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本培訓是對教師進行培訓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高職院校師資培訓特別是高職青年教師繼續教育采取校本培訓的方式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關鍵詞:校本培訓;青年教師;繼續教育
校本培訓是對教師進行培訓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這種形式在發達國家已成為教師在職培訓的主流。我國已在中小學針對“校本師資培訓”開展了廣泛實驗。校本培訓對高職院校師資培訓特別是對高職青年教師的繼續教育也是一個可取的途徑。
校本培訓的內涵與特點
教師繼續教育的形式一般有學歷提高、脫產進修、短期培訓、訪問學習等,校本培訓與這些形式不同,指的是以學校為本的教師培訓,是以教師任職學校為培訓基地,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將培訓與教師的教育教學、科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的全員繼續教育形式。
校本培訓是一種全新的培訓模式,具有鮮明的特點:(1)校本培訓是適應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在職培訓,有較強的針對性,著眼于學校與教師本身,從實際出發,培訓什么、何時培訓,怎樣培訓都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2)形式多樣,校本培訓可根據不同的對象,針對不同的目的,選擇多種培訓形式,如聽課評課、一幫一、主題講座、小組討論、經驗交流、名師講學、校際交流、課題研究等。(3)強調實用性,校本培訓強調現實學習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并以實用科研為目的,在參與校本培訓時,教師并沒有脫離教學崗位,并且培訓是與教學科研工作緊密結合的,一方面,可以使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另一方面,所學的理論與技能可以得到及時應用。
校本培訓在高職青年教師繼續教育中的作用
校本培訓是高職青年教師繼續教育的基礎和紐帶教師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青年教師是高職院校發展的生力軍,因此更應注重對他們的培養。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采取在職提高學歷學位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層次與教學科研能力,這些培訓如果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即知識吸收與傳授知識的實踐應用相結合,將會提高青年教師的工作能力,增強學習的目的性,促進青年教師更好更快地成長。
校本培訓是促進高職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專業”指的是“為公眾提供服務,可成為終身的事業;具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非一般人可以輕易獲得;能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研究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中;有足夠長的受訓時間;對工作和顧客負責并注重服務質量”。高職青年教師素質提高的過程也就是專業發展的過程,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本身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根據經濟、社會、科技與教育的發展,接受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專業發展意味著高職青年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培訓與在職進修必須是一體化的,以學校為主開展的校本培訓是高職青年教師在職進修的重要途徑,是在教學實踐崗位上逐漸形成并發展專業能力的主要形式。
校本培訓是高職教學實踐的需要高職院校教學實踐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強調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十分重視職業技能培養。與理論教學相比,實踐教學有自己的模式和方法,實踐教學技能的掌握通過到高校進修等傳統的培訓方式很難獲得。開展校本培訓,讓高職青年教師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的探索、總結,有利于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從而構建高職院校自己的實踐教學模式。
校本培訓的實施策略
轉變教師繼續教育觀念校本培訓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識能力及創造精神的特色教師,因此,首要的問題是轉變教師的繼續教育觀念,樹立主體教育觀念。校本培訓的主體是教師,必須增強教師的主體意識,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高職青年教師應從自身發展需要出發,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利用身邊的資源不斷為自己“充電”,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和能力。
建立校本培訓機構校本培訓要健全機構,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校本培訓工作可由院(校)長直接負責,由人事部門或專門的師資培訓機構具體落實,負責師資培訓的部門在校本培訓的過程中要在理清發展思路、制定培訓方案、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開發校本案例及資源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要根據學校與教師的需要,制定并實施培訓計劃,注重學習培訓的經費投入,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負責組織安排培訓事宜。
健全校本培訓機制校本培訓作為促進高職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其過程是漫長的,必須建立相應的運行機制,使校本培訓在該機制的推動下持續開展。一是激勵機制,要激發高職青年教師的內在驅動力,增強教師的自我發展能力,鼓勵每一個教師成才、成名、成家。二是制約機制,要加強制度建設,使校本培訓與高職青年教師的評優評先、晉級晉職、選拔任用、待遇福利等有效地結合起來。三是導向機制,要致力于學習型校園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促進教師之間互幫互學、共同發展。四是保障機制,要在培訓的經費、時間、物質條件上給予足夠的關注,及時解決高職青年教師在校本培訓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訓之中。
科學確定培訓內容校本培訓的目的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因此,培訓內容的確定要以教師為本,以能力為本,以發展為本。要以教師的需要為本,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精神,弘揚教師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將能力培養作為關鍵,根據高職青年教師的個性與個體差異選擇培訓的內容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在改善高職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其教育能力、科研能力方面,主要應側重如下內容:
1.教育觀念。高職青年教師的教育觀念對其教育行為和教學態度具有明顯的影響,教師在接受校本培訓過程中,應通過對現代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逐漸形成嶄新的教育觀念。
2.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教師掌握現代科學技術以應用于教學。高職青年教師對于現代科技較為熟悉,但是如何將現代科學技術與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則需要培訓,如網絡課程、設計制作、各種教學軟件使用、課件制作等,都應是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
3.教學基本功。高職青年教師剛走上教學工作崗位,必須注重對他們教學基本功的培訓,可開展普通話培訓、板書設計、演講比賽、說課比賽、講課比賽等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其教學基本功。
除上述內容外,還應注重高職青年教師本體性知識的更新,如先進教育理論、教育思想及職業道德的培訓,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培訓,科研能力的培訓等。
采取靈活多樣的校本培訓模式(1)理論型培訓。對高職青年教師進行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新成果、新信息的培訓,主要培訓形式有短期培訓班、專題講座等,通過這些形式促使青年教師逐漸形成以理論指導實踐的自覺性和基本的實踐分析策略。這種模式的培訓可選擇一本較為完整的理論著作作為學習材料,根據書本的理論體系設計學習主題,高職青年教師圍繞主題展開具體實例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2)技能型培訓。采取與企業合作的形式,有計劃地組織高職青年教師到相關行業、企業參觀學習,進行社會調查、社會實踐、頂崗鍛煉等,不斷更新教師的職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高職院校也可把企業中的技術能手請到學校來進行技能展示,與高職青年教師結成對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3)實踐型培訓。主要是對高職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培訓,必須著眼于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盡量縮短教師成長的周期。可采取案例分析、現場觀摩、小組討論、教學咨詢等方式進行,促使高職青年教師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職青年教師隊伍對于高職院校的自身發展以及高職教育適應時代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應采取內涵式發展策略,樹立學校本位發展理念,重視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效地激勵青年教師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宋清龍.在高職院校開展“校本培訓”的思考[J].襄樊職院學報,2003,(6).
[2]陳雪峰.高職教育與校本教育培訓模式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4,(3).
[3]鄭曉梅.對高職院校“校本師資培訓”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3,(22).
作者簡介:
任永輝(1983—),男,陜西鳳翔人,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