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墻保溫的必要性
在建筑外圍護結構中,墻體所占比重最大,冬季通過墻體散失的熱量,約為建筑總散熱量的20%,夏季通過外墻體吸收的熱量,約為建筑總吸熱的30%,因而外墻體的保溫設計相當重要。由于以前我國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水平差,采暖系統的熱效率低,我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氣候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而對廣大消費者來說,這種差距最直接的后果是:暖氣怎么燒都不熱,夏天空調一刻都不能停,為采暖和制冷付出的電費、熱水費居高不下,家庭開支增大。所以大力發展節能型住宅,不僅能節約能源開支,還能給住戶帶來許多切實的好處。
多年以來,我國建筑的墻體多采用單一磚墻或者混凝土砌塊,單一材料導熱系數往往很大,建筑外墻往往要做400mm厚,還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因此、現在的建筑一般都采用承重材料與高效保溫材料組合復合墻體。這樣既能減少墻厚,又能滿足節能要求。而按保溫材料所處的位置不同,又分有多種方式,其中外墻內保溫和外墻外保溫是目前最常用的兩種方式。
二 內保溫的特點
作者在參與西安的一個大型生活小區的建筑設計過程中,碰到了一些實際問題,從而加強了這方面的認知,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根據國家熱工分區,西安屬于冬冷夏熱地區。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0.3-1.3℃,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6.1-26.3℃,因此外墻保溫就必不可少。
該生活小區是一個總發展用地面積為120公頃的大型生活區,其中一期占地面積約為15公頃,總建筑面積約27萬m2,包括有住宅,會所、幼兒園、商場等公建。分了3個組團來開發。首先開發的兩個組團有21棟6層住宅、8棟小高層住宅及一座多功能會所,2004年開始設計,于2006年3月交樓,工期非常緊張。由于是一個大型生活區的第一個組團,按時交樓的成功與否無論是對項目形象還是對以后的開發進度都相當重要。經反復對保溫施工做法的研究,覺得外墻內保溫有適合此階段工程的特點:
1 外墻內保溫施工,是在外墻結構的內部加做保溫層。內保溫材料被樓板所分隔,僅在一個層高范圍內施工,因此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靈活,這樣可以保證施工進度。
2 正因為僅在一個層高范圍內施工,所以就不需要搭設腳手架。另外如果做外保溫,外墻貼磚就會受影響,而且外墻面料必須要等保溫材料做完才能開始施工。這樣會影響項目形象是否提早呈現出來。
3 內保溫應用時間較長,技術成熟,施工技術及檢驗標準是比較完善的。在2003年外墻保溫施工中約有90%以上的工程是應用內保溫的。
4 把保溫層做在外墻內,就不會使外墻轉折面,外裝飾構架模數增大,有利于建筑立面做文章。
5 內保溫對飾面和保溫材料的防水、耐候性等技術指標的要求都不甚高。這樣的話取材方便,價格自然比較便宜。
三 內保溫的施工要點
內保溫的施工做法成為首選了。而目前在國內被大面積一推廣的內保溫技術有:增強石膏復合聚苯保溫板、聚合物砂漿復合聚苯保溫板、增強水泥復合聚苯保溫板等做法。而在當地紙面石膏復合聚苯保溫板工藝標準比較適用于居住建筑的,該項目以居住建筑為主,所以就采用了此做法。
規格尺寸:長2500-3000mm、寬900mm、1200mm、厚52ram(12厚紙面石膏板+聚苯板)。其中苯板:自熄性,密度20kg/m3,導熱系數<0.04W/m,K,氧指數>30%,厚度40mm。
施工時要注意以下要點:
結構墻面清理:凡突出墻面20mm的砂漿、混凝土塊必須剔除,并掃凈墻面;
復合板的安裝:A、裁出門窗動口處的刀把及陰角處寬度不足整板寬的半。B、將接線盒、管卡、埋件的位置準確地翻樣到板面,并開出洞口。C、復合板上按250-300mm的間距布設Ⅱ型膠粘接點(在頂棚以下500mm范圍內的布點間距適當減少),但板與沖筋粘接面及碰頭縫處必須滿刮膠粘劑。D、抹完膠粘劑,立即將板立起、就位安裝。安裝時要側向推擠,并隨時用扶線板找垂直,用靠遲找平整,高出部分用橡皮錘敲平,擠出的膠料要及時清理。
