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認知理論認為,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人的活動和情境互動的產物,情境有利于意義的構建并促進知識技能和體驗的連接。在高職《分析化學》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創設真實職業情境、語言情境、問題情境及多媒體情境等,論述了情境教學法在高職《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分析化學;多媒體
《分析化學》是化學化工、醫藥、食品、環保、生物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內容包含《分析化學》的基本原理及應用技術。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對勞動力人才資源的需求也發生了轉變,企業擇優的標準從選擇過去的考試成績優越型的學生轉向選擇職業技能優越型的實用型人才。
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情境教學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及職業技能,對學生分析檢驗工作職業素養養成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教學實習使學生體會實際工作情境
為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專業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筆者在教學中安排了教學實習,例如,帶領學生參觀學院的分析測試中心、企業的化學檢測部門和計量研究院的天平檢驗室等,讓學生了解生產、檢測等部門所用的化學分析檢測儀器的使用方法,增強學生對實際分析檢測過程及分析檢驗工作重要性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專業業務范圍的認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進行了見習實訓的班級和沒有進行見習實訓的班級通過對比,發現有明顯的差別,特別是通過計量院的見習的這部分學生,他們的職業素養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學生做實驗更加認真細致,精益求精,同時,也開始注重實驗室的環境衛生,實驗結束后,實驗臺都被收拾干凈,書寫的實驗報告也更加整潔。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
多媒體是集文字、圖像、視頻、音頻于一體的教學輔助工具,它能夠實現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同時刺激神經系統,達到活躍氣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效果。合理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可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攻克了教學難點,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既能提高教學效果,又能提高教學效率。
《分析化學》實踐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情境教學法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和規范《分析化學》基本操作,可以采用錄像、幻燈、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基本操作中需要履行的某種規程,展示操作動作和操作過程或者展示某工作流程。比如,用錄像放映“實驗室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定量分析流程”,可以讓學生具體、細致地觀看到規范的情景。受條件所限,一些大型精密儀器設備不能讓每個學生進行操作,這時可采取參觀、演示、錄像、多媒體仿真等方法向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儀器設備的信息、工作原理、應用等情況,讓學生了解目前分析儀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跟上時代步伐。多媒體情境教學把圖、文、聲、像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活躍課堂氣氛。在演示之前展開討論,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演示過程中適當暫停,請學生預見實驗的結果或可能出現的現象,然后再繼續演示或播放;演示之后進行討論,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素材,將學生熟悉的蘊含著《分析化學》知識的生活實例引進課堂,使學生親身體驗到“《分析化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到處存在著《分析化學》問題”,這樣就可有效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為了使初學者掌握有效數字的意義及如何根據測量準確度的要求選用合適的儀器,可適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回顧自己體檢時稱體重的磅秤及體重重量數據,如50.2公斤;去中藥店配中藥時,中藥的分量與稱藥所使用的秤,如某配方中百部15克,紫蘇葉6克,桑白皮9克,冰糖15克;去商店買貴金屬首飾時,首飾的重量與稱首飾的秤,如某金屬首飾的質量為5.180克等。同是稱重為何用不同的秤來稱?因為測量的準確度要求不一樣。某學生稱的體重為50.2公斤,不需要記為50.204796公斤。配的中藥分量為紫蘇葉6克,桑白皮9克,冰糖15克,不需要標記為15.000克,某金屬首飾的質量為5.180克,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不能簡寫為5克。這些例子都來源于生活。之所以舉這些例子,是因為學生在處理數據時往往是計算器顯示幾位數據就寫幾位數據。
了解到分析天平稱量精度高,而只有使用時嚴格按操作規程維護好天平才能稱得準,學生在使用分析天平做實驗時就會認真仔細地按操作規程操作。對市場上使用的秤工商部門會經常檢查其準確性,由此引導學生聯想分析檢驗中所使用的儀器是要定期校準的。分析檢驗中使用的基準物質,可以和量取長度的標準米尺聯系起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加深對理論和實驗知識的理解。
創設循序漸進的問題情境
《分析化學》的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活動有賴于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啟發、點撥。因此,課堂情境的創設應從啟發學生的思維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制造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將學生引入一種與課堂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例如,在配位滴定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入水的硬度的測定,根據學生的生活常識,知道用含鈣、鎂高的水燒開水,開水壺時間久了就會結有一層水垢,由此引出水的硬度的概念,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水的硬度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了解水的硬度測定的意義。怎樣用配位滴定法來測定水的硬度,使用什么指示劑?使用金屬指示劑時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滴定的條件如何?水的硬度的分析結果如何表示?通過設計有啟發性、層次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配位滴定章節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根據生活體驗,把新知識降低難度,使新知識變成學生似曾相識的東西,同時,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境認知理論認為,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人的活動和情境互動的產物,背景和情境有利于意義的構建并促進知識技能和體驗的連接。當學習被鑲嵌在運用該知識的社會和自然情境中時,有意義的學習才有可能發生,所獲得的知識才是最有力和最有用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合理創造問題情境,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實物演示情境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边@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本中涉及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學生便豁然領悟。例如,稱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濾紙的折疊和安放、漏斗做水柱、傾瀉法過濾和初步洗滌、沉淀的轉移、沉淀的洗滌通過實物演示實驗過程,學生很好接受,易于掌握,如果在課堂上僅僅只是語言描述,就難以達到掌握沉淀過濾技能的要求。
表演體會情境,創設開放情境
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是進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當學生自己進入角色時,課本中的知識不再是停留在課本上,而是通過自己或班集體中的同學參與,應有的知識和技能都能動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通過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創設參與情境,提供學習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例如,對分析天平的操作,教師選出兩位學生進行現場演示,讓學生用不同的稱量方法稱取試劑,班級其他的學生進行觀摩。在演示過程中,教師應當場糾正不正確的操作,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創設和諧互助的人際情境
學習需要獨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在《分析化學》的情境教學的活動中,師生共同參與活動,其間有更多的人際關系互動,教師傾注其真情實感,與學生心相通,情相連,學生在這種良好的人際氛圍中,真正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感受到真誠的情感。在這種優化的情境中,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了學生愛學、樂學,促進了學生與人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也逐步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貼近生活地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間接形象),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的頓悟,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分析化學》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技能及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喬春艷,張舒心.情景教學法在眼科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2):87-88.
[2]高文.情境學習與情境認知[J].教育發展研究,2001,(8):30-35.
[3]洪曉斌,陳一民.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2,25(3):92-94.
[4]葉明蔥,高旭燦.論情景教學中情景的創設[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6).
作者簡介:
王安群(1962—),女,江西吉安人,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監測系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分析化學。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