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并會運用漢字3600個以上,其中要求低年級小學生認識漢字約1800個,會寫的約1200個。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如果小學生連字都不認得,那就無法進一步學習了。要認識、掌握這么多漢字,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怎樣讓學生輕松地做到呢?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簡單、重復的識字教學使學生覺得學習生字枯燥乏味,甚至厭煩,極大地影響了識字的興趣和效果。為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首先,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已經學會了的字,還可以讓學生思考用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字,然后做生字匯報,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大了,有利于滿足學生自我表現欲望,使每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成功。
其次,給出新字,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在教學“碧”這一生字時,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字形,看看誰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這個字,有位學生這樣回答:王子與白雪公主坐在石頭上就是“碧”。這一形象的說法,激活了其他學生豐富的想象:我們班上王穎、白碩、石柱同學可以組成一個‘碧’字。形象記憶的方法讓這個字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讓識字不再枯燥無味。
再次,將游戲融于識字教學中。游戲的形式很多,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形式,如“加一加”、“減一減”、漢字接龍比賽等。“加一加”“減一減”游戲,就是教師給出某個字,讓學生在所給出的字上多加或減去一筆,變成新的一個字,此方法可用在學生最易寫錯的、最難區分的形近字教學上。
二、要充分利用漢字的特點,化抽象為形象
抓住漢字的特點,運用“形象字識字、會意字識字、趣味識字、形聲字識字、環境識字、兒歌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把抽象轉為形象。如教“趣”字時可以用兒歌識字法:耳和又坐在走的腳上,哈哈,真有趣。又如教“罩”字,可以用趣味識字法:卓對罩說,你帶什么頭巾呀,想扮阿拉伯人?再如教會意字“旦”時,可以讓學生把“日”下面的“一”聯想為地平線,那么“日”是指“太陽”,這樣“旦”就有了“太陽升起,早晨到來”的含義。通過這樣的形象教學,學生一定能很快地記住這些字。
三、利用字謎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記住生字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對謎語有濃厚的興趣。為了能讓識字教學變得活潑有趣,教師可將謎語與識字聯系起來。除了編謎語讓學生猜字外,主要還是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進行聯想,學著編謎語。如“懶”字,其筆畫多、復雜,是小學階段學生容易寫錯的一個字。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把字分解成兩部分,再引導學生把豎心旁聯想到成心字,學生順勢編了個謎語“一心依賴別人,實在是惰”。學生編謎語,一定會認真分析字形,抓住字的特點,這不僅能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記住了生字,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總之,教師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尋找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成為一種樂趣。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