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回顧了內部審計功能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內部審計功能拓展的方向,從而總結了現代內部審計功能拓展方面的一些具體體現。
關鍵詞:內部審計;功能;拓展
審計的本質目標是確保受托經濟責任的全面有效履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受托經濟責任的內容和范圍是不斷發展的,作為確保受托經濟責任全面有效履行的審計在形式上也要不斷創新和發展。在內部審計領域,審計功能也從最初的“差錯防弊”保護企業財產拓展到“經營審計”以及風險評估,其功能開始向效率性、效果性和經濟性拓展。尤其是今后,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功能將在企業內部管理更廣闊的范圍內發揮,評價的內容也越來越復雜,需要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內部審計也從事后轉到事前,從后臺走向前臺。
一、內部審計功能拓展的歷程回顧
內部審計的發展不是自發的產生的,而是管理人員、內部審計人員以及審計學者們為了適應現代化的受托經濟責任的要求,不斷追求和積極倡導的結果。內部審計的功能也隨著現代內部審計的發展不斷演變。其演變過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報表監督,賬簿及報表的查錯防弊功能向制度監督主導轉變,內控功能逐漸發揮,但仍以財務審計為主導。此階段的內部審計模式一般是賬簿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基本上都是圍繞財務審計開展,審計的范圍還主要是財務方面,屬于傳統意義上的財務監督、簽證功能。
第二階段:績效審計以及經營審計。隨著企業之間競爭日益加劇,企業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以及業務種類增多,企業管理層次逐步分解的同時也帶來了管理中的舞弊行為逐漸增多,一般的財務審計難以適應防范和揭示這些舞弊的要求,內部審計需要更多的開展非財務審計方面的審計工作,即以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果性、效益性要求為核心的經營活動的績效審計和深入到具體經營活動中的經營審計。
第三階段:管理審計及各種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審計。管理審計可以視做內部審計功能在經營審計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經營審計只對決策后的執行過程加以監控,而拓展到管理審計后,對決策本身的合理性或管理中權利的運用是否合適進行獨立的、客觀的檢查和評價,即實現一定的咨詢性功能。不僅如此,事前或更高層次的審計參與拓展到了強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建設以及公司治理過程中,其與計劃、策略和風險的評估結合起來拓展出各種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審計。
第四階段:內部審計功能逐步回歸,重新強調其認證性功能的履行。隨著內部審計功能的拓展,內部審計越來越過多地參與到企業的各個決策管理層面,過多的強調其多元化增值服務和咨詢性功能的發揮,反而忽略了審計傳統的認證性功能的監控作用的發揮,結果在內部控制不十分完善的情況下,內審人員把過多的精力分配在了其他業務拓展上,導致基本功能履行缺失,這樣也就促使內部審計功能逐步走向回歸,重新強調其認證性功能的履行。
二、內部審計功能的拓展方向
內部審計的功能包括認證性功能和咨詢性功能,兩方面的功能都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間。當然,兩方面功能雖互相不可替代,但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兼容性。認證性功能是內部審計傳統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其拓展方向主要是其自身的拓展方向。而咨詢性功能實際就是單一認證性功能向咨詢功能的進一步延伸,其拓展方向也就是從認證性功能到咨詢性功能的拓展方向。
1.傳統內部審計認證性功能自身的拓展方向:原有的傳統內部審計認證性功能主要關注企業內部管理分權產生的管理層級間的受托經濟責任,即從總經理以下各級管理人員間分權產生的受托經濟責任。隨著企業治理日益得到重視,企業內部的委托代理關系越來越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除經理及以下層級外,出現了股東大會——董事會——高管人員——各級管理者等類似受托經濟責任鏈,此時內部審計的認證性功能就需要適應這種經濟責任鏈進行拓展,認證性審計也應當包括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董事會成員對股東大會承擔的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的認證性審計,即董事會業績考核與審核。中間層次是保證高管人員對董事會承擔的受托經濟責任,最后一級才是自總經理一下的各級管理層級授權所產生的受托經濟責任認證性審計,這一層級也應細分為很多具體職責。這樣最終轉化為內部審計功能在認證性上的拓展內容。
2.從認證性功能到咨詢性功能的拓展方向:內部審計的咨詢性功能其實是將內部審計在認證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對制度、管理和經營控制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提供咨詢性建議。其功能拓展的方向應當是通過對以往審計過程中發現問題的總結,對將來審計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預判,并提前堵住這些漏洞,將監督提前,起到事前約束、事中自我衡量和事后對照的系統化的經濟控制功能。
三、內部審計功能拓展的具體體現
1.傳統財務審計方面。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推廣和大規模集成系統的發展,財務信息認證已較少面對直接逐筆核對初始業務,因此當前內部審計對傳統財務審計方面已經全面轉向以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為主,同時注重對控制系統的認證,以及對特殊、異常事項或緊急事項的審核認證。
2.經營業務與績效審計方面。在企業的多層次委托代理關系鏈中,經營業務和績效的要求被不斷地細化和分解,內部審計中的績效審計和經營業務審計也就越來越承擔了更加具體和細致的審計要求,此方面的功能也被進一步強化。
3.戰略審計方面。戰略審計的初衷是企業的運作或執行的程序、操作等是否滿足企業組織的戰略發展規劃,但如果制定的戰略一開始就偏離了企業所有者的要求,那么執行過程即使最完美,整個企業組織的受托經濟責任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完成。這就促使內部審計開始從源頭進行監控,對制定戰略決策層次的人員和戰略決策本身進行審核。這樣,戰略審計的對象開始直指企業的高管和董事會,相應的授權機制也隨之開始建立。
4.風險管理審計方面。建立在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監控基礎上的風險管理審計對內部審計衡量和監控企業風險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按照企業風險管理的框架,風險管理包含八大要素: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控,這樣,內部審計的風險管理審計的實施逐步都體現到了這八個環節當中,其監控也越來越走向全面。
參考文獻:
[1]蔡春,車宣呈,陳孝等著.現代審計功能拓展論.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6.
[2]王思佳,劉瑩.對內部審計職能的認識.武漢:財會月刊,2007:4.
(作者單位:湖南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