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國家技術標準體系并達到較完善的階段。在較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下,標準已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為法律法規提供技術支撐、成為市場準入、契約合同維護、貿易仲裁、合格評定、產品檢驗、質量體系認證等的基本依據、縱觀發達國家技術標準體系,對我國標準化事業的發展應有一定的啟示。
一.特色
1.自愿性的標準體系
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均采用自愿性標準體系,標準本身不具有強制性。
標準基本上劃分為國家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三個類型;標準的形式包括標準、技術守則、標準案例、補遺和公告等。近年來又出現了協議標準和事實標準等新模式、充分體現了標準應盡快反映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原則。同時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的專業團體學會和協會在標準化工作中也發揮主導作用。
2.多層次的技術法規體系
技術法規具有強制性,因此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十分重視技術法規體系建設,重點制定有關安全、衛生、健康、環保等方面要求,這是技術法規的主要內容,也是西方發達國家法律法規的一種重要形式。比如,美國聯邦政府17個部門和84個獨立機構都有權制定技術法規,美國的州、市、地方政府也制定許多相互差異的技術法規。同時,由國家法律法規對標準化活動本身進行規范,并在法律法規等法律形式文件中引用標準、使標準成為法律法規和契約合同的組成部分。
3.規范的合格評定程序
按照WTO/TBT的定義,合格評定程序指直接和間接用來確定是否達到技術法規或標準相應要求的任何程序,其中包括取樣、測試和檢查程序,評估、驗證和合格保證程序,注冊、認可批準以及它們綜合的程序。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均有規范的合格評定程序,這是獲準進入市場的基本條件。
4.先進的檢驗檢測手段
檢驗檢測是衡量技術法規和標準是否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合格評定程序的技術支撐。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政府部門十分重視檢驗檢測機構,實驗室建立權威的檢驗檢測機構可以得到政府的授權,使技術設備和技術手段能夠與技術法規和標準要求的技術相匹配,他們的檢驗人員業務水平很高,有的還直接負責或參加有關標準的制定和審核工作。
5.政府授權民間機構主導的管理體制
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都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需要的標準管理體制。政府授權并委托標準化協會或標準化學會統一管理,協調標準化事務,政府只負責監督和財務扶持,學會在標準起草、審查、批準、發布、出版、發行以及信息服務方面有充分自主權。如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是非營利性民間組織,它是美國自愿標準體系協調中心,負責協調和推動國內標準化活動,代表美國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
6.標準制定的市場化原則
發達國家的標準制定遵循市場化原則,基本形成了政府監督,授權機構負責,專業機構起草,全社會征求意見的標準化工作運行機制。這種運行機制可最大限度地滿足政府、制造商、用戶等各有關方的利益和要求。從而提高標準制定的效率、保障標準制定的公正性、透明度。
7.標準服務信息化
發達國家都建立了現代化的標準服務體系,利用現代傳媒開設網站使標準信息能夠及時準確有效地傳播給標準用戶。包括標準制定、修訂、標準文本及其電子版銷售,這不僅符合WTO/T B T的要求,也擴大了本國標準的影響。
8.完善的標準實施保障體系
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擁有完善的標準實施保障體系,與法律體系、市場準入、合格評定三個環節相互銜接配套,政府的主要職責是監督與執法。產品要在市場上流通獲得市場準入的重要條件是產品應當符合技術法規和相關標準的規定,需要通過合格評定來證明,企業的任何違法行為都可能帶來法律的懲罰和失去進入市場的資格,直接危及企業生存。
9.財政支持與標準化經費來源多元化
標準化屬于社會公益事業,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每年都提供政府財政支持,政府財政支持有兩種模式:一是按每年通過的標準化活動經費撥款,二是提供專項資金支持標準化的研究工作,日本的每年標準化活動經費約60億日元(合人民幣4.2億),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每年從政府得到的經費為7億美元。在標準化工作中引入市場機制充分體現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也是國外解決標準化經費來源的主要辦法之一。
二.經驗與啟示
美、日、德、法、英等發達國家的標準化管理體制雖各不相同,但都體現了標準制定以市場為主導,標準的自愿性原則。學習和借鑒國外標準化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對建立我國新型國家技術標準體系是非常有益的:
1.標準體系建設方面
——標準的自愿性特征;
——標準制定以市場為主導的特征;
——標準制定以企業為主體的特征;
——標準的生產屬性和貿易屬性相結合的特征;
——標準與科技進步協調發展的特征;
2.標準化管理方面
——政府授權委托非政府機構(如標準化協會等)統一管理,規劃,協調標準化事務,政府負責監管和財政支持,對標準制定機構有一套嚴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
——標準化團體在起草審查、發布和出版發行以及信息服務等方面具有充分自主性。
——標準制定機構技術委員會制定標準,技術委員會成員來自消費者,貿易機構、政府部門、科技組織的自愿者,最大限度的滿足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
——標準化團體通過標準版權、銷售標準文本和相關服務獲取經濟回報。
——標準化研究和科學研究受到同等重視。
3.標準定位方面
發達國家在標準的定位方面始終貫穿著通過對標準的發言權爭取標準的制定權,通過制定實現科技領域領導權的戰略思想。具體表現在:
——極力追求國際標準控制權;
——制定國際標準以其國家標準為基礎;
——標準研究與國家科技產業政策有機結合,為標準水平不斷提高奠定基礎;
——對傳統產業標準的主要作用正在由解決產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相轉變為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成為貿易保護的工具;
——對于新興產業,標準的競爭趨勢日益突出,成為爭奪產業制高點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