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全校誦讀活動的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校把教師參與經典誦讀納入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之中,使之成為校本培訓的重要載體,拉開了教師參與經典誦讀的校本研修帷幕。
一、多方備齊誦讀教材,讓教師手中有經典
讀本是誦讀之根本,我們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教師手中有經典可讀。一是學生誦讀的經典讀物如《弟子規》《三字經》《千家詩》等,學校為教師每人購置一套。二是以年級為單位組織教師自編《年級經典古訓集》,其做法是年級組長組織本教研組成員廣泛收集經史子集中的經典名句,然后匯集分類整理編訂成冊,印發人手一份。如,五年級組編制的《五年級經典古訓集》共計4676字,涉及條目59個,圖文結合,附上出處、釋義和解讀。三是每位教師自己預備一本摘抄經典詩文錦句的筆記本,每學期都按一定數量抄錄經典名篇名句,并寫上讀經心得體會。
二、誦讀追求量變進而質變,讓教師心中有經典
對教師誦讀經典,學校在量與質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誦讀方面,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經典名篇前自己首先熟練背誦,老師在校本課程的誦經時間內與學生一同背誦。學校定期對教師進行定量定篇背誦的抽查。在抄錄方面,學校將教師的誦經筆記納入校本培訓的測評之中。教師每人每學期撰寫不少于5篇讀書筆記,包括誦經筆記,并將誦經筆記本的檢查和教師教案的檢查列入常規檢查范疇。如今,學校每位教師已經抄錄經典名句平均80句段以上,并撰寫相關心得筆記。抄錄、背誦、寫心得,量變必然引起質變。因此,學校在教研活動中特別安排“引經據典說課評課”活動,要求老師評課說課除引用教育教學的名言警句外,盡可能適當地引用經典詩文名句以增強感染力與說服力。主題研討課活動中融入經典誦讀元素,如設立“古詩教學中如何體現古詩文的韻律美”的研討主題,使經典的元素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三、誦讀與活動結合,讓教師們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經典
學校將多種活動與誦讀經典融合起來,使老師們更靈活地富于創造性地引領學生進行經典誦讀。如,在獲國家級德育范例一等獎的《小主人鄉村體驗周》活動設計中,老師們就把學生們觀覽農村的田園風光與誦讀經典的田園古詩結合起來,把參與田間耕作與學習體會有關的“憫農詩”結合起來。結合傳統節日,我們組織師生參與“誦讀經典詩文,共建和諧社區”活動。2008年春節期間,學校組織了一千多人次參與活動,師生辦主題手抄報近千份,收集春聯數千副,還有不少老師為群眾代撰代寫春聯。我校的“雙積累 兩結合”作文教學實驗是自治區級著名課題,我們組織教師開展了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引經據典、增強文采的實驗研究,老師在批改學生的日記和作文時也不時地引經據典,使得師生積累的經典名句相映成趣。
四、深入進行校本培訓,讓教師不斷充實加厚經典文化底蘊
在引導教師誦讀經典中,我們特別注意打造經典詩文誦讀方面的骨干教師隊伍,提高骨干教師的專業水平,為學校經典誦讀活動的持續性發展打下基礎。為此。我校通過“送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做好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八统鋈ァ本褪撬凸歉山處焻⒓幼灾螀^詩聯知識培訓學習和總課題組舉辦的交流研討活動;“請進來”就是邀請黃亢美等知名專家為廣大教師作詩聯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指導。在校內,我們組織了校級的詩聯知識培訓和小競賽活動。通過這樣的校本培訓,老師們的專業素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經過兩年的實施,我校教師誦讀經典效果顯著。2008年元月在柳州市舉行的全區校本培訓工作總結會上,我校應邀與會,劉芳、粟燕燕等9位教師代表,向與會專家和領導作了課改理論、經典名句積累和運用的現場展示。這9位教師對經典名句隨手拈來、脫口而出的功夫和表現出的良好素質,受到了自治區教育廳領導和與會代表的一致稱贊。2007年11月在桂林市舉行的“全區第一屆經典詩文誦讀及詩聯知識搶答賽”中,我校派出的黃其鳳、劉芳、粟燕燕三位老師表現不俗,榮獲二等獎。鑒于我校經典誦讀的顯著成效,自治區“經典誦讀”總課題組今年四月下旬在我縣舉辦現場會,我校教師的書畫作品以及大量第一手的誦讀材料向來自全區的領導、專家和教師作了現場展示;9位教師和8位學生代表聯袂登臺接受總課題組專家現場對誦讀和表述的檢查;易寧、潘兆元兩位老師合作誦讀《滕王閣序》在此次古詩文誦讀比賽中獲一等獎。此外,我校組織廣大教師和學生參加了兩屆全區詩聯擂臺賽,37名參賽教師共撰寫了一百多首(副)詩聯,其中獲一等獎4人次、二等獎12人次、三等獎28人次,學校也因此被評為誦讀經典詩文的先進單位。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