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的實施,國庫會計核算實行了跨部門監督。幾年來的國庫監督實踐證明,國庫會計核算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防范國庫會計核算風險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國庫事后監督的監督體系和監督重點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有待我們探討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解決。
一、國庫事后監督工作中的難點
(一)監督信息傳遞不及時使監督工作“難主動”
由于事后監督中心不實行垂直管理,對監督業務內容的變化了解及業務監督依據的獲取,不是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的直接傳導,而是被動接受被監督部門的信息傳遞,使監督人員對政策的獲取沒有一個理解和消化吸收的過程。近年來,財政稅務體制改革及各項預算收支核算變化較大,國庫會計核算內容寬繁而復雜,事后監督人員對業務新系統、新程序、新制度的把握往往滯后于前臺核算部門,由于地市中支國庫具管理和核算于一體,事后監督人員對前臺國庫業務核算規程和相關業務核算政策的把握,都是通過被監督部門傳遞的信息獲取的,這種信息的傳遞一般是隨監督資料同步送達獲得的。這種狀況有如“運動員”指揮“裁判員”,監督權威性不高,說服力不強。
(二)現行監督模式限制,監督效果“難發揮”
中國人民銀行《事后監督中心工作規程》對事后監督工作的職能定位為:會計、國庫和貨幣發行核算業務監督崗分別負責對相關業務部門處理完成的會計核算業務的合法性、合規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行全面復審檢驗,對相關業務的監督內容涵蓋所有的會計核算資料。據此,監督人員在監督中不敢隨意取舍監督內容和業務核算環節,因為每年都要接受各層次的業務監督檢查,無論問題大小都與監督人員的工作績效進行掛鉤考核。就國庫而言,每天上午下班前核算部門的業務單據才能送達,下午才能進行賬平表對及核算單據的合規性、準確性和有效性的監督審核。前臺8人操作的業務,后臺1人審核,面面具到,監督業務量大,對業務規范性監督傾注了大量的精力,缺乏對業務核算風險環節、制度漏洞和程序缺陷及資金清算風險等方面的審查,監督職能停留在合規性監督水平上,不能達到有效防范資金風險的目的。投入大,監督效果大打折扣。
(三)人工監督使部分監督內容“審驗難”
目前,國庫會計核算監督采用的是人工監督方式。人工監督,就是逐張審查業務憑證,逐項閱讀計算機系統運行日志,分別與相關賬表、清單進行勾對來完成當日的監督工作任務。隨著財稅庫行橫向聯網系統的開通,大量的電子清算憑證與日聚增,手工勾對任務越來越重,對重空憑證業務、計息積數業務、退庫、劃退、更正、撥款、系統參數的變更及資金清算等重要業務內容不能便捷有效的監督到位。監督手段的滯后與國庫業務的超前發展很不協調。
(四)監督人員和監督業務發展“難匹配”
一是地市中支國庫監督員相對較少,僅為1人,要完成全面監督和風險監督并達到監督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有一定的難度。隨著監督業務量的增加,監督業務知識的更新,監督手段落后,監督技巧缺乏,監督人員少有機會參加監督業務的相關培訓,致使監督質量不高,影響和削弱了監督效力,與國庫會計豐富的核算內容和日益變化的財政稅務政策及業務高度電算化的發展趨勢不相適應。二是對差錯和風險的識別以人工監督為主,對監督重點的把握和核算風險的識別取決于監督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監督技巧的把握,很難保證監督中有不失察的現象發生。
二、強化國庫事后監督工作的建議
(一)科學定位事后監督職責
一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會計基本制度》細化各有關業務部門應履行的職責和應盡的義務及所擔負的責任。明確各相關業務工作的側重點,制定相關業務及崗位工作責任制,落實崗位工作責任追究措施。二是賦予事后監督部門風險管理職責。在加強各類會計業務內部合規監督和管理的基礎上,建立以風險防范管理為基礎的事后監督模式,發揮事后監督對業務核算風險管理的作用,賦予事后監督內部核算風險管理職責,包括對內部風險的評估、風險的識別、風險的控制、風險的監督和檢查。三是完善人民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充分發揮人民銀行內部監督職能部門的聯動作用,建立以內審、紀檢、事后監督等部門為主體的聯席會議制度,根據部門性質各監督部門的工作應各有側重,即內審部門著重于內控制度、履行職責的審計監督;紀檢監察部門著重于行政執法監督;事后監督部門著重于日常會計核算資金風險的防范監督。通過一定的聯席會議形式,進行信息溝通和交流,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形成資金風險防范合力。
(二)盡快開發國庫事后監督程序
為適應國庫業務發展的需要,提高國庫事后監督工作效率,減少手工監督風險控制漏洞,開發國庫事后監督業務程序是當務之急。開發國庫業務監督程序時應綜合考慮國庫全業務,設計風險控制內容時應嚴謹,監督人員操作錄入要素應關鍵,克服同前臺重復錄入的現象。程序設計應涵蓋參數自動生成管理、操作員管理、核算各結點的監控、賬務勾稽自動校驗平衡、重空業務的出入庫控制、暫收暫付款項、支付系統往來款項等風險環節的重點監控,通過國庫監督系統的運行,達到提示、校驗、預警的目的。通過核算數據的導入,實施對會計憑證相關要素的電子信息比對監督,及時有效地發現和糾正各類差錯,減輕監督人員的勞動強度,將電子信息監督與手工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有效控制國庫資金風險的目的。
(三)提升國庫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是強化集中培訓,把握監督尺度。監督員提高業務素質除加強自學以外,更主要的是參加上級行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相關業務培訓。通過集中培訓的方式,為監督員搭建一個咨詢、交流的平臺。如推廣國庫業務新系統、執行國庫業務新制度時,應要求各國庫業務監督員參加相關業務部門的同類培訓,與業務核算人員同步了解新業務、新系統和新規程,使之盡早進入監督角色。二是事前介入監督信息。即上級行業務主管部門在傳達貫徹相關業務文件時應將監督部門與核算部門同步考慮,采取有效的方式同步傳達,使監督人員在實施監督之前知曉監督業務變更事項,變被動監督為主動監督,確保監督實效。三是強化監督信息反饋。監督員在監督中要不斷的加強自學,一方面學業務規章和操作規程。通過學習熟悉業務制度,把握監督技巧,提高監督技能,煉就“火眼金睛”的本領,增強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遏制事故苗頭,消除風險隱患。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和思考監督業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業務疑點的綜合分析和風險評估,洞察潛在的風險和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針對性地提出監督意見和建議。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張家界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