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保險保障基金給予各家保險公司保單持有人同一程度的保障,這可能會激勵投保人放松對保險公司的審查以及保險公司間不顧風險的價格競爭。本文通過的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博弈模型,展示這種補償方式如何會帶來道德風險,并提出我國保險保障基金補償方式的設計應當基于保險公司的風險,同時要加快保險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保險信用評級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保險保障基金;道德風險;補償方式
一、引論
我國保險保障基金由保險公司繳納形成,在保險公司被撤銷或被宣告破產、在保險業面臨可能嚴重危及社會公共利益和金融穩定的重大危機的情形下,用于向保單持有人或者保單受讓公司提供救濟。保險保障基金制度對于維護保單持有人的利益,維護保險業的行業安全與穩定,維護保險市場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由于保險市場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如果保險保障基金補償方式設計不當就容易誘發道德風險問題。這便需要改進相應的制度設計并創建良好的監管環境,以創造一種激勵相容的保障機制,更好地發揮這一制度的積極效果。
我國于2005年1月1日實施的《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規定對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的保險公司的清算資產不足以償付保單利益的,對于壽險保單,保單持有人為個人的,保障金額以保單利益的90%為限;保單持有人為機構的,保障金額以保單利益的80%為限。對于非壽險保單,保單持有人的損失在5萬元以內的部分基金予以全額保障;超過5萬元的部分,保單持有人為個人的,保障金額為超過部分金額的90%,保單持有人為機構的,保障金額為超過部分金額的80%。
在沒有保險保障基金(簡稱“保障基金”)的情況下,投保人有完全的激勵去分析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并從財務健全、經營穩健的保險公司購買保險。可是得到了保障基金同一水平的保障,投保人自我保護的激勵將下降,投保人對保險公司經營活動、財務狀況以及現有和未來償付能力進行審查分析的動力將降低。投保人會更加關注價格作為其選擇保險公司的依據,進而這又可能導致保險公司之間的價格戰。這妨礙了保險公司風險意識的形成,可能導致整個保險業償付能力的降低,也將損害投保人的根本利益,最終不利于我國保險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筆者擬通過下面的博弈模型來展示這種道德風險,并探討對于不同風險水平的保險公司,保障基金應該如何確定對其投保人的最優救濟程度,以促使投保人合理關注保險公司的風險水平和保險公司穩健經營,實現政策設計的激勵相容。
二、博弈模型的建立
1.博弈開始時,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簡稱“優質公司”)的市場份額為α,實力弱小的保險公司(簡稱“弱質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α,假設α>1-α,兩類公司的市場份額始終是公共知識。
2.優質公司和弱質公司選擇是采用穩健戰略還是激進戰略。如下表所示,兩類公司采取穩健戰略時,都收取P高的保費,采取激進戰略時,都收取P低的保費,P高>P低。優質公司采取穩健戰略時,其陷入財務困境從而需要保障基金救濟的概率為θ低,采取激進戰略時,其需要保障基金救濟的概率為θ中;弱質公司采取穩健戰略時,其需要保障基金救濟的概率為θ中,采取激進戰略時,其需要保障基金救濟的概率為θ高,0<θ低<θ中<θ高<1。
表1 兩類公司選擇兩種戰略時的保費和風險水平穩健激進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P高,θ低)(P高,θ中)實力弱小的保險公司(P低,θ中)(P低,θ高)3.投保人觀察到保險市場的保費狀況,然后選擇是否審查保險公司的實力,進而向期望財富高的公司投保,其審查費用為I。若審查和不審查的期望財富相同,投保人將選擇不審查;若向優質公司和弱質公司投保的期望財富相同,投保人將隨機投保,即以α的概率投保到優質公司,以1-α概率投保到弱質公司。
4.假設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是保費收入最大化。投保人的保單利益為,其目標為期望財富最大化。
三、博弈模型的求解
