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外線反射式電子門鈴電路由紅外線發射電路、紅外線接收電路、低頻振蕩器、音頻振蕩器和音頻輸出電路等組成。通過實際調試,發現元器件的一些參數需要調換另外將紅外線發射接收電路也進行更換。
[關鍵詞]紅外線 電子 門鈴
本文介紹了以紅外線發射與接收為原理的電子門鈴電路,主要是以紅外線發射電路、紅外線接收電路和CD4001集成塊所組成,實現來客距房門一定距離時發出音頻信號,以告之主人有客來訪且可兼作報警器用。
一、電路原理圖及工作原理
紅外線反射式電子門鈴電路由紅外線發射電路、紅外線接收電路、低頻振蕩器、音頻振蕩器和音頻輸出電路等組成。
電路中,紅外線發射電路由紅外發射管(紅外線發光二極管)VL1、驅動晶體管V1、集成電路IC1的6腳的內電路及有關外圍元器件組成;紅外線接收電路由紅外接收管(紅外線光敏晶體管)V2和IC1的3腳內電路組成;低頻振蕩器由四或非門數字集成電路IC2,電部或非門D1與D2和電阻器R5,電容器C4等組成;音頻振蕩器由IC2內部的或非門D3與D4和電阻器R6、電容器C5等組成;音頻輸出電路由放大晶體管V3、電阻器R7和揚聲器BL等組成。
接通電源后,IC1的6腳輸出振蕩信號,該信號經VT1放大后,驅動紅外線發射二極管VL1向空間發射一定距離的紅外線光束。在房門前無人(VL1的前方無障礙物)時,光敏晶體管VTL接收不到反射信號,IC1的8腳輸出低電平,由IC2內部的或非門D3與D4和電阻器R6、電容器CS等組成音頻振蕩器和由4-2輸入端或非門數字集成電路IC2(CD4001)內部或非門DI與D2和電阻器R5,電容器C4等組成低頻振蕩器均不工作,揚聲器BL不發聲。
當有人靠進房門時,VLI發射的紅外線光束將被人體反射回來,使VTL接收到紅外信號。VTL接收到的紅外信號經IC1處理后,使IC1的8腳由低電平變為高電平,低頻振蕩器和音頻振蕩器均工作,揚聲器BL發出“嘟、嘟”聲,告知主人門外有人。

當主人外出時,可將開關SA接通,此時若有客來訪,則發光二極管VL2閃亮,提示主人不在家。
調節電位器RP的電阻值,可增加vLI的輻射距離,這樣可將門鈴作為報警器使用。
IC1選用LM567集成電路;IC2選用CD4001輸入或非門集成電路。
VT1和VT2均選用硅NPN型晶體管。
VL1和VTL選用配套的紅外線發射二極管和紅外接收光敏晶體管。VL2選用中5ram紅色高亮度發光二極管。
R1-R8均選用1/4W碳膜電阻器。RP選用模式可變電位器。
C1,C2和C4均選用耐壓值大于10滬的鋁電解電容器;C3選用陶瓷介質電容器;C5選用滌綸電容器或獨石電容器。
二、PCB版圖(下圖1)
電路制作完成以后,經過多次調試,發現紅外線接收部分無法正常的進行工作。為此,我們嘗試了多種辦法,最后我們選擇用下面的紅外線收發電路代替原有的紅外線收發電路。
下圖2是紅外線發射機的電路圖。由圖可見,它是用較少元件組成的多諧振蕩電路,輸出頻率由R2(100KQ可調電阻)控制。這些元件使輸出信號的占空比值約為1:1。換句話說,紅外發射二極管的導通時間大約等于關斷時間。 電阻R4控制著PH303發射二極管的輸出電流,并且把這電流調在稍低于100mA。由于PH303二極管有50%的時間是斷電,所以二極管平均電流低于50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