住,必將給寄宿制小學的管理和發展帶來嚴重問題。學校應該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教師的發展為本,方能促進發展,這也是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忽略某一方面都是不科學的。只有學生宿舍而沒有教師住房的學校,肯定不是理想的寄宿制學校。
3 免雜費經費應該偏向鄉鎮寄宿制小學
國家劃撥的生均免雜費經費,縣城非寄宿制小學和鄉鎮寄宿制小學數額是一樣的。縣城非寄宿制小學能夠把這筆錢全部投入到教學之中,花起來也游刃有余。然而鄉鎮寄宿制小學除教學經費外還要支付水電費、水電維修、床架維修等等,那可得精打細算。小心翼翼了。下凍中心小學2008年4月份的水費1500元,電費1060元(學校1~6年級學生490人。內宿生330人,因管理需要晚上要集中內宿生自習)。寄宿制小學大量的經費用于宿舍的管理和寄宿生上,教學方面的直接投入少得可憐。內宿生多,學校的經費負擔重,管理負擔重,這勢必打擊寄宿制小學辦學的積極性,影響寄宿制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寄宿生可以免除書費、雜費、住宿費、水電費,還可以享受到國家的伙食補助,那么,寄宿制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的教師呢?是否應該也能享受到一些優惠政策?
4 進一步加強寄宿制小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普九”已經通過國家驗收,但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要鞏固“普九”的成果,推進學校向前發展,需要在圖書,體育器械,多媒體及其他基礎設施方面有計劃地、不斷地投入,不斷地完善和規范學校的基礎設施,徹底改變“三點一線”的學習生活,達到我們理想中的情景:放晚學后,學生可以看電視,可以學電腦,也可以去參加喜歡的興趣小組。寬敞明亮的閱覽室里有安靜看書的同學,設施齊全的運動場是生龍活虎的身影……學生有所學,有所樂,有所玩,團結緊張,和諧快樂,形成蓬勃向上的學習、生活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全面發展。
思考之二:進一步向鄉鎮寄宿制小學政策傾斜,完善寄宿制小學的建制體系,調整和確立鄉村小學的格局,推進鄉村小學跨越式發展。
1 補充鄉鎮寄宿制小學的后勤保障人員和學校管理人員,完善鄉鎮寄宿制小學的建制體系。
鄉鎮寄宿制中心小學的學生規模多在300~700人之間,內宿生在200~500人之間,由于有寄宿生也有走讀生,學校均采取半封閉式管理。在學校教師扮演著多種角色:在教室上課、辦公室評改作業是老師,在校門口值班是門衛,夜里巡查校園是保安,早上給學生分發早餐是保姆,調查宿舍偷竊事件是偵查員,深夜送生病的學生去醫院是爸爸(媽媽)。從早上6點30分起床,到晚上10點,教師就像一臺機器般運轉著。一手抓教學工作,一手抓宿舍和內宿生管理,“兩手都要硬”,但是面太多太雜,不免會顧此失彼,而且長此以往恐怕也不是辦法。
2 編制政策上應該傾向于鄉村小學,結合鄉村小學的實際,科學合理的定崗定員,建立鄉村小學相對固定的格局。
國家規定,鄉村小學教師與學生比為1:23。考慮到鄉鎮寄宿制小學的實際情況,國家也給了管理和后勤人員一定的編制名額。但是沒有包括上文提到的宿舍管理員、校醫、門衛、清潔工人、飯堂工人等。筆者認為,在編制問題上,國家還可以給鄉鎮寄宿制中心小學更多的“溢價”,進一步充實學校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員。
現在村一級的小學要達到1:23的師生比顯然是不現實的。各校有1到4個班不等,學生有幾個到幾十個不等,所以,編制政策對待村一級小學也是應該給予照顧的,至少是一個班一個老師。同時從生源、地理位置等方面綜合考慮,該撤并的小學堅決撤并,保留下來的小學要規范建制,哪個年級段留在村小,到哪個年級段去寄宿制小學,全鄉鎮要統一、固定下來,切實落實。這樣有利于調配老師,也使學生能比較公平地接受教育。撤并整合之后剩余的老師,正好可以充實到寄宿制小學的后勤保障崗位。
總之,沒有鄉村教育的發展就無所謂教育事業的發展,鄉鎮寄宿制小學是鄉村小學教育的中心、窗口和代表,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推進鄉鎮寄宿制小學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