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食品企業生產方式、生產規模和生產現狀等特點的研究,同時對應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專業自身科研力量、人才培養等特點進行分析,確定了以產學研合作為紐帶,在食品企業建立相關實習基地的模式,并探討了這種實習基地的設崗特點、效能及其長效性的制約因素。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實習基地;食品專業;模式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國家穩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永恒主題。我國高校設置食品專業的歷史不長,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還需要不斷完善。其中食品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數量和質量是食品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當今高校已經不是僅以培養人才和獲得科研成果間接為社會服務,還要通過產學研結合,直接參與技術革新、產品開發、提供信息、人員培訓等活動為企業和社會服務。目前我國產學研合作尚處于初始階段,還需要內生性制度安排的構建與強化以及必要的外生性制度安排的進一步完善。因此,探索以產學研合作為紐帶,在食品企業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有效地培養食品專業人才,以及將校內科研成果通過產學研途徑服務于企業和社會,對促進產學研合作和實習基地穩定發展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寧波地區食品企業的現狀與實習資源
通過對寧波地區食品企業的生產方式、生產規模和生產現狀的調研,可將其分為生產管理型、生產研發型、專業生產型和綜合型大企業四種類型(見表1)。其中生產研發型食品企業的產品多具寧波地方特色,受到當地政府區域產業發展支持,而且企業對科技創新的需求量大,高校在與其進行產學研合作很容易突破,并形成穩定的實習基地。生產管理型食品企業具有原料穩定、生產量大等特點,可安排較多的實習生。因此,高校應在這兩類企業中重點發展校外實習基地。綜合型大企業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產品研發力量強,是專業學習和實習的理想場所。專業性強的食品生產企業,雖然其生產工藝特殊,能容納實習生的數量也不大,但不能因此放棄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
應用型本科高校潛在的優勢與科研平臺
普通本科高校的專業設置范圍較寬,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有一定的寬度與深度,而專業教師的科研活動與學生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是傳統高校知識創新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為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適應社會對本專業各個領域的職業需要,許多應用型本科高校設置了專業素質拓展學分和學科競賽學分兩種考核方式,從不同途徑、不同層次上強化了高校知識創新的氛圍,共同組成了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科研平臺(見表2)。
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習基地建設實踐
近兩年來,我院專業教師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走進企業”活動中,與地方的一些食品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習基地,并開始運作。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表3所示)。在生產崗位雖可安排較多的實習生,但實習生常會感到能做的事情少,學到的東西少,實習時間消化不了等問題。企業雖可挖掘各種輔助崗位供實習生訓練,但由于缺乏企業與學校對畢業實習的共同設計,很多工作開展不起來,學生的潛力優勢也發揮不出來。但在產品研發的實習崗位上,企業與學校溝通信息的互動性好,企業在畢業生實習的組織、條件配置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因此,高校應重視這種實習過程中企業的積極性,處理好學校、企業、教師和實習生之間的利益關系,保證研發工作順利進行,并組織科研力量進行重點攻關,實現學校與企業共贏。
產學研合作實習基地成效
人才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沒有足夠的實習時間與實習場所會使學生局限于教師傳授的書本知識,缺乏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法適應當今的時代潮流。產學研合作模式實習基地的建立,不但能很好地補上實踐教育這一環節,還可把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習成果直接充實到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習、形象化、實用化程度,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提早對自身的發展方向做好充分的準備,成為有用之才。

教學、科技創新源的培育從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習崗位看,多樣化的食品生產企業及生產方式呈現在師生面前,可供學生學習、體驗和訓練的內容繁多,這就迫使高校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形式必須多樣化,以促進專業教學的改革。另一方面,大量來自基層企業實用性強、社會急需的課題通過產學研合作研究,將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的科技成果。我院在短短的幾年實踐中,已經申請和授權了一批國家發明專利,并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轉化。
基于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習基地長效性分析
產學研合作形式與實習基地長效性之間的關系不同國家產學研合作各有側重。加拿大式的產學研合作特別重視“學”的位置,體現高校、學生與企業三方“共贏”的原則:即將學生的專業學習同實際工作相結合,用人單位負責對學生實習進行指導和鑒定,并付給學生報酬,同時將優秀的學生錄用為未來員工以充實企業。而德國許多工科高校實施“顧問合作制”與“實習基地”的形式,學校要求教師盡可能擔任企業顧問,并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企業隨時將自己的信息向顧問傳輸與開放,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實際案例。學校與企業共同設計學生的學習計劃,一方面學生可以接受各種實訓,另一方面學生也可幫助企業做市場調查、產品推銷以及形象宣傳等工作,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這種產學研合作關系一旦建立,很快就會成為長期、穩固、緊密的關系。不難看出,這兩種產學研合作形式都比較適合我國高等學校實習基地的建設與人才的培養,并且,這種由企業自身內在需求引起的“內生性”產學研合作才是穩定和長效的,但在實習基地建設過程中,企業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往往會有較高的期望。因此,在我國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基于產學研合作模式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在主要借鑒加拿大和德國的產學研合作方式的同時,還要考慮注重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的美國和日本的合作方式,盡量使實習基地兼顧人才培養、利益均衡及長期穩定。
以發展產學研合作帶動實習基地建設產學研合作屬于經濟行為,會受到一定的利益驅動。但在產學研合作初期,會出現產學研合作所帶來的利潤不足以補償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執行費用的現象,處理不好這個問題,不但產學研合作執行不下去,實習基地建設也無從談起。因此,高校在這方面應高度重視,進行必要的人才、技術和制度等方面的儲備,考慮將產學研合作的投入納入人才(教師和學生)培養費用之中。只有培養一批產學研合作人才,營造一個濃厚的產學研合作氛圍,使產學研合作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高校實習基地才能順利建設。
重視學生的實習設計高校與企業應共同設計學生的畢業實習,提高實習效果。一方面,有利于盤活企業的資源,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高校將畢業設計融入產學研活動中去,可以提高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質量,拓寬畢業實習的思路,這也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彭珊珊,朱定和.產學研結合,培養食品包裝創新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包裝工程,2003,24(4):194-195,200.
[2]李江,張莉.產學研結合長效性分析與探索——基于高校與企業互動視角下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22-26.
[3]伍棲,楊子華.“學科交叉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28(3):183-185.
作者簡介:
李共國(1964—),男,浙江鄞州人,浙江萬里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事食品科學與工程教學。(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