1.當保障基金不區分保險公司風險水平而給予投保人全額保障或者同等程度的保障時,因為審查費用由投保人負擔,而審查所得信息對提高投保人的利益沒有任何幫助,我們容易推斷出,投保人將沒有激勵去審查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而只是向保費低的公司投保。兩類保險公司為了不被擠出市場,它們的占優策略都是選擇激進,這樣(P低,P低,不審查)將成為博弈此時的納什均衡。優質公司和弱質公司的市場份額之比仍為α∶1-α,但是兩類公司都只能收取低保費,都沒有實現穩健經營,這就提高了整個行業的風險水平,保障基金也將收取很高的基金費以防止基金入不敷出。所以(P低,P低不審查)這一均衡結果不利于保險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最終也必然損害投保人的利益,是各方皆輸的。
2.當基金依據保險公司不同的風險等級給予投保人不同程度的保障時,在模型中假設,對公司需要保障基金救濟的概率為θ低、θ中和θ高時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程度分別為γ高、γ中和γ低(0<γ低<γ中<γ高<1),即破產風險越高時給予的保障程度越低。
①當兩類公司都選擇穩健經營戰略,(P高,P高)出現時,投保人審查時(審查后向優質公司投保)的期望財富Ew審(P高,P高)=(1-θ低)(-P高-I+S)+θ低(-P高-I+γ高S)=(1-θ低)+θ低γ高S-P高-I;
投保人不審查時(隨機購買)的期望財富Ew不審(P高,P高)
=α[(1-θ低)(-P高+S)+θ低(-P高+γ高S)]+(1-α)[(1-θ中)(-P高+S)+θ中(-P高+γ中S)]Ew審(P高,P高)-Ew不審(P高,P高)=(1-α)[θ中(1-γ中)S-θ低(1-γ高)S]-I(1)式
可知,當弱質公司的市場份額越大,投保弱質公司的期望損失θ中(1-γ中)S與投保優質公司的期望損失θ低(1-γ高)S之差越大,審查費用I越低時,投保人越可能審查保險公司的實力從而確保向優質公司投保。當(1)式>0時,優質公司將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弱質公司則不斷喪失市場份額;當(1)式≤0時,兩類公司的市場份額將保持穩定。令α*1為此行動組合下使市場保持穩定的α的最小值,即(1-α*1)[θ中(1-γ中)S-θ低(1-γ高)S]-I=0。假設分析開始時市場尚未實現穩定,,α<α*1也就是(1)式>0。
②當兩類公司都選擇激進經營戰略,(P低,P低)出現時,投保人審查時(審查后向優質公司投保)的期望財富Ew審(P低,P低)
=(1-θ中)(-P低-I+S)+θ中(-P低-I+γ中S)=(1-θ中)S+θ中γ中S-P低-I;
投保人不審查(隨機購買)的期望財富Ew不審(P低,P低)
=α[(1-θ)(-P低+S)+θ中(-P低+γ中S)]+(1-α)[(1-θ高)(-P低+S)+θ高(-P低+γ低S]
Ew審(P低,P低)-Ew不審(P低,P低)=(1-α)[θ高(1-γ低)S-θ中(1-γ中)S]-I(2)式
可知,當弱質公司的市場份額1-α越大,投保弱質公司的期望損失θ高(1-γ低)S與投保優質公司的期望損失θ中(1-γ中)S之差越大,審查費用I越低時,投保人越可能審查保險公司的實力從而確保向優質公司投保。當(2)式>0時,優質公司將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弱質公司則不斷喪失市場份額;當(2)式≤0時,兩類公司的市場份額將保持穩定。令α*2為此行動組合下使市場保持穩定的α的最小值,即(1-α*2)[θ高(1-γ低)S-θ中(1-γ中)S]-I=0。假設分析開始時市場未實現穩定,α<α*2,也就是(2)式>0。
③當優質公司選擇穩健,弱質公司選擇激進時,即提供保費P高公司的市場份額為α,提供保費P低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α。由于α>1-α,投保人無需審查就能區分開兩類保險公司。此時,向優質公司投保的期望財富Ew優(P低,P高)=(1-θ低)(-P高+S)+θ低(-P高+γ高S)
向弱質公司投保的期望財富Ew弱(P低,P高)=(1-θ高)(-P低+S)+θ高(-P低+γ低S)
Ew優(P低,P高)-Ew弱(P低,P高)=θ高(1-γ低)S-θ低(1-γ高)S-(P高-P低)(3)式
(3)式就是向弱質公司投保的期望損失與向優質公司投保的期望損失之差。保障基金設定的γ低和γ高應當至少保證(3)式>0,以使投保人不被經營激進的弱質公司的低保費所吸引而拋棄經營穩健的優質公司,實現政策最基本的激勵相容。
④當優質公司選擇激進,弱質公司選擇穩健時,即提供保費P低公司的市場份額為α,提供保費P高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α。由于α>1-α,投保人無需審查就能區分開兩類保險公司。因為P低
