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經濟時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又有賴于對海外市場信息的充分占有和處理。但企業作為經營個體在收集信息渠道、分辨力等方面存在著缺陷,政府卻在收集和處理海外市場信息方面有著很強的優勢,所以在企業“走出去”中發揮政府的信息服務,形成完備的信息服務體系尤其重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韓國企業跨國投資中的信息服務以及對中國的啟示展開論述。
一、 韓國對企業海外投資的信息服務
被人們習慣稱之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韓國海外投資的發展與其國家政策有密切聯系。韓國政府一直激勵本國企業對外投資,如專門對韓國企業對外投資作了審批和外匯管理的規定,由韓國銀行負責有關海外投資審批與監督;由韓國進出口銀行既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信息服務,又提供海外投資信貸;在對海外直接投資的法律規制與促進上,有《海外投資開發促進法》、《海外資源開發促進法》、《搞活海外投資方案》;同時韓國還是建立有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少數幾個發展中國家之一。正是韓國政府的支持造就了一批具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的跨國公司。在這些支持中,韓國對企業海外投資的信息服務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跨國活動。
1.通過政府向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
韓國專門設立了海外投資調查部、海外投資洽談中心等,系統收集有關國家的政治動向、經濟政策、法規、外匯管理及稅收制度等情況,及時準確地向企業提供信息資料和咨詢。韓國駐韓國企業投資東道國的大使館也承擔對東道國投資環境進行調查的職責;韓國進出口銀行既提供海外投資信貸,又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信息服務。海外投資信息中心專門負責收集與發布海外投資國別和產業方向的信息,安排促進投資方面的研討會等;韓國政府于1962年成立了大韓貿易振興公社,為了更利于韓國各企業在海外的投資,1995年大韓貿易振興公社更名為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簡稱KOTRA)。 KOTRA是一個非盈利性的政府組織,是韓國對外貿易投資的促進機構,其宗旨是促進韓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與投資合作。當然企業也可以就關心的事宜向KOTRA提出咨詢,或委托KOTRA協助調查。此外,KOTRA在全國各主要城市均設立了分支機構,以方便對地方企業的服務。大韓貿易投資中心(KISC)成立于1998年6月1日,是隸屬于KOTRA的國家指定的惟一投資振興組織,韓國政府授予其制訂磋商解決包括投資計劃等各方面為海外投資者的一條龍服務方案。目前,僅大韓貿易投資中心已與世界上300多個咨詢機構建立業務聯系,收集有關信息資料,供投資企業決策參考。
2.通過政策扶持民間機構提供信息服務
除政府出資機構以外,韓國的主要經濟團體、各商品進出口協會、各行業協會等民間經貿機構在韓國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這類民間機構的數量大大小小約有上百家,韓國貿易協會、大韓商工會議所等服務的對象幾乎涉及韓國所有從事外經貿行業的企業。而規模較小、專業性較強的協會、商會的服務對象則以會員為主。韓國政府不直接資助這些民間機構的活動,但通過某些政策手段給予扶持。這些協會向企業提供各種貿易和投資信息。如韓國貿易協會,它的業務范圍包括海外市場調查研究、協助企業與外方商談、貿易中介及代理、提供信息及發行刊物、開拓海外市場、協助企業與政府溝通、為從事對外貿易、投資的人員提供培訓等等。
3.通過大企業集團提供信息服務
韓國的大企業集團由于實力雄厚,在主要貿易往來地區一般都設有辦事處或子公司,擁有的信息比較豐富,所以大企業還負有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義務。
4.通過利用互聯網提供信息服務
韓國貿易協會的KOTIS網是韓國提供外經貿信息服務的最主要和權威的網站,內含“貿易速報”,“韓國及各國貿易統計”,“貿易實務”,“商品和企業信息”,“交易信息”等節點,全面、快速地提供與對外貿易和投資有關的各種情報和服務,信息量大、更新快,對韓國從事外經貿及海外投資的企業幫助很大。
二、韓國對企業海外投資信息服務的特點分析
實踐證明,韓國對企業海外投資信息服務體系確實能夠取長補短,有效地支持了韓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
1.信息服務主體多元化
韓國對企業海外投資的信息服務主體多元化,除了政府部門積極鼓勵企業對外投資,為企業提供對外投資的信息服務外,還成立非盈利性的政府組織專門提供信息服務;除此之外,通過政策支持民間機構提供信息服務;還發揮大企業集團的信息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所以從組織制度來看,形成了以政府、中介組織、大企業等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發布體系和服務網絡。
2.信息內容全面、客觀
韓國對企業海外投資的信息內容比較全面、客觀。不僅提供本國企業海外投資東道國當地市場和經濟社會環境,還專門針對單個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如韓國的駐華使節經常為本國的企業提供有關中國市場上的投資環境信息,他們大多講著流利的漢語或英語,對商務信息極為敏感。政府駐外使節由于精通當地的語言,熟悉當地的文化、法律和政治制度,因此他們在調查和處理當地市場信息時能夠較準確地反映客觀實際情況。
3.組建了海外投資全球信息網絡系統
KOTRA建立了一個外延至世界范圍的韓國海外投資貿易工作網,通過設在世界各地的115個韓國貿易館,搜集國際市場商情信息,并通過其發行的定期和非定期刊物、互聯網主頁等介紹給企業。
4.信息發布渠道寬暢
目前,韓國對外直接投資信息服務的一個新特點是對互聯網的利用越來越普遍。通過互聯網發布信息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特點,極大地滿足了企業對海外投資信息的需求。除此以外,還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發行新聞通訊和專題報導等,提供信息情報。
