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幾年,并不只有中國人受到房價飆升的困擾,世界范圍的資產價格泡沫讓幾乎全球所有大城市的居民都發出“居不易”的慨嘆。但現在看來,縱使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客觀存在,支撐一個只漲不跌的樓市同樣勉為其難。在過去不到1年的時間里,由次級債危機引發的金融市場動蕩使大量資金逃離房地產市場,自去年9月至今年1月間,全美平均樓價比去年同期下跌了6%,很多城市房屋空置率升至1956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估計要到大約2009年初,美國才能消化市場上房屋存量,樓價才有可能止住下跌。
美國房地產低迷同樣波及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城市,在西班牙、英國和其他一地方,房價和美國同步下挫,過年10年中猛漲的房價狠狠摔回平地。一分析人士預測這國定甚至可能面臨比美國更加徹底的調整,在哀怨聲中,這些城市的房價同樣出現了一次價值回歸。
都柏林:房產縮水
2006年5月,都柏林的房價達到了頂點。一間單人公寓的價格沖到57.5萬美元。而今天,這個價格縮水了至少10萬美元。
泡沫破裂前愛爾蘭房地產業已經保持了16年增長,幾乎成了發達國家中被高估程度最嚴重的市場,高出正常價格30%。
住宅投資占愛爾蘭經濟總量的12%,樓市興旺期間,愛爾蘭吸引大批外國建筑工人到當地工作和生活,他們又帶動了愛爾蘭的房屋出租市場,提升了投資者對當地樓市的信心。這些工人一旦離開,將會對房屋出租市場造成打擊,最終嚴重影響經濟。
莫斯科:逆市上漲
與很多在次級債中傷痕累累的房地產市場不同,房地產商為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將目光轉向莫斯科。莫斯科住宅平均零售價首次突破每平方米5000美元,分析師認為由于害怕盧布貶值、通貨膨脹以及國際證券交易市場動蕩等因素,很多持觀望態度的人選擇提前買房。
馬德里:人去屋空
由于吸引了很多外國工人、移民,西班牙超過400萬間房屋都是在過去的10年間建造的,這個數字超過了德國、英國和法國新建房屋的總數,一些地段房價上漲了兩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西班牙的房地產價格被高估了15%以上。
但現在房價開始下跌,給馬德里留下的是成千上萬間空屋。住宅投資占西班牙經濟總量的9%,西班牙居于領導地位的BBVA銀行預計,西班牙的失業率將從2007年的8.6%上升到今年的平均11%。
倫敦:泡沫之憂
倫敦曾是歐洲表現最強勁的房地產市場之一,房地產金融也屬于最發達的市場。住宅投資占英國經濟總量的5%,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只有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表明,英國未償還住房抵押債務甚至高于美國。今年英國房價出現了自1992以來的最大跌幅,抵押貸款獲批數量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據估計,英國大約1.2萬家房地產中介中,有1,3將在明年之前倒閉。倫敦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Kelvin Davidson說:“倫敦的房價泡沫實際上比美國要大得多。與美國相比,人們更應該擔憂這里。”
新德里:信心受創
在新德里以及其他印度北部地區,在過去的1年里,房價已經下跌了20%,專家解釋這是投資者信心遭到侵蝕。
北京:縮量空漲
過去兩年北京、上海帶領中國全國住房價格飚升,迫使政府出臺各種限制房價的調控措施。現在對奧運之后北京房價走勢市場出現分歧,4月份統計數據顯示,北京房價繼續上漲,但成交量卻明顯減少,出現縮量空漲的現象。說明觀望氣氛依然濃厚。日本:連續下跌
日本首都圈公寓銷量連跌6個月。今年以來,東京部分地區新落成的高級公寓樓大幅降價30%。分析認為,最大原因是海外投資基金飽受次級債危機之苦后,抽逃資金撤離日本,拋售樓盤所致。
紐約:拐點出現
過去10年來,隨著紐約市就業人數上升、人口增加和犯罪率下降,曼晗頓的公寓價格上漲了兩倍多。最近兩年紐約的房價始終居高不下。然而次級債爆發使得紐約房屋交易量與交易價格雙雙大幅下挫。美國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數據顯示,全美現房簽約銷售指數比去年同期的下降了超過20%,銷售情況很不樂觀。
上海:觸底反彈
作為本輪中國房價上漲的始作俑者,上海的房價現在卻處在調整的低點,已經有一段時間離開房價上漲位居前列的城市名單。但分析認為,上海房價已經有反彈跡象,新房打折銷售的現象明顯減少,成交量恢復到比較正常的水平,預計今年在平穩中還會有小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