板縫及陰、陽角處理:A、紙面石膏板面層接縫處必須坡口與坡口相接。坡口清掃后刷一道50%濃度的107膠水溶液。B、在接縫坡口處刮約lmm厚的WKF膩子,然后粘貼玻纖帶,壓實刮平。C、當膩子開始凝固又尚處于潮濕狀態時,再刮一道wKF膩子,將玻纖帶埋入膩子中,并將板縫填滿刮平。D、陰、陽角要作成小圓角。陰角粘貼一層、陽角粘貼兩層玻纖布條,角兩邊均拐過100mm,粘貼方法同板縫處理,表面也用WKF呢子刮平。
門窗口處理:門窗口側面和上口、用Ⅲ型膠粘劑貼一層紙面石膏板,石膏板應嵌入門窗口內,并宜小面壓大面,應貼方正、垂直。
板面操油:待板縫膩子全部干燥后,即可磨砂紙操油,油的配制比例為:工業清漆:汽油=1:5。
膠粘劑的配制:將膠粘劑倒入容器內攪動,并按一定比例徐徐摻入石膏粉,拌制成糊狀即可。膠粘劑的一次配制量不宜過多,隨用隨配。
成品應注意以下的質量問題:
復合保溫板運輸、裝卸和存放時應輕抬輕放,堆放時沒垛數量不宜超過10塊。堆放時地上應墊木方,木方應平、正,木方距板500mm。應有防雨、防潮措施,防止復合保溫板破損和受潮。
裂縫是最易發生的質量通病。因此紙面石膏板玻口接縫及陰、陽角處,嚴格要求采用WKF接縫膩子,玻纖帶要粘貼牢固,防止產生裂縫。
粘接是本工藝的關鍵。嚴格按照規定使用各部位所需之膠粘劑,妥善存放膠粘劑和石膏粉,防止變質和受潮。
四 內保溫的缺點
外墻內保溫有一定的必然缺點,在使用過程中就能體現出來:
當外墻一道直墻分隔兩個靠外墻房間時,而兩個房間的外墻邊線又出現轉折的時候,這一道墻就會出現一段是外墻,另一段是內墻了,這樣問題就來了:在外墻段肯定要貼保溫材料的,那在內墻段到底做不做保溫材料呢?如果不做,就會使這片墻出現了一個小角;如果做,必然回浪費材料,減少房間面積;做斜面是一個勉強折中的辦法。如果在嚴寒地區,保溫層厚度會相應增加,這樣問題會更明顯。
存在不少的“熱橋”。“熱橋”指的是在內外墻交界處、構造柱、框架梁、門窗洞等部位,形成了散熱的主要渠道。對內保溫而言,“熱橋”是那儀避免的,這樣酒會增加了能量的損失,在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 “熱橋”部位還會產生節露。
由于蒸汽滲透性高的主體結構材料處于保溫層的外側,容易在墻體內部發生冷凝現象,內保溫必須設置隔汽層。同時由于墻體在保溫層之外,溫度低時結構層的整個墻身溫度比較低,這樣就降低了墻體的保溫性能。
當房屋使用到一定時間以后,材料多少都要修復、更換,保溫材料在室內的話,就會影響業主的正常生活,甚至需要業主臨時搬遷。
業主在收樓之后,根據自己的喜好或多或少的進行裝修的事情是肯定會有的,這樣裝修就可能對保溫層造成破壞。而外保溫則可以避免事情的發生。
消費者買房最關心的就是房屋的使用面積,據計算,保溫材料會占到整套住宅使用面積的2%。如果把保溫材料做到維護結構之外,就會把這面積還給業主,同時會增加房屋的建筑面積,也就是說可增大銷售面積,對發展商自然是好事。因為保溫效果會稍優于內保溫,整個外墻結構會變薄,這樣計算增加的面積一般會在1.5%左右,這樣相比之下對業主也是有利的。
但與內保溫相比,外保溫就沒有以上的缺點。而且外保溫復合結構墻體已成為墻體保溫方式的發展方向。該項目在接下來開發的組團中就已經改為外保溫做法了。所以具體工程要根據其自己實際情況來選定保溫的施工做法了。
五 在南方地區,外墻保溫應加以推廣
我國南方地區屬于夏熱冬暖地區。以廣州為例,最冷的1月(個別年份為2月),平均氣溫12.4-13.5℃,絕對最低氣溫為2.6℃,到11月下旬至2月中旬可能出現霜凍。到夏天最熱的7-8月,平均氣溫28.0-28.7℃,絕對最高氣溫達到了38.7℃。由于南方氣候潮濕,雨水比較多,在南方生活的人都知道冬季時,濕度大得會把冷空氣困在人的周圍,使人覺得比起北方溫度到零下的時候暖不了多少;而到夏天濕潤的空氣就會讓人的汗水揮發不掉,使人更加燥熱。但目前外強保溫還未能在南方地區得到推廣應用,雖然冬季南方地區沒有供暖,但夏天開空調的時間要比北方地區長得多,正常情況下要從6月開到10月,所以節能問題同樣存在。另外冬季時正是由于沒有供暖,外墻又沒做保溫的話,人比北方更難受了,家里某些有老人的家庭可能會買暖氣設備,這樣就更增加能源的浪費了。
所以在南方地區推廣實施建筑物外墻保溫技術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家家戶戶節省日常開支,同時又能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實在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