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們目前通貨膨脹的原因,提出了防止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的措施。
關鍵詞:現階段;通貨膨脹;探析
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通貨膨脹呈加速上揚的趨勢。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年我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4.8%。已超過4%的輕度通脹的指標,接近5%。2008年二月份公布的數據中CPI指數同比增長8.7%,創下12年以來的最高值。因而,分析我國通貨膨脹的未來發展趨勢,產生的原因以及合理的對策選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通貨膨脹的原因分析
1.貨幣供給量是主要因素。中國式的通貨膨脹是由貨幣過多引起的,但并非過多的貨幣會平均式地同時流向各個行業導致各種商品的物價同時、等幅地全面價格上漲,而是過多的貨幣先流入強勢部門或行業(比如房地產),然后由這些行業去投資或消費來推高商品或服務的物價水平。于是,關聯行業價格上漲,收入增加,從而使這些關聯行業又增加投資或消費,再對這些行業需要的產品價格產生影響。
從統計數據來看,廣義貨幣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從12多萬億元增長到37.7多萬億元,增長了3倍多;各項貸款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從9多萬億元增長到25多萬億元,增長近3倍。可以說,在這7年多的時間里,銀行貸款和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從而使金融市場上貨幣泛濫。當金融市場上貨幣泛濫時,先是從房地產市場上尋找出路,推高房地產市場的價格;當股市開始發展與繁榮時,大量的資金又流向了股市,從而“吹”大股市的泡沫。在這時,中國式通貨膨脹就開始了。
2.資源緊缺導致需求拉升。我國過多的人口去搶占有限的資源,就會產生資源緊缺問題。這勢必會產生供給小于需求的效應,那么價格上漲就是這一問題直接的表現結果。尤其是和自然資源相關的產品,價格上漲水平更高。
這些產品價格的上漲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產品的成本上升,尤其是一些初級產品或者中間產品價格的上升,最終使產成品的成本上升。不論企業產品成本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也不論其是否合理,對于企業來說,用提高銷售價格的辦法來轉移給消費者最為簡便。由此可見,從需求拉動到產品成本推動兩方面拉動了物價的上升,是中國式通貨膨脹產的原因之一。
3.受國際市場的影響。2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得我國的經濟對外依存度已達60%,這一指標已遠遠高于美國、日本和印度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14%~20%的范圍。目前,我國的多項涉外經濟指標均已名列世界前茅,據海關統計,截至2004年底,我國進出口總值已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其中,從貿易的主體來看,歐盟與我國的貿易額排第一,美國排第二,日本排第三。以上數據表明,我國經濟已經呈現出高度的外向性。這種高度的經濟外向性,使得我國經濟遭受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影響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對各種外部影響的敏感性也越來越高,從而外部的通貨膨脹也就極易影響到我國。
2005年匯改以后,人民幣走上了升值之路。按理說,本幣升值會帶來通縮效應。但是,由于國際熱錢對人民幣升值幅度預期較高,大量涌入,再加上持續的貿易順差,給國內帶來了大量的流動性。更為重要的是,在“雙赤字”背景下,美元采取不負責任的主動性貶值。前一階段在美聯儲不斷加息的同時,美元反而貶值,顯然是過度發行了貨幣。國際上以美元標價的原油、金屬、糧食等重要商品價格都大幅上漲。
二、防止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的措施
1.加強宏觀調控,遏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高不下,帶動GDP增長率一直在高位運行。要防止中國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首要任務就是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遏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2006年,中央已經出臺了清查新開工投資項目、加強土地管理、控制信貸增長等針對性的調控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應繼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針對2007年以來高能耗行業盲目擴張在一些地區有所反彈的趨勢,要綜合采取經濟、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不斷加大對高能耗產業的結構調整力度,實行更加嚴格的市場準入標準,繼續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穩妥推進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加大資源和環境保護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運用金融市場鼓勵和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2.治理流動性泛濫,防止資產價格泡沫
我國經濟自2003年起出現流動性供給大于需求的現象,2005年以來,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日益突出,由于國際收支雙順差繼續增長和貨幣創造能力提高,未來流動性形勢依然嚴峻。國際經驗證明,在流動性過剩的大環境中,過剩的貨幣資金更多流入短期高收益的資產市場,會在短期內不斷推高資產價格,積累泡沫風險,甚至成為經濟危機的導火線。我國近兩年房地產價格不斷走高,股市的繁榮,明顯呈現出“資金推動型”的特點。特別是受當前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世界性的金融風險不斷上升,國際游資必定尋找避風港,中國將是首選,人民幣升值或者提高利率對熱錢會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因此,中國有必要實施更為嚴格的資本管制,加大反洗錢工作的力度,防止熱錢的大量涌入;同時,嚴格清查銀行信貸安全,防范資產泡沫。
三、結語
對于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的解決,絕不能照搬照抄哪一個國家的模式,要認真分析我國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走一條適合我國的解決之路,同時我們要從根源上來解決問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石良平.加息的宏觀效應[J].我國統計,2007,(4).
[2]朱慶.解讀當前市場流動性過剩[J].金融觀察,2006,(12).
[3]張偉兵,我國潛在通貨膨脹的主要成因[J].經濟導刊,2007,(4).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