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桂林成立了一所少年軍校,我們這里有幾位學生到那里就讀。剛開始他們對那里的學習生活很不習慣。白天吃不下大鍋飯,晚上睡不著覺,走夜路常摔跤……有位學生不到兩個月就瘦了十來斤。學生經受不了這樣的磨煉,家長也非常心疼,讀完一個學期,家長就把他接走了,從此結束了軍校生活。
這則小小的故事讓我陷入深思:新時期,我們教師該如何去教育和培養學生,才能讓他們學會獨立生活,健康成長?對此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創造機會 讓孩子去鍛煉
我兒子名叫浩浩,今年十六歲,身高1.8米。他興趣廣泛,學習成績較好,獨立生活能力強,最讓我欣慰的是他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兒子一歲半時,說話、吐字還不大清楚,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可細心的我發現他對什么都感興趣,大人們干活,他總是蹲在一旁好奇地看著。偶爾也學著動動手腳,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發現孩子的天性、特點,我便想創造機會,耐心引導,開發他的潛能。記得有一次。照管他的奶奶在做針線活兒,因為眼睛不方便,要穿針穿不成,坐在一旁的浩浩看著看著,急了,嘴巴翹起來嘟噥著:“奶奶,讓我來,讓我來。”在廚房做飯的我聽見了,用眼神暗示奶奶把機會讓給孩子。奶奶會意地笑了笑。然后給浩浩做個示范,浩浩目不轉睛地看著,繼而接過針和線,學著奶奶的樣子,左手捏著針,右手捻著線,瞄了瞄針眼,又捻了捻線頭,一次,二次。穿不過,手發抖,針掉下來。他急得直跺腳。我連忙走過來,示意孩子撿起針和線,鼓勵他說:“浩浩真能干,再來一次好嗎?”孩子得到鼓勵,又繼續穿起針來,一次又一次,“啊!進了,進了。”孩子高興得蹦來蹦去,大聲喊著。剛下班回來的丈夫還以為電視播放足球賽進球呢。我把小孩穿針的事告訴他,他既驚訝又高興,抱起孩子撐得老高老高。
一歲半的孩子會穿針,說起來誰也不相信,可是事實就是這樣。我想:孩子雖小,可是能力不小。只要你多給他機會,鼓勵他大膽嘗試,他就會做出驚人的舉動。我清楚地記得浩浩二歲時就會穿衣、穿鞋,會使用筷子吃飯,會接電話。四歲時會釘扣鈕,五歲時能獨立生活。10歲那年,他參加夏令營,由于表現突出,生活自理能力強,得到隊長的表揚。
領著孩子 到戶外去感受生活
近年來,由于安全問題,學校很少組織學生參加郊外活動。緊張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家長也很少帶孩子出去。有的孩子因此視野變得狹小,思想變得封閉,精神變得壓抑。他們渴望到戶外去走走、看看,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妙。
那年暑假,兒子11歲,我帶他回遙遠偏僻的山村老家。除了探望親人,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開開眼界,領略山村獨特的風景,體驗農村生活,增加寫作素材。
回到老家,沒歇一會兒,我就讓兩個小侄兒帶我們到村頭那片小樹林玩。到了樹林里,孩子感到非常新鮮、好奇。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兩個小兄弟不厭其煩地回答。過了一會兒,不知他們在哪一棵樹上掏了三只鳥,三只小鳥非常可愛,“啾啾”地叫著,挺可憐的,我正想叫他們放回原處,一位放牛老伯走過來,說:“娃仔啊,這鳥可不能捉啊,它們是我們村民的好朋友,能吃蟲子,保護莊稼,使我們糧食年年豐收,你們快把它們放了吧。”聽完老伯伯的話,浩浩捧起三只小鳥,看看老伯伯,轉身向樹林深處走去……當晚他寫下了一篇真實感人的日記,有一句至今我還記得:“此次回老家我收獲很大,看到家鄉美麗的風景,看到鄉里人純樸、美好的心靈,感受到村民那種強烈的環保意識,我作為一個城里人,自嘆不如……”后來這篇題為《小鳥“啾啾”歸巢咧》的文章在自治區舉行的《環保小衛士》征文比賽中獲一等獎,孩子又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尊重孩子 讓孩子自己選擇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許多十字路口,要面臨選擇。做父母的不能代替,不能強制,應把選擇的機會交給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
有一年暑假,我問兒子浩浩怎樣度過,要他訂個計劃。他說,7月份參加興趣班,8月份帶他去旅游。說到興趣班我問他參加那一項?有書法、美術、電子琴、籃球、游泳……我要他在幾項中作出選擇,最后他選擇了游泳。
開始我不太同意,我知道游泳這個項目運動量大,體能消耗多,怕他吃不消。而且認為沒有多大出息。可兒子說:“媽。即使在這個方面沒有發展,起碼來說,也是一種本領,遇上洪災時也能自救呀!”聽他這么說,我也點點頭,同意他的選擇。
有一天下午,我到游泳池去看他。看見他在游泳池里自由自在地游著。無意間,他發現了我,忙鉆出水面,跳上池邊,一會兒只見他額上冒出許多顆大水珠,不知是汗還是水,全身上下曬得黑黑的,我遞過紙巾,他搖搖頭說:“不用擦,擦不干的。”然后,“撲通”跳到水里,又鉆出水面,“媽,看我的!”只見他一會兒自由游泳,一會蛙泳,一會兒仰泳,一會兒疊泳。像美人魚,像小蝌蚪,像小青蛙……“多美的泳姿,多熟練的動作!”在兩旁觀賞的人嘖嘖稱贊。教練來了,走近我說:“浩浩有靈性,學得快,學得好,是棵好苗子,要好好培養。”兩個月后,市體校教練下來挑選人才,選中了他,要孩子到市里就讀,方便訓練。因經濟困難,我無法滿足孩子的愿望,孩子也理解我。沒有半點怨言。他說:“感謝媽媽當初能尊重我的選擇,能學到今天這個份上非常不錯了。”
我被孩子的坦然、真誠所感動,更佩服孩子的毅力,同時也悟出一個道理: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才會對自己負責,才會做出讓你吃驚的成績來。
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讓孩子健康成長,是一項長期、煩瑣的工作,家長要有耐心,不要輕易代替,要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孩子的前面將是一片綠洲。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