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及時準確的確定出口價格是買賣雙方最為關心的重要問題,出口價格的組成因素主要有:成本、利潤、費用、出口退稅等幾個方面,其中成本是整個出口價格的核心。一般來說,我們掌握的出口成本是采購成本(含稅成本),即含有增殖稅。它是外貿企業為出口產品進行生產、加工或采購原料而產生的成本,通常也稱之為含稅成本。
出口退稅是為了降低商品的出口成本,采取增值稅全部或部分退還的做法。核算價格時,應將采購成本中的稅收部分按出口退稅率予以扣除,我國當前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因此我們通常采用[(采購成本/1.17) €壯隹諭慫奧蔧求出出口退稅額,再通過[實際采購-出口退稅額]進一步求出實際采購成本(不含稅)。
明確了出口成本的構成和退稅的計算后,接下來通過對報價過程中利潤、費用的核算進行具體分析,進一步提高整個出口報價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一、出口利潤的計算基數
出口利潤的確定可以用某一固定的數額表示,也可以用一定的利潤率即百分比來表示。一般來說,出口報價中關于利潤的確定主要有四種利潤基數:包括實際采購成本;采購成本(含出口退稅);出口總成本(含出口費用);出口價格(銷售價格)。
例如:某企業出口一批服裝,FOB上海,該產品采購成本為100元人民幣/件,最新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為11%,該產品國內增值稅為17%,出口各項費用和為6元人民幣/件,核算當日人民幣外匯牌價為1:7 (美元/人民幣),預期利潤率為10%,試求不同的利潤基數下企業報價時的利潤額。
1.以實際采購成本為基數
(1)實際采購成本 = 采購成本-出口退稅收入
(2)退稅收入= [采購成本€鰨?+增值稅率)] €?出口退稅率
(3)實際采購成本 =采購成本-(采購成本€?.17) €?11%
或實際采購成本 = {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鰨?+增值稅率)
出口利潤= 實際采購成本€?0% =[100- (100/1.17) €?11%] €?10%
= (100 - 9.40) €?10% = 9.06
2.以采購成本為基數
出口利潤 = 采購成本€?10% = 100 €?10% = 10.00
3.以出口總成本為基數
出口總成本 = 采購成本+出口費用 = 100 + 6 = 106.00
出口利潤 = 出口總成本€?10% = 106 €?10% = 10.60
4.以出口價格為基數
FOB = 實際采購成本+出口費用+利潤
= 采購成本- 出口退稅+出口費用+FOB €?10%
= (采購成本- 出口退稅+出口費用)€鰨?- 預期利潤率)
= [采購成本-(采購成本/1.17) €?11% +出口費用]€鰨?-10%)
= [100- (100/1.17) €?11% + 6]€鰨?-10%)
= 107.33
出口利潤 = FOB €?10% = 10.73
同理可推出CFR、CIF價為基數的利潤計算公式
CFR報價= (實際采購成本+費用+運費)€鰨?-預期利潤率)
CIF報價=(實際采購成本+費用+運費)€鱗1-利潤率- (1+投保加成率)€妝O輾崖蔧
二、 出口報價中的費用核算
1.出口費用的主要種類
外貿企業的費用范圍是根據自身業務經營特點來確定的,主要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部分。
(1) 營業費用。指外貿企業在購、銷、存各個經營關節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國內運雜費、港口裝卸費、包裝費、倉儲保管費、商品檢驗費、廣告費、報關費、郵電費等、經營人員的工資福利等。
(2) 管理費用。指外貿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業務招待費、研發費、涉外費、咨詢費、折舊費、辦公費等。
(3) 財務費用。指外貿企業為籌集業務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金融機構手續費、匯兌凈損失等。
2.出口費用的分攤
為了正確計算每個產品的出口換匯成本和盈虧額,企業必須將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攤到每個出口商品中。
在出口費用中,有的費用如運雜費、倉儲費等在費用發生時就可以明確認定由那種出口商品負擔,但有的費用在發生時與出口商品沒有直接聯系,無法確認應由那種商品負擔。