綜合上述分析,如果優質公司選擇了激進,由④知,弱質公司必然不會選擇穩健,弱質公司將選擇激進戰略以求留存在保險市場,這樣保險市場的行動組合是(激進,激進)。在(激進,激進)的行動組合下,由②知,優質公司的市場份額α將會擴大至α=α*2,弱質公司市場份額1-α將會縮小至1-α*2,實現穩定時優質公司的保費收入為P低α*2,弱質公司的保費收入為P低(1-α*2。如果優質公司選擇了穩健,由③知,當γ低和γ高保證(3)式>0時,弱質公司必然不會選擇激進,而是也會選擇穩健,這樣保險市場的行動組合是(穩健,穩健)。在(穩健,穩健)的行動組合下,由①知,優質公司的市場份額α將會擴大至α=α*1,弱質公司市場份額1-α將會縮小至1-α*1,實現穩定時優質公司的保費收入為P高α*1,弱質公司的保費收入為P高(1-α*1)。
四、模型的分析和相關政策建議
1.在(激進,激進)的均衡下,兩類保險公司的經營都處于高風險狀態,保障基金也將處于高賠付狀態,這不是理想的均衡結果。在(穩健,穩健)的均衡下,兩類保險公司都實現了穩健經營,保障基金也將處于低賠付狀態,這是保障基金制度的制定者想達到的理想狀態。
想要達到(穩健,穩健)的均衡,《辦法》應當規定基金的保障程度γ低和γ高使得優質公司選擇穩健時的保費收入大于選擇激進時的保費收入,即P高α*1>P低α*2。由①的假設得,Ew審(P低,P低)-Ew不審(P低,P低)=0α*1=1-I/[θ中(1-γ中)S-θ低(1-γ高)S],由②的假設得,Ew優(P低,P高)-Ew弱(P低,P高)=0α*2=1-I/[θ高(1-γ低)S-θ中(1-γ中)S]。所以,令P高α*1>P低α*2P高I/[θ中(1-γ中)S-θ低(1-γ高)S]-P低/I[θ高(1-γ低)S-θ中(1-γ中)S]
當保障基金依據保險公司的風險等級設計不同的保障程度時,如果γ高、γ中和γ中滿足了(3)式>0和(4)式成立,那么兩類保險公司都將選擇穩健經營,投保人也會更加合理地選擇保險公司。另外,在理論上監管機構還可以通過調整γ高、γ中和γ高來控制均衡時保險市場上優質公司和弱質公司的市場份額。
2.基于風險的保險保障基金設計要解決道德風險問題,需要保障基金能夠準確地評估保險公司的風險水平,以此來確定基金給予其投保人的保障水平。但現實中,保險公司的風險水平是其“私人信息”或保險公司比保障基金更具有“私人信息”優勢,這就使基于風險的補償水平γ高、γ中和γ高不易確定。
因此,保險公司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客觀、及時地公布公司的財務數據和重大經營事件等資料,注重自身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保險公司信息披露應當貫穿保險經營的全過程,從保單設計、廣告宣傳和產品銷售、保險期間的服務和理賠、再保險政策到投資業績等各個環節全面、及時地披露信息。
3.由于α*1=1-Iθ中(1-γ中)S-θ低(1-γ高)S,可知α*1和I成反方向變化,所以降低投保人審查保險公司的信息成本I有助于提高市場上優質公司的份額。由于商業保險經營的復雜性,廣大投保人很難具備分析保險公司財務狀況和風險水平的能力,所以投保人可以考慮更多地借鑒保險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同時也可降低信息成本I。
保險信用評級機構以廣大投保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為服務對象,不從屬于政府、企業等任何利益集團,從而使評級結果具有說服力。評級機構的分析人員應當具備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要重視基礎數據的收集和積累,不斷改進評估方法,設計科學合理的評級指標體系,以確保信用評級結果的準確性。為完善我國保險信用評級體系,可以考慮建立保險信用評級行業協會,或在保險同業協會中設立專門部門,以加強行業自律。另外應當積極開放國內保險信用評級市場,允許和鼓勵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參與對國內保險公司的信用評級,通過示范作用和學習效應,使我國保險信用評級機構盡快掌握國外先進的評級理念、技術和經驗。
保險保障基金制度不僅僅是保險業的最后一道“防火墻”,該制度也應當是保險監管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David Cummins.Risk-Based Premiums for Insurance Guaranty Fund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8,(Vol.43No.4).
[2]姚壬元.保險保障基金制度辨證評價[J].現代管理科學,2006(07).
[3]陶存文.論保險信用評級制度建設[J].保險研究,2005(06).
[4]魏海港.保險保障基金的道德風險分析[J].上海保險,2007(02).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