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好計算機專業課要從正確處理教材開始。但目前所使用的中職計算機教材存在著類型不合理、編寫不成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針對傳統學科型教材和任務驅動型教材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處理方法。
關鍵詞:處理教材;學科型教材;任務驅動型教材;二步教學法
一直以來,優化課堂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把知識輕松愉快、有效快捷地傳授給學生,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是教師追求的目標。廣大教育工作者多年來從不同角度進行著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見。作為一名中職計算機專業課教師,筆者想就計算機專業教學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傳統學科型教材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狀況而言,要想上好計算機專業課必須從正確處理教材入手,為什么?原因就在我們目前使用的計算機教材上。我們目前所使用的計算機教材,從編寫方法上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學科型教材,另一種是任務驅動型教材。所謂的學科型教材,就是沿襲過去高中教材的傳統編寫方法編寫的教材,這種教材的編寫方法是從基本的概念講起,然后一步一步講授該學科的操作知識,最后,講授綜合運用,它的知識是呈遞進型展開;所謂任務驅動型教材,就是根據建構主義理念編寫的教材,是現在提倡使用的轉型教材。這種教材的編寫方法是各部分都以一個個的任務為中心進行講解,將該學科的知識分散在一個個的任務中,每一個任務只講所涉及的知識,從整體上看,它的知識是并列展開的。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教材類型絕大部分是前者,后者較少。這兩種教材從目前實際應用的情況來看,都存在著問題,特別是前者,對于以“技能培訓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教學很不適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定位不準中職教學的目標是就業,技能是就業的前提,而這種學科型教材理論性要求過高,其中,一些知識對于掌握技能沒有太大作用。比如,計算機基礎中的二進制的問題,數據庫中的數據模型問題,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OSI)問題等,類似的問題或大或小,學生學了許多對于掌握技能沒有太多用處的知識。
知識的難簡程度不科學這種教材的知識有的地方過繁、過難、細枝末節太多,而有的地方則過簡。一個問題涉及的知識可能很多,但真正在實際中常用的卻是有限的。有的教材沒有主次,一個簡單的問題講得人頭昏腦脹。比如,講字體設置的問題,把字體、字型、字號及各種效果全講,而且是全部講完以后,才講實例及運用,學生在無休止的講解中早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但有的該細講的知識,卻簡單掠過。比如,EXCEL中的相對引用與絕對引用的問題,有的書中根本不提,有的書中即使提到,也僅僅是幾筆帶過。諸如此類,在操作性較強的教材中,如OFFICE、PHOTOSHOP以及FLASH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缺乏必要的技能訓練這種教材重理論、輕實踐。有實例,但沒有結合真實的任務,只是就事說事,或者所結合的任務太小,或者所結合的任務過難,所講的例子沒有實際意義。教材也沒有或者很少有針對性的、系統的訓練,使學生不能通過實際運用來鞏固知識、拓展思維,很難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知識更新不能與時代同步對于快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來說,教材上有太多滯后的知識,特別是計算機的組裝、維護與網絡方面的教材,內容嚴重滯后。
銜接不良專業課與文化課之間、本專業各科之間,甚至同一本書中的前后知識銜接不好,沒有學到的知識突然在實例中出現了,特別在一些語言課中,用到的一些數學知識學生根本沒學過;同一個概念在不同的書中有著不同的解釋;在同一本書中,后面才講到的知識,在前面的實例中就出現了。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
這種教材如果不加處理地直接傳授給學生,學生學著累,教師講著也難,學生學習之后,感覺學的知識很多,但操作技能卻很差,根本不能實現中職專業教學的目標。
任務驅動型教材存在的問題
任務驅動型的教材相對于傳統學科型教材更適合中職的專業教學,但現在普及的程度不夠,而且也還有不成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任務大小設置不合理有的任務設置過大,需要兩節以上的課時才能完成,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在漫長的講解和演示中會不斷消失,其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有的任務設置過小,也就是簡單的工具使用說明,沒有結合實際。
任務內容設置不合理一些任務的設置只考慮了知識的運用,而忽略了知識的常規運用,所設置的任務不能貼近生活,學生不能透徹理解任務,也就無法達到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學習起來就會有困難。
