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美術專業教育存在以“管”代“教”的不足,美術專業教師缺乏創作能力,動手能力不強。因此,中職美術教育應從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出發,加強中職美術教育的人文意識,注重美術技能教學的文化品位,提高美術專業教師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中等職校;美術教育;教學品位;教師能力
加強中職美術教育的人文意識
職業教育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致用”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從戰略眼光看須有人文底蘊的支撐。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人文教育是生命意識教育與學生健全人格養成的根本,承繼了中國傳統重器識修為的教育精神,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當前,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未能整合與完善,阻礙了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也影響了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使學生具有必要的人文素質是增強職業學校美術教育專業核心競爭力的明智舉措。筆者在美術教學中的切入點之一是在專業操作課中穿插介紹一些美術史常識,可起到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悟性變通能力、提升境界等積極作用。關于史識人文的重要性,美術教育家傅抱石的女兒傅益瑤談到:“從小,父親就不斷地對我說:你必須非常重視學習歷史,如果你不懂歷史,那你就只能是目光短淺,沒有志向,沒有理想的人。而你若懂得歷史,那么就會有永遠可以攀登的高峰在等著你,有無數先杰在幫助你,還有極好的獎賞準備著給你,這獎賞就是美好的人生境界”。在美術技能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才能學出品位,如韓愈所說:“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了,專業水平也會取得勢如破竹的進步。
注重美術技能教學的文化品位
技能實訓教學的質量是中等職業學校美術專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優化教法是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優勢競爭力的突破口。教學有其內在規律可循,教師宜使平時教學心得系統化、深刻化,若教法精當,即可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教學須有優選的先進理念與品位意識,要從面向社會和市場的應用效果出發,勇于突破陳規與僵化教學模式的窠臼,把課教活。當前,中等職校美術專業教育仍存在以“管”代“教”的不足,如若不從提高教學品位的根本問題入手吸引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簡單地把管理等同于教育,就會使教育品質流于淺表化,也等于自行降低職業美術教育的特色與專業優勢。學風環境對學生的身心成長影響極大,營造學風濃厚、以學為樂的校園文化氛圍會讓學生有被尊重和學有所成的充實感。
(一)全面提升美術教學的文化品位,強化技能訓練的文化含量
中等職業學校美術專業以繪畫基本功與電腦操作為核心技能,二者相輔相成。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凡是在社會上事業有成的電腦美術專業的畢業生,基本都是在校學習期間繪畫功底較扎實的學生。美術設計學科注重感性與理性的有機統一,徒有理性而缺乏感性便無法很好地學習并從事應用美術專業。對美術設計而言,想象力是一種起決定性作用的能力。
在美術專業的學習方法中,臨摹、寫生與創作是三個重要環節,環環相扣,各有功用。中國畫內蘊深厚、不作表面文章的尚內美特質,能有效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洞察直覺與鑒別雅俗高下的眼力。中國畫以散點或無點透視的靈活變通性與適應性超越了焦點透視單一化思維訓練的羈絆,有助思路的拓寬。因此,應高度重視中國歷代書畫名作的臨摹教學,教師授課示范的要領應是“微瑕須細評”、“真放在精微”,抓大局氣勢,重細節。色彩課應突出工筆重彩與青綠山水畫教學,應用效果十分突出。黃賓虹先生指出:“作畫,豈可一味畫其表,石受光,這是外表的色澤,可以畫,但不是非畫不可。石之質,此中內美必須畫。董(源)、巨(然)山水初看平淡,細看愈有味,此是畫入內美感人深。畫求外表,漂亮,如人之嫵媚,雖一時討得人家歡喜,卻不是正道,所以叫虛偽。畫入內美,不是容易的事,所以畏難者不敢上陣,不上陣,安知取勝的奧秘”。以往的素描與水粉靜物課因局限于僵硬寫實的模式而易流于表面化,制約了學生想象力與創造思維的開發,與應用型美術設計不相適應或相脫節,必須及時轉型,加以變通。有效的方法是以速寫、寫生和中國畫的線描代替素描,培養學生敏銳的造型能力與靈氣。據市場調研和近年電腦美術專業畢業生的反饋,中國畫的寫意、工筆、速寫、書法、線描等課程比起素描、水粉畫等更具應用性。