例如:某外銷員一個月完成5筆出口合同,每筆合同的報關費100元,門到門全包干費用800元,法定檢驗及認證費用200元,港口雜費340元,這些費用都可以認定到每筆具體的合同中,同時該外銷員為了這5筆合同出差2次到生產地監督生產過程,差旅費事后統計共計為1049元,招待業務合作伙伴花費招待費754元,這些費用是不容易直接分攤到每一筆具體的合同上的。
同時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費用的發生往往是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也就是在出口報價之后;而我們在開始進行出口報價的過程中有時是無法準確的事先預估出口合同履行過程中所需要產生和支付的全部費用的。
因此為了正確報價,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出口費用合理地分攤到相應的出口業務中去。
(1) 直接認定法。能夠直接認定是某筆出口業務發生的費用就由該業務負擔,就是直接認定法。例如上例中報關費、門到門、商檢費。能直接認定費用的特點是在合同未成立,即在買賣雙方報價階段就能預先核算出來的相關費用,可以在報價時候通過費用項目逐一累加計入出口價格中。
(2) 比例分攤法。不能直接認定到某具體出口合同以及在買賣雙方報價階段不能預先準確核算出來的費用,可以采用比例分攤法。
任何一筆出口業務都要發生費用,這些費用報價的時候必須含在出口價格內,不然當利潤率為保本的0時,實際業務是虧損的。虧損額就是履行合同過程中實際發生的累計費用額。預先準確知道分攤費用總額是不容易的,但對任何出口企業來說,年費用分攤率(簡稱費用率)是容易知道的,用某一時期(一般為1年)發生的各種費用總額比上同期該企業總采購成本。即為:
這里要注意的是對外報價時直接認定法中的費用,同樣也可以有效的應用在費用率分攤中。
例如:某出口企業在出口一筆訂單過程中發生如下費用:報關費100元、港口裝箱費400元、簽發證書費200元、內陸運費450元、包裝費280元;該訂單單位商品采購成本為40元,數量1000個,企業費用率為5%,外匯匯率為1:7(美元/人民幣),暫不考慮房租水電、人員工資福利等其它經營成本,現用兩種方法進行費用的核算。
在直接認定法中:費用總額=100+400+200+450+
280=1430元。
在比例分攤法中:費用發生總額=采購成本€追延寐? 40000€?%=2000元。
可以看出采用比例分攤核算方法,核算的費用總額是能夠支付實際發生的各項費用的。盡管比直接認定的費用額度高出570元,但具體分攤到單位的出口商品中,差額為(2000-1430)/1000,為0.57人民幣,再加以匯率換算后實際則只多出0.57/7即0.08美元。綜合來說,采用比例分攤方法核算費用比直接認定方法要高出一定的預估額,但通過每一件出口商品的分攤以及外匯牌價的換算,往往超出額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由于進出口業務的程序都是先議價簽約然后履約,所以報價時候就必須預先核算每筆業務的全部費用,計入出口價格后報價,客戶接受后價格不能更改,本例中的直接認定法確定費用1450元,假如在簽約后的生產過程中又額外產生報價時無法預先估計到的額外費用500元,則直接認定法的費用核算就不能解決類似問題,也就是說如果報價時以保本價發盤,現在該筆合同就要虧損500元額外費用。但如果采用比例分攤法,預先核算的費用為2000元,則可以有效的避免虧損。
另外,由于不同出口企業關于費用核算的標尺不同,有的企業對外報價核算費用時只核算該筆訂單在出口過程中將要發生的費用,管理費用如房租水電成本、外銷人員的基本工資等都計入部門或者公司的費用核算中。但有的出口企業核算時候則會把相應的房租水電成本、外銷人員的基本工資等都算入每個外銷人員的費用額度中,這樣對外銷員來說,這部分的費用也是無法事先通過具體金額預估到每筆出口合同的報價中的。
綜上所述,如果對于出口訂單、客戶信譽、合同履行、企業費用核算等業務關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直接認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費用率核算。如果對于上述情況并不熟悉或者合同履行過程中未知因素較多,則采用費用率核算方法更為有效。
三、不同費用核算方法下的出口報價分析
明確了利潤與費用的核算方法后,即可以對出口報價方法做進一步的分析。
常用的出口報價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銷售收入扣除采購成本和出口費用的原理,加以匯率的換算后報價。另一種是通過建立毛利潤率與換匯成本的關系報價。
1.通過銷售收入扣除成本和出口費用進行對外報價
FOB價= (采購成本+出口利潤+費用總額+傭金-出口退稅)€魅嗣癖遺萍?