任務次序安排不合理任務驅動型教材也應該從整體任務安排上體現知識的難易性和循序漸進性,但有的教材只注重體現任務,而忽略了知識的難易性和漸進性。
正確處理目前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這些情況,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首先要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處理,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到靈活有用的知識,同時能夠觸類旁通,學以致用,以達事半功倍之效。在具體的教學中,作為計算機專業課教師,應如何處理目前教材存在的問題呢?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每講一門課,首先要弄明白它的最終教學目標是什么,學生學完以后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把握教材的深淺度和難易度,對教材做出正確處理。有的放矢,不做無用功,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其次,要具備駕馭教材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深入鉆研本學科的知識,精通本學科的知識,使自己對該學科的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另一方面,要充分熟悉和研究所用教材的優點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數,為正確處理教材打下基礎。
再次,要對章節安排的合理性做出正確的判斷。無論哪種類型的教材,先判斷各章安排的合理性,從整體上處理好各章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再判斷每章各節安排的合理性,處理好每章各節知識之間的關系,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合理調整。
最后,要精心準備,優化課堂結構。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難處理的一個環節,對教師的水平要求較高,但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盡力做到。上面所提到的兩種類型教材,大部分不足都需要在這一環節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如何處理沒有定律,總的原則是把有用的知識輕松、明白地傳遞給學生。我的具體做法是:
對于第一種類型的教材,首先,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將知識進行甄別,分為兩部分:主體知識和細節知識。主體知識就是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的基本理論和主要操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點掌握內容;細節知識就是本節的邊緣理論和次要操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了解和理解的內容,偏、舊、過細的知識都劃歸細節部分。講授時分兩步進行,先講主體部分,當學生掌握了主體知識后再講細節部分。需要說明的是,主體知識要盡可能集中于一個整體任務,若課本上的一節不能完成一個任務,可以把多節的主體知識進行合并講述,當然,細節也進行合并講述;若課本上的一節任務過大,就進行分解,但原則上不能超過兩節去完成任務。其次,根據實際需要對知識進行替換、添加或補充。對于教材中的舉例,若認為不恰當且有更好的實例就進行替換;若認為實例過少,就進行補充;如果我們面對的學生不參加對口升學的話,細節知識中過偏、過舊的知識可以不講。這樣講的好處是:一則可以把課本上的知識簡化和任務化。講主體知識時去掉了細枝末節的部分,教師講授的中心明確,針對性強,知識脈絡清晰,講起來容易,學生學習起來也容易。二則可以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把它叫做“二步教學法”。這種“二步教學法”甚至可以擴大到整章及整個課本中,既可從整本教材的角度分析,講授哪些章,又可從整章的角度分析,講授哪些節。當然,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對于第二種類型的教材,也就是任務型的教材,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處理起來相對容易些。對于任務設置過大或過小的問題,仍可采用“二步教學法”進行簡化或合并;對于任務設置不恰當的,若有更恰當的任務,只要能說明問題的實質,就進行替換;對于任務安排次序的問題,可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作出安排。
當然,無論哪種類型的教材,如果進行了再處理,教師都要向學生進行說明,以便于學生做筆記和理解教材,否則,學生會上課聽著很明白,下課后找不著頭緒。
通過對教材進行再處理后講授,理順了知識的關系,理清了知識的結構,會大大減少目前由于教材編寫的問題所帶來的許多教學弊端。中職教材的改革正在不斷深入,任務驅動型教材正在不斷普及,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應該不斷地完善中職教材,使教材走向合理,走向成熟,這是每個教師的企盼,也是每個教師的責任。
作者簡介:
馬向飛(1971—),男,河南內鄉人,河南內鄉職業中專教師,中學一級教師,教研組長,研究方向為中職教學及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