所以韓國對企業海外投資的信息服務具有官民結合、體系完備、運轉有效等特點,極大地支持了企業的海外投資活動。
三、對我們的幾點啟示
面對瞬息萬變、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技術形勢,單個在海外的中國企業是很難對付與把握的。所以加強政府信息服務,建立一個海外投資企業服務網絡,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對外投資。
1.發揮政府信息優勢直接提供服務
由于政府在收集和處理信息情報時具有企業所沒有的優勢,所以首先政府可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發布信息,解決企業信息不足的問題。如在對市場經濟社會環境調查上,韓國政府駐外機構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目前中國政府已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中國駐外大使館和領館都可以對當地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體制、發展水平以及自然條件作細致深入的調查。然后政府可能通過各種途徑向海外投資的企業提供信息支持。一是可以通過政府有關的媒體向企業提供信息。如政府出版物、政府研討會等。不僅為本國企業和居民的對外直接投資提供關于有關東道國的宏觀經濟狀況、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要素成本等信息,而且還可通過提供某些東道國特定產業和特定投資項目的信息,為本國企業尋找特定的投資機會。二是組建赴海外投資考察團,為投資行為牽線搭橋,直接幫助跨國公司尋找投資機會。三是建立境外投資國別環境庫,定期發布《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為國內企業提供各國和地區法律法規、稅收政策、市場狀況和企業資信等投資信息。
2.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與整合
我國政府管理機構的條塊分割特點,使得信息資源管理長期處于分散狀態,其內部的混亂性和壟斷性使之無法適應真正市場化的需求。正如有一位公司老總所說:“目前,各種有關某個國家的信息,是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門手里,沒有一個部門能夠綜合各個部門信息,為企業提供周全服務。使館經商處獲得的市場信息傳回國內企業的渠道也很有限,有的時候經商處把一些項目合作信息發給某些部門,而跟該部門接觸的企業又很少?!彼越⑵髽I海外投資的信息網絡體系,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尤其重要。為此,一要保證資源供給的豐富性,打破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封鎖和各自壟斷,該公開的信息必須及時、無條件地公開,加強統一規劃,分工合作地建設和管理政務數據庫體系。二要在跨國企業之間建立信息分享機制。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與國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伙伴性關系。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完全壟斷所有的市場份額,它們如果希望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贏利空間,就需要進行合作。政府可以定期組織跨國公司(包括本國的和外國的)的高層經營管理人員進行信息溝通,在跨國公司之間建立一種信息分享機制。三要通過政府的激勵措施,鼓勵本國已對外投資的跨國公司收集和處理一些本國與該公司經營無關的信息,政府把這些信息匯總后可以提供給本國其他需要這些信息的跨國公司。
3. 促進各行業商會和各類中介組織發揮作用
社會中介組織是“介于政府、企業和社會三者之間的,為提高社會運行效率而從事溝通、協調、公證、評價、監督、咨詢等活動的機構”。它的基本職能是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管理專家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我國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不發達,專門為海外投資企業提供服務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起步更是比較晚,其發展跟不上企業海外投資的步伐。要有效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則需要促進中介組織自身的健康發展,才可以利用中介組織的網絡技術和網絡環境,利用其用戶多、覆蓋面廣,傳輸速度快,以及其直接性、及時性等特點,在中介機構之間形成技術資源共享,在機構與服務對象之間建立信息平臺,從而為企業海外投資提供寬領域,高層次,快速,有效的服務。國外提供這類服務的機構很多,如韓國通過政府政策扶持的中介組織為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信息發揮了積極作用。所以為了更好地促進企業海外投資,政府除了發揮自身的信息服務作用外,還必須促進各行業商會和各類中介組織發揮信息服務作用。如政府有關部門一方面可以對中介機構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和考核,進行資質認證,以提高在崗人員的專業素質。另一方面是針對社會對中介人才的需求,培養符合中介服務業需要的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以建立熟悉國際標準、符合國際要求的中介機構,為海外投資企業提供各種信息咨詢和項目論證。
參考文獻:
[1]談蕭.中國”走出去”發展戰略[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邁克爾.波特[美].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3]汪玉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20年[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馮惠玲.政府信息資源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駐韓國使館經商處.韓國重視對企業的外經貿信息服務[R].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