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運營情況怎么樣?—個廣告就能泄露其中秘密
混雜著以色列的真純和巴黎的慵懶,Yael Naim民謠風格的歌聲很可能是蘋果超輕薄筆記本MacBook Air能找到的最完美的廣告曲了,你得承認,New soul這首主題和蘋果品牌一貫的創新先鋒形象,相當吻合。
但最奇特的是,這則沒有任何人物出場的廣告播放將近半年了,至今,它仍未引發審美疲勞。看起來,它成功的秘訣是極簡主義的:一個白色信封,一臺MacBookAir,一雙靈巧的手。當然,由此推論出極簡主義是好廣告的標準,可就言過其實了。軒尼詩XO每一版本的廣告都以繁復的情節取勝,最新的案例極力詮釋于“活得痛快”的主題,暗合了新富階層中的男性角色的生活倡導。
盡管風格迥異,但這些廣告具有共同的特征:令人過目不忘,反復收看亦不厭煩,這些都無需論證,而在營銷和公司策略方面,好廣告的共同特征反而易被忽略,比如,斥資投入,品牌內涵的表達準確,最關鍵的則是——廣告主都是“好公司”。
把這個武斷的結論換個說法,或許遭到的反駁會少一些:當你不了解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時,它的廣告通常會給你一些明確的信號。
還記得2001年,李寧公司開始啟用廣告公司李奧貝納,打造“一切皆有可能”這個口號嗎?那時它和國內大多數運動品牌還沒有質的區分。或者,當2003年中國移動圍繞周杰倫營造的“動感地帶”,這家中國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同樣沒有像今天這樣讓普通人感受到其無所不在。
通常,觀眾會認為廣告之所以好看,是因為該公司聘用了一家富有創造力的廣告公司,這意味著不菲的價格。的確如此,廣告預算可謂公司營銷費用中最軟性、最不確定的部分,當公司財政緊縮時,很可能會成為第一個被砍掉的部分。如果不惜巨資進行品牌營銷,那么該公司需要有穩定而強勁的財務系統。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那些能夠在廣告方面有所創新的公司,大多也準備好了在各自的市場改變游戲規則。具備創造力的公司,絕不會只在某一個環節展現自己的才華。事實上,1997年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后,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創作“Think Different”廣告,來提醒公司內外,這是一家以獨特思考為DNA的公司。這就像沖鋒號般喚醒了蘋果的一些員工。
在誘發一個優秀的廣告創意之前,公司首先要對自己的品牌和客戶心理有著卓越的洞察力。而在整個創意過程中,如何與廣告創意人員進行良性的互動與溝通,并給予對方足夠的管理權限,這些都關乎創意流程的順暢。絕不會越俎代庖、將創意人員降格為工匠、為了好的創意預留足夠空間——事實上,如果把這些做法轉移到公司內部,會是對管理能力高難度的考驗。反過來說,一個廣告隱藏著一家公司的諸多秘密:財務狀況、品牌的自我認知,乃至不為人知的管理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