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教學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從寫生訓練和設計意識訓練兩方面對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教學進行闡述。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素描;寫生訓練;設計意識訓練
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是設計師表達設計創意、交流設計方案的手段和語言,它以比例尺度、透視規律、三維空間觀念以及形體的內部結構剖析等方面為重點,畫面以透視和結構剖析的準確性為主要目的,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是訓練環境藝術設計效果圖表現能力的主要課程。遵循設計藝術學科的特點,構筑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教學的訓練模式,培養基本功扎實、創造能力強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已成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普遍關注和研究的課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注意借鑒學習并融合中外相關的素描教學新觀念、新內容與新方法,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特點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本文著重對寫生訓練、設計意識訓練兩方面的教學進行闡述。
寫生訓練
(一)寫生對象的觀察方法
“自然是偉大的設計家”。通過觀察和描寫自然,可以為設計獲取無限多的素材。寫生過程就是我們觀察自然、認識自然的過程,寫生階段是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素描不可缺少的,我們可以通過寫生來發現設計。
從設計的觀點出發,將普通的寫生訓練引入造型訓練之中,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整體特征,利用設計原理來指導綜合練習,培養設計的功能意識、實用意識、系統意識、結構意識等。
在寫生過程中,環境藝術設計素描特別注重立體的觀察方法,要求畫者整體地、有聯系地觀察對象的全貌和本質。所謂“立體觀察”,是指觀察時注意多視點、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方法。首先,寫生對象的位置不需固定,可以經常移動或者轉動,以便全方位地察看和研究,有利于正確地理解和分析其外部特征和內部構造特點。其次,測量也是觀察手段之一,包括尺度與比例的測量與角度測量。同時,可以把測量與推理結合起來,透視原理的運用自始至終貫穿于觀察過程中。
(二)寫生的方法與表現形式
古人講“非彩為素,摹畫為描”,“素描”就是與彩繪相對而言的,即除了色彩畫以外的所有單色畫均可稱之為“素描”。環境藝術設計素描則是作者以環境藝術設計為目的,根據素描造型規律和設計要求所創造的單色形象的繪畫。素描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環境藝術設計素描也是如此。它具有形式上的多功能性和廣泛性,而不是單純指以純藝術表現和再現為目的的素描。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比一般的設計素描更加有形式意味,更富于時代感,更加注重構成的因素。
在物質世界里,包括自然形體、人造物體和人類本身,都是以一定的結構存在的,而內部的結構決定其外部的形態特征。對物體的內部結構與外部形態特征進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正確把握物體的整體結構形態,有助于我們對客觀世界的全面認識。環境藝術設計是在建筑室內外空間中進行設計與表現的,我們在對形體結構與空間進行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將環境空間的方位特征、外在形式、內在結構有機地聯系起來,總結出審美體驗,以此激發我們的靈感。所以,環境藝術設計素描多用結構素描的表現形式進行表現,主張緊扣專業要求,主要用簡練、明了的線條表達形體結構,而對線條的運用要求準確,符合透視規律,而且環境藝術設計素描對比例尺度的要求尤其嚴格。為了準確表現和理解物體自身的結構本質,寫生對象多用自然光、漫射光,或者采用多光源的光照。
由于光的作用,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明暗變化,從物體的明暗關系中可以感覺到物體的不同品質,如尖銳、厚重、光滑、堅硬、柔軟、粗糙、沉重與輕盈,可以直接影響人的情感。利用明暗調子表現客觀對象是表現形體結構的重要手段。環境藝術設計的工程圖之一就是效果圖,要求我們不但能表現建筑環境的空間、色彩,也要表現環境中各物體的材質效果,營造環境氣氛。所以,環境藝術設計素描也應該重視明暗調子的練習,這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素描的重要課題之一。可以通過分析明暗調子的變化規律去理解對象的結構,以明暗調子的層次變化為手段,充分地、生動地表達客觀對象的體積感、質感、量感、空間氛圍感。在環境藝術設計素描的明暗表現中,可以用各種符號、色塊等替代線條的編織來表現明暗關系,使作品更具個性。

(三)寫生使用的工具與材料
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所運用的工具是不受限制的,任何可以留下痕跡的東西都能作為素描工具,而且任何一種工具都不會比另一種工具差。它可以是鉛筆,也可以是炭筆、炭精、木炭、鋼筆、馬克筆、毛筆、水彩筆、刷子、樹枝、手指等等;可以畫在紙上,也可以畫在其他材料上。可以根據作者的喜好來選擇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設計意識訓練
設計素描的創作過程是一個由客觀通過思維轉化為創造性形態的過程,而設計思維在整個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開設環境藝術設計素描課程的目的是鍛煉本專業學生的造型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最后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服務于設計。通過自然物象,可以發現它們往往是由一些小結構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組成的,不同面貌的建筑都不同程度地潛含著自然界的結構律動,所以可以將寫生、意象、抽象出來的素描,通過思考變成明確有仿生傾向的建筑畫,即“賦予建筑物以充滿想象和自然活力的造型,克服人造材料的冰冷面貌”。
通過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教學,最終我們將要完成四種能力的培養:敏銳的感受能力,便于增強視覺信息的接受;富于理智的認識能力,能形成對事物特征的深刻把握;創造性思維能力,促進對未知領域的大膽探索與追求;熟練的動手能力,達到對設計構思的有效表現。這四種能力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在環境藝術設計素描的造型表現中,特別強調思維的推理性、邏輯性和有序性。這種思維方式及造型思路,不僅能夠使設計素描造型嚴謹、規范,而且還因這種思維與思路包容時間與空間、宏觀與微觀等因素,因而能大大拓寬造型的表現力。
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教學是一種對環境進行初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我們對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教學的研究可以是更加多元的、更加廣泛的,不但要教給學生造型技巧與能力,而且要讓學生用素描的方式感受自然、認識自然、表現自然,真正體現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教學在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劍虹.具象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黃作林,李育,鄧旭.設計素描[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
[3]程叢林.素描[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陳錦通(1972—),男,廣東澄海人,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