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景行小學機器人工作室建立于2006年3月。機器人工作室一建立,便顯示出不凡的氣勢:2006年4月,參加柳州市“樂高杯”第三屆青少年智能機器人競賽,獲小學組FLL項目冠軍,小學組二對二足球冠軍,學校獲得組織獎。參加2006年廣西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獲得FLL金牌、銅牌,足球二對二季軍。參加2006年蘇州“中國機器人大賽暨首屆Robeop中國公開賽”獲青少年足球二對二冠軍、一對一亞軍。2008年參加廣西創新活動大賽,獲機器人大場地(足球一對一)項目冠軍。滅火項目冠軍。捷報頻傳,振奮人心。
2006年11月18日,由柳州市宣傳部、市科協主辦的“華天杯”全國首屆家庭機器人比賽柳州總決賽在景行東校園拉開帷幕。我校不僅成功地舉辦了這次大賽,還包攬了“奪寶奇兵”的冠、亞、季軍,以及極速挑戰的銀牌、完美復制銀牌,顯示了景行小學強大的實力。
一、學校領導重視引進有關教師
機器人作為一種智能性機器,近幾十年來在工農業、國防等領域都得到有效的應用。為了開展機器人技術活動,我校引進有關教師,聘請專家到學校指導。機器人活動愛好者余忠艷老師,原是本市另一所學校的中層干部。我校引進這個人才,給她工作提供多方面的便利,解除她的后顧之憂,讓其專心地搞好機器人活動。校領導的關心支持,讓余老師十分感動,她工作認真負責,不計報酬,不分晝夜,帶領機器人活動小組,一次次地完成比賽任務。取得驕人的成績,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在校中層干部競聘中,她成為了校主管科技活動的中層領導。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交流與合作
目前城市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玩電子游戲,缺乏與他人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在機器人活動小組的訓練中,老師發現不少隊員做事以自我中心,交際方式生硬。例如:五年級學生林葉。剛到工作室的當天早上就與隊友打了架。老師發現是他引起的事端,便批評了兩句,他就對老師揮起拳頭。他與其他同學相處,遇到困難就推給他人,遇到好處從不吃虧,在比賽場上也是如此。2006年10月在蘇州參加全國比賽,教練不得進入比賽場地內,比賽前,老師安排他與伙伴輪流打比賽。可是連贏兩場比賽后,他就要自己單獨打;伙伴不同意,他就在賽場上拿起用于調整程序的手提電腦玩游戲,不給同伴修改程序,其比賽結果可想而知。在連輸兩場比賽的情況下,他決定不參加后邊的比賽了,把責任推給別人。他對機器人活動的興趣,就是為了得到一臺手提電腦玩游戲。
教師讓他同齡人接觸與交往,學會合作。老師培養他做個小組長,指導他與其他隊員合作。要求隊員們配合老師幫助他改正缺點,讓他以集體利益為重,逐漸改正自身的毛病。一年以后,他能讓伙伴們分享他的東西,在訓練中也學會了依靠集體的力量去完成任務。
三、結合競賽活動,學會關愛他人
讓學生們學會關愛他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電腦機器人比賽是個高消費的活動,編程訓練可以讓所有孩子參加,但由于費用問題,只能讓一些家境比較富裕的孩子參加比賽。這些孩子家境優越,往往養成唯我獨尊的習性,對父母和爺爺奶奶說一不二,對同學更缺乏關愛。新的學員中有個孩子叫王長江。有一次訓練時,老師修機器弄臟了手,不方便從自己的包里拿紙巾,就隨口問了一句:“誰有紙巾?給我一張。”王長江非常自然也非常快速地答道:“老師,我借給你。”當時老師愣住了,想了一下就問他:“怎么還?”“明天還我兩張。”老師笑了笑接過其他孩子遞來的紙巾,引起了思考:因為機器人比賽規定。教練不能在賽場上指揮隊員比賽,所以比賽隊員得依靠伙伴力量去解決問題、去完成任務。像他這樣斤斤計較的話,那么比賽時就沒人會幫他,到時怎么辦呢?老師正思索著解決的辦法,就聽到其他隊員報告:王長江打架了!原因是別人不借器材零件給他。
2007年參加全區比賽前,老師讓學生們注意團結他、包容他、感化他。他好不容易打進決賽,卻由于忘記拿電池包,差點失去了參賽資格。其他同學幫他度過了這一難關,使他終于拿到了自治區比賽的冠軍。老師就以他有困難隊員們解囊相助為例,讓他懂得。團隊互助的重要性,使他漸漸融入團隊之中。他的媽媽說,他的變化真大,與家里人能和睦相處了,與同學在一塊時能主動幫助人。是機器人活動改變了他,是機器人小組幫助了他。
電腦機器人活動需要參與者解決一系列的挑戰,想要完成任務,就得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所以說,參加電腦機器人比賽不僅施展了孩子們的聰明才智,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也使他們學會了與人交流、合作,讓他們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