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對做好“三農”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舉措的高度概括。這一偉大工程自2003年提出至今已走過五年,它已從擺正位置一轉換理念一理論支撐一明確方針到了時下的“建設任務”上。五年多來,該工作環環相扣,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使我國農村呈現了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但也應看到,新農村建設工程在各地發展極不平衡。東部地區以高質量迅猛發展,中部地區則穩步推進,但西部地區,尤其像貴州這樣欠發達省份在新農村建設上存在嚴重問題:無論是發展規模、質量還是后續完善明顯落伍于中、東部地區。就在西部省區其內部該項工作也存在極大差異,一些中心城市如省會城市、地(州、市)區首府城市、郊區開展得有聲有色,偏遠及落后地區十分滯后、不盡人意。
二
造成這種狀況,筆者認為原因多方面,既有經濟的,也有社會文化方面的,但至關重要的應是人為因素,是政策執行者即縣鄉一級部分干部作為不當所致。
本來,縣鄉干部是我們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上級政策的執行者,同時又是群眾呼聲的反饋者,其作用是承上啟下。但一段時間來,一些縣鄉干部忽視了自身的工作職責,在“為”上擺不正位置,就連先進地區都容易造成失誤,何況在官本位意識還較濃的貧困地區,干部不作為或亂作為更是造成該地區新農村建設工作不盡人意的根本。
就目前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工程,作為不當表現在實際生活中一是有些地方急于求成,一講到要建新農村便心潮起伏傾巢出動一轟而上,有的甚至盲目將別人的經驗、模式嫁接到自己地區,熟知性急了熱豆腐也吃不成,準備不充分,沒能從實際出發,結果把新農村建設在宏偉藍圖上,建立在文件上;二是片面理解“二十字”方針,亦或是一知半解,亦或是把“二十字”方針割裂開來,而不能把“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當成一個整體推進,其作為無疑導致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良莠不齊質次價高甚至走極端;三是忽視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憑自己主觀臆斷甚至越俎代皰,這種閉門造車行為、這種一廂情愿行為、這種不做思想宣傳行為自然導致新農村建設政策落不到實處;四是把握不準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具體目標,亦或是找不到切入點致使新農村建設步入困境乃至死胡同;五是部分執行者把據不住本地新農村建設的重點遍地開花樣樣想抓,結果一樣也抓不出成效,要不就是找不到制約本地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抓不住主要問題本末倒置收效甚微甚至勞而無果;六是尚有極少部分政策執行者仍以計劃經濟思維方式開展“三農”工作和新農村建設工作,結果卻因違背市場經濟規律而事倍功半乃至勞民傷財,挫傷群眾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再就是一些部門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面的事,是相關職能部門的事,與己無關熟視無睹,進而使新農村全面建設工程留下遺憾步入不上正常軌道。
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擴大內需、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是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常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作為三農問題的主體,實際生活中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這農業、農村、農民即“三農”問題解決好了,我們就真正實現了現代化。而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哪?就在于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貧困地區的“三農”問題是全國“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該地區新農村建設更是任重道遠。鑒于當前在我們落后地區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執行者作為不當帶來新農村建設滯后問題,筆者認為要采取強有力措施予以解決。具體措施是干部作風要實、干部認識要清、干部服務要誠。
干部作風要實,這“實”就是實際、實在。在新農村建設工程的干部作風“實”,就是干部對自己份內事要拿出務實的作風,要從實際出發。這就要求我們干部一要沉下去,深入第一線多了解實情,然后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工作方針、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二要克服屆期思想,對前任及革命前輩積累下來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成功做法要加以發揚光大。對未有開展而又符合實情的要增添新的內容,杜絕那種一屆一個新思路一套新方法即全盤否定前領導工作思路,拿群眾當作試驗自己新思想靶子做法;三要克服不顧實際盲目追求轟動效應的政績思想;四要克服形式的,即表面上敷衍塞責或做形象工程、路邊工程做法,這就是說對轄區內的新農村建設要全盤考慮,要全局一盤棋,要堅決杜絕哪里好做做哪里,哪里條件差或難做就不做的做法;五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黨的惠民政策、新農村建設工程家喻戶曉,把“你要我做”變為“我想做”、“我要做”,集廣大群眾力量于一起共澆新農村建設之花。
干部認識要清,就是干部對形勢要認識清楚。對上面的政策要吃透,對轄區內要開展的工作心中要有底。這就要求新農村建設工程執行者多關心國際國內大事、關心時事、能敏銳感觸事態發展,執行政策切忌斷章取義。同時在自身實際工作多搞調查研究,對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業生產活動存在和潛在因素,對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所思所想,為什么有所思有所想,村民在生活生產中有哪些問題及要求、哪些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點、哪些是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突出問題等都要了然于胸,同時找出癥結之所在,并及時將各類有用信息上報上級黨委和決策部門,執行者要做好上級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近年來各地開展的大學生任村官就為這提供了便利,他們既當村官又對上下負責,既是工作任務的落實者,又是群眾呼聲和基層基本情況的傳輸者,這個渠道的暢通實現了上承下達,而情況明了,則有利于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有利于所在地區新農村建設事業的長足發展。
干部服務要誠。一是要講誠信,真誠對待廣大人民群眾,與群眾交朋接友。無論是我省一些地區開展的“四在農家”,還是筆者所在地正在實施的“聯一扶二幫三”(聯系一個富裕戶、扶持兩戶發展戶、幫助三戶貧困戶),其落腳點主要是與群眾交朋友,與群眾打成一片,以誠相待得民心,而群眾合理訴求得到合理解決,誠信力自然就會得到提高。二是要真誠為群眾的生產生活服好務,尤其是在農業生產、新農村建設工作上,基層執行者要從行政命令型轉為綜合服務型干部,提高服務意識,特別是在走科技興農、生態興農及農產品科技種養加銷等方面真誠為民服務,切實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各類問題,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其執行力自然就會得到提高。
縣鄉一級是新農村建設工程的基礎執行者,這一級工作作風轉變了,服務質量提高了,與人民群眾也打成一片了,新農村建設就大有希望。
責任編輯:龍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