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正確掌握與否,直接關系到大豆能否高產,因而,在實施當中,每個環節都要認真細致的對待。
關鍵詞:大豆高產 栽培技術
一、合理輪作,深耕整地
1 合理輪作
合理輪作是大豆高產的基礎。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礎的玉米,施肥較多,管理精細,雜草較少。在我省北部地區小麥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這是因為小麥根淺,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淺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層次中的養分和水分。同時,麥茬一般多實行秋翻整地,耕作時間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條件上,有利于大豆的生長和發育。
我省一般的輪作方式是:麥一麥一豆,玉一雜一豆,豆一雜一麥一玉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
2 深耕整地
伏翻整地:小麥成熟得早,可以抓緊時間進行伏翻。伏翻的深度一般可達到22~25厘米,翻后及時耙平、耙細。
秋翻整地:大秋作物收后,要及時進行秋翻。秋翻深度達到18~20厘米,要求翻地嚴密整齊,耕深一致,消除犁鏟之間,耕幅之間和每個耕幅內耕深的差異。秋翻后,秋整地要求耙透,要有12~14厘米松土層。秋起垅高度不低于30厘米,尖垅,不鎮壓。秋翻秋整地一般要在10月中旬、下旬封凍前結束。
二、地制宜選用良種
選用良種是大豆增產的保證。在一般條件下,首先,要選擇在當地正常年份無霜期前5~7天成熟的品種最為適宜。其次,還要根據本地的生產水平,比如施肥水平,播種方式等諸因素,選擇適宜本地的最佳品種。最后,大豆引種時不應單純考慮生育日數。一般來說,北種南移生育期縮短,南種北移生育期要拖后。
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1 播種前準備
①精選種子,可采用人工精選或用選種器精選。將雜物、破損粒、蟲口粒、病粒等全部清洗掉。選后的種子粒大、飽滿、整齊、發芽率在95%以上。
②拌種:應用種衣劑拌種,可以防治大豆根部病害和增加營養成分。目前市場銷售多種品牌種衣劑,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于本地應用的種衣劑,按使用說明拌種。根瘤菌拌種:根瘤菌是一種菌肥,可以提高大豆生育中的共生固氮作用。其用法是:每畝用250克根瘤瘤菌,加水調成糊狀,與大豆種子拌勻,陰干后播種。鉗酸銨拌種:每50公斤種子用鉗酸銨300克,加水1公斤,將水肥攪溶后與種子拌勻,陰干后播種。辛硫磷拌種:在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塊,可用50%辛硫磷500克加水15公斤,拌200公斤種子,拌后悶4小時陰干后播種。
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留足大豆的最適宜苗數。目前我省推廣的品種大多數分枝性較弱,因此種植密度應盡量密一些。通常采取條播或垅三栽培,一般畝保苗在1.8~2萬株左右,穴播或點播畝侏苗在1.2~1.5萬株即可。播種時,計算播種量要高于保苗株數有的20%。
3 播種方法
目前,我省推廣的大豆高產播種方式大致有三種。其一是攏上條播。有70厘米垅上雙條,也有135厘米大垅,垅上六條播,這種播法一般要比滿垅灌增產15%~20%。這種播法具有省種、等距、出苗均勻等特點,并能達到種肥分開、不燒苗,而且開溝、點籽、施肥、覆土和鎮壓一次作業,保墑效果好,做到一次播種保全苗。其二是窄行密植。這種播法采用48行播種機平播,也可以縮垅增行或叫小垅密植,這種播種方式可增產20~30%。采取此種方法要求早整地,并及時整平耙細保墑,要選擇矮稈或半矮稈、稈強不倒的品種,要嚴格進行播前封閉除草或播后苗前化學除草。三是垅上等距穴播。在伏秋翻或頂漿打垅的地決,采用70厘米壟距,用穴播機或人工扎眼穴播。穴距15厘米,每穴留苗3株或穴距18厘米,每穴留苗4株。這種方法要選擇繁茂高大的中晚熟品種效果較好。此種方法種子集中,拱土能力強,出苗整齊一致,便于田間管理,單株增產潛力較大,一般可比70厘米雙條播種增產10%左右。
無論采取哪種播種方式必須要做到適時播種,一般來說,當土壤5~10厘米土層日平均地溫穩定通過8~10℃時播種為適宜。我省南部地區在4月下旬至5月初,北部地區在5月10日至15日為大豆的適宜播種期。在一般生產條件下,大豆最適宜的播種深度為4~6厘米。如果超過7厘米時,大豆幼苗出土困難,造成弱苗,抵抗能力差;如播深在3厘米以上時,又容易造成芽干,缺苗斷條。
四、增施肥料,科學施肥
1 增施有機肥。
大豆施用有機肥做底肥,可增產10%~20%。一般地決每畝施有棚~1500~2000公斤,瘠薄崗地可施2000~5000公斤。底肥的使用方法:平播大豆,在翻地前將有機肥均勻地撤施地里,然后翻入土中。秋起垅地塊,播種前可破壟夾肥;沒有秋翻地原茬地,可于春季結合頂漿扣垅,將有機肥攄入垅溝深施。
2 巧施化肥
種肥:用磷酸二銨做種肥,在瘠薄地塊每畝施用12.5~15公斤。在中等肥力的平川漫岡地,每畝地10公斤:在肥沃地塊,每畝施5~5.5公斤。如用其它肥料做種肥時,要按純氮、磷、鉀的比例1:2.5:0.5計算。用化肥做種肥一定注意種、肥隔離,否則易引起燒苗,尤其是尿素做種肥,決不可與種子接觸。一般要求種肥深施,肥料施于種下4~5厘米處。
追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7.5~10公斤,可結合第二次中耕在垅側開溝5~8厘米,條施于溝內,然后趟土覆蓋,且忌將肥料揚施于地表,防止氮素揮發。
大豆葉面噴肥于大豆開花結莢期,每畝用尿素500克,磷酸二氫鉀75克,鉬酸銨10克,加水25公斤兌水攪勻,用噴霧器進行葉面噴灑1~2次。一般可增產5%~10%。
此外,根據大豆的田間生育狀況,還可以噴施一些激素,如矮壯素、亞硫酸氫鈉、三碘苯甲酸、豐收寶等都是促進大豆高產的有效措施。
五、大豆病蟲害防治
1 病害防治
①大豆孢囊線蟲病
選用呋喃丹含量較高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或用35%乙基硫環磷或35%甲基硫環磷按種子量的0.5%拌種;或用種子量2%的大豆根保菌劑拌種,同時兼防根腐病。
②大豆根腐病
用70%多福合劑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或用35%多克福大豆種衣劑按1:75包衣兼治。
③大豆灰斑病
在大豆花莢期每公頃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公斤,人工背負式噴霧器兌水450公斤噴霧。
④大豆菌核病
在大豆始花期每公頃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25克兌水450~600公斤噴霧;或每公頃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500~2250克,兌水450~600公斤噴霧;或每公頃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克對水450~600公斤噴霧。
2 蟲害防治
我省大豆蟲害防治主要以:大豆根潛蠅、白邊地老虎、大豆蚜蟲、大豆食心蟲等為主,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實踐經驗具體操作。
六、加強管理,促苗壯根
1 深松。為提高地溫,積蓄自然降水促進幼苗生長發育,在大豆剛拱土時,可進行鏟前垅溝深松。深度為22~25厘米,沒有深松能力的可在鏟前趟一遍犁。
2 間苗。凡不是精量播種的地塊,要在大豆出齊苗后,根據畝留苗數