這里的出口利潤的計算基數可以采用上述列明的任何一種,因為這里的利潤是具體的數額。
例如: 某企業出口玩具25000個,工廠報出的采購成本是15元人民幣,企業的年費用分攤率為5%,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為10%,增值稅稅率17%,同期美元對人民幣牌價為1:7,根據同類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的比較,企業以采購成本計算利潤,凈利潤率為8%,求本訂單的FOB對外報價解析如下:
采購成本= 25000€?5 = 375000.00元
出口利潤= 375000€?% = 30000.00元
費用總額= 25000€?5€?%=18750.00元
出口退稅= (375000€?.17)€?0%=32051.28元
FOB總價= (375000+30000 +18750-32051.28)
€? = 55956.96美元
FOB單位報價= 55956.96€?5000=2.238美元
實際業務中采用該種報價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1)當上述任何一個報價要素在實際核算出現誤差或當客戶進行還價時發生了變更,這時為了正確核算利潤的盈虧,必須帶入公式重復計算;
(2)沒有建立換匯成本與所求利潤之間的函數關系,不利于現場快速報價;
(3)不同企業在開始對外報價階段如果能準確的核算出該筆訂單在未來履約過程中將產生的各種費用,也可以直接通過費用種類的累加計算費用總額;但如果將來履約過程中產生額外費用,則只能從現有報價的利潤部分中抵扣。
2.通過計算毛利潤和凈利潤的方式進行對外報價
毛利潤 = FOB價€著萍?+ (采購成本€?.17)€壯隹諭慫奧剩曬撼殺?
凈利潤 = 毛利潤-費用;
公式合并,求出:
① 凈利潤= FOB價€著萍?采購成本€?.17€壯隹諭慫奧剩曬撼殺荊延?
以采購成本為計算利潤的基數,求出:
②凈利潤率 = 凈利潤€韃曬撼殺?
根據換匯成本 = 采購成本€魍饣閌杖耄‵OB價),求出:
凈利潤率=
再根據費用率=費用/采購成本進行換算:
凈利潤率 =-費用率;由此得出:
毛利潤率 = 凈利潤率 + 費用率
通過上述論證,我們可以把費用率、毛利潤率、凈利潤率有效的組合在一起,用該種公式求得的本例的報價為:
毛利潤率= 8%+5% =[7-(1-10%/1.17)€諄換慍殺綸€骰換慍殺荊延寐?
按換匯成本=7€?.0445=6.7美元計算,我們同樣可以求出FOB單位報價:FOB=15€?.7 = 2.238美元
實際業務中采用該種報價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1) 該報價方法有效的建立了利潤率與換匯成本之間的函數關系,在此原理的基礎上報價過程即可以通過[換匯成本=采購成本€鱂OB價]快速實現。
(2)將報價階段能準確核算的費用和不能具體分攤到某筆合同的費用以及在履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未知費用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通過費用率的形式統一核算。
(3)該報價方法中的利潤計算基數和費用的計算基數都是出口企業的采購成本,這樣使得利潤率可以方便的加減費用率,否則當計算利潤基數為出口價格或者含費用的總成本時,由于費用率的計算基數是采購成本,這樣就不能正確的通過增減而求出預期利潤率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