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誦讀經典課題研究兩年來,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中華經典詩詞的藝術魅力,并嘗試著進行創作。由此,我們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鑒賞及創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誦讀經典詩文,感受詩歌韻律,提高鑒賞能力
我作為校長和校誦讀經典課題負責人。身體力行,帶頭背誦了120多首古詩詞。精讀了總課題組提供的如《聲律啟蒙》、《對聯寫作常識》、《近體詩的聲律常識及運用》等書籍資料,基本掌握了格律詩的聲律知識。所謂“會看看門道,不會看看熱鬧”,今天再誦讀一些詩詞時,不僅能從內容上感悟其思想含義,而且能從聲律上進行品味欣賞。例如,讀柳宗元的《江雪》,除從背景和詩意上體會該詩所表現的孤獨和凄涼之外,還能認識到這首詩的韻腳字“絕、滅、雪”都是古人聲字,押的是十八韻的“皆”韻,也是現代“十三轍”中的“乜斜”韻轍,而該韻的聲音級別屬于“細微級”,再加上古人聲字發音短促的特點,所以,今天再讀這首詩,我就仿佛聽到一位孤獨的老人正用泣訴的語調,向人們訴說他的遭遇和苦楚。
掌握了基本的詩歌聲律知識,我不僅能更好地欣賞古詩,還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出一些詩句的正誤。例如,王安石的《七絕·石灰吟》的后兩句。教材中寫為“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一位教師上這一課時,學生質疑:為什么作者把“粉身碎骨”寫成“粉骨碎身”呢?一些學生也說網上和別的一些書上寫的就是“粉身碎骨”,由此認定教材印錯了。這位教師詩律知識匱乏,所以面對學生的質疑無言以應。我掌握了基本的詩律知識。就很快地判斷教材中的詩句沒有錯。這是一首平起式的七言絕句,按照粗略-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要求,其詩句就應是:
粉骨碎身渾不怕
仄 平 仄
要留清白在人間
平 仄 平
這樣,出句和對句二四六的平仄是完全相對和相間的。若寫成“粉身碎骨渾不怕”,那么出句第二字位的“身”與對句第二字位的“留”就不是相對而是相粘了,原來作者是為了協調平仄而改變詞序的。明白了這一點,這個所謂的“疑難”也就不難了。
二、誦讀經典詩文,嘗試詩聯創作,提高寫作能力
掌握詩聯韻律知識,我不滿足于對古詩詞欣賞,嘗試著進行格律詩的創作。在總課題組舉辦的首屆詩聯擂臺賽上,我創作了《金城誦經吟》一詩。這是一首平起式七言律詩,每聯二四六平仄均相對,頷聯和頸聯也都兩兩對仗,押的是“中東”韻轍。這詩在練字和意境上還顯得稚嫩,但它是我學習詩律知識后的處女作,所以“敝帚自珍”。掌握了詩律知識后。寫對聯也就不太難了。兩年來,我先后參加了總課題組舉辦的兩屆“對聯擂臺賽”,共有10余副對聯獲獎。以下是獲一、二等獎的兩副聯句:
1 甘作園丁綴點江山添秀色
愿為春雨潤滋桃李成良材
2 邀圣賢為友,讀孔孟之道傳國粹
與經典同行,誦唐詩宋詞養性情
在我的帶動下,全校共有近30人次參加了總課題組舉辦的詩聯擂臺賽,連體育老師也動筆撰寫詩聯。多人次獲獎。年逾五旬的老教師邱風端(女)所寫的這副對聯榮膺一等獎:
一支粉筆 三尺講臺 浹浹汗水喜澤桃李滿天下
兩袖清風 四時春夏 切切愛心誠育英才遍五州
誦讀經典詩文,學習創作詩聯,在總課題組于桂林市舉辦的“經典詩文誦讀及詩聯知識競賽”中,我校代表隊榮獲一等獎,受到了總課題組領導和現場觀摩老師們的好評。
三、誦讀經典詩文,感受藝術魅力,嘗試譜寫歌曲
為了品味感受古詩詞特有的音樂藝術魅力,總課題組舉辦了“經典詩詞譜曲吟唱比賽”。我帶頭參與為經典詩詞譜曲吟唱活動。每讀王昌齡的《出塞》。我都熱血沸騰,仿佛看到了詩人孤寂地站在蒼涼的邊關引吭高歌,壯懷激烈。這首詩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于是我就斗膽為它譜曲。此曲是以“6”為主音的兩段復唱式結構,參加總課題組舉辦的“首屆經典詩詞譜曲競賽”榮獲一等獎。今年五月在柳江縣舉辦的課題組活動中,我即興演唱了《出塞》,現場聽課的近千名老師和專家報以熱烈掌聲,反響強烈。總課題組負責人黃亢美老師稱贊道:“劉老師演唱此曲音、形、色俱佳!”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也觸發了我的創作意念,我為它譜寫歌曲,參加“首屆經典詩詞譜曲競賽”榮獲二等獎。我參加全區教師基本功大賽就上這首詩,我結合教學進行富于節奏的誦讀和深情的吟唱,贏得現場3000多位聽課老師的熱烈掌聲。
經典誦讀兩年來,全校師生在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上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對詩文的欣賞水平和創作能力也有了提升。我們在鑒賞和創作中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