書法、篆刻是內涵深邃的藝術形式,其固有的美質與文化氣息能從本質上提升電腦藝術設計的格調與品位,使設計進入高雅境界。2008年奧運會標志設計“中國印”即是篆刻藝術運用于設計的成功范例。李嵐清同志對藝術教育十分關注,且身體力行地投入篆刻藝術創作,不斷嘗試創新,并嘗試以卡通畫入印,體驗童趣的美好,把學習篆刻當成表達志趣、理念、情感的一種手段,明確提出“石言志”的課題。他在近期新著《原來篆刻這么有趣》一書中提出,篆刻是極有趣的比書法更特殊的藝術門類,應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書法藝術作為中國文化的標志,令西方人神往與折服,對培養學生健康平和的韌性心理素質與雅正的審美趣味效果顯著,應成為美術專業的必修課。在教學中,對中國畫的筆墨寫意、歷代畫理書論、中國古典建筑、園林、明清家具設計等人文審美視角進行深入研究和講解,對學生的藝術設計素質很有裨益與啟發。學生就業途徑宜多樣化,唐山盛產瓷器,素有“北方瓷都”之譽,將文人畫、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與陶瓷完美地結合起來,能顯著提升瓷業的品位,且極具市場前景,真正名貴的瓷器多是美觀的手繪瓷,這為美術專業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機會。
(二)手腦并用,建立師生作品定期展覽制度,構建教育教學的良性循環系統
根據美術專業視覺直觀性極強與中等職業學校美術專業課程量大、側重動手能力訓練的特點,建立師生作品定期展覽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樹立濃厚學風,構建良性循環系統的有效方式,定期展覽是專業學習效果與教學質量的一面鏡子,應作為美術專業學科建設的基本要求加以制度化、定期化,幫助學生腳踏實地夯實專業基本功,體驗成績喜悅,并可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納入教學質量與教師業務考核。學生美術習作展可隨時進行,靈活掌握,每年至少應舉辦一次美術教師的教學與創作作品匯報展覽,供師生觀摩交流,以體現專業教師的主導作用,促進學校專業學術氣氛的形成。手腦并用,對師生業務動手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很好的、有效的促進方法。
提高美術專業教師的動手能力
美術(設計)是一門操作性、直觀性極強的視覺藝術學科,其教學方法截然有別于語、數、外等口頭傳授課程,美術學科必須經過長期扎實的動手技能訓練才能學有所成。教師既要言傳,更須身教,身教的效果優于言教。授課時教師只講教材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隨時有課堂現場示范作品與創作作品供學生觀摩學習,這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師扎實精湛的業務動手示范能力、藹然親切的人格魅力是感染并贏得學生由衷欽佩與尊重的無言力量,直接關系著教學品質的優劣。課堂示范作品是教師的教學思想與學識的集中體現,是取得學生信服的依據,創作作品則反映教師的治學方法與藝術思考的深度,是教學質量得以持續提高的不竭源泉與有力保障。一位稱職的美術教師,必須具備堅實的專業動手能力與深厚的人文學養。發揮職業教育美術專業的技能優勢并推動學科建設,教師是關鍵,職業教育需要一支業務精湛的專業化實干型教師。
當前,美術專業教學中較突出的缺陷是許多教師疏于業務,動手能力較弱,長期沒有美術范例作品,教學說服力很低,只能以“說”代“教”,試圖以口頭講解代替動手示范,這對美術專業學科教學而言是本末倒置,使美術教學變得空洞,乏善可陳。這樣的教師多了,必然直接造成整體教學質量的滑坡與專業發展的低迷停滯,應引起重視。要力戒空談,美術專業教師亟須補修業務動手能力這一課,教學方法不可偏離學科特點與教育規律。針對此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將職業學校美術專業教師的業務動手能力切實納入職業道德與實績考評,使其成為對教師敬業素質的基本要求之一。
隨著人們對生活審美品質與品位的細化與講究,美術設計成為日益受社會歡迎的專業,同時,也對職業學校美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諺說:“薄技在身,勝握千金”,因此,中等職業美術教育應注重技能教學的文化含量,增強品位意識,發揮專業優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伯敏.黃賓虹[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32.
[2]李嵐清.原來篆刻這么有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李鈞長,陜西眉縣人,唐山市職業教育中心美術專業講師,研究方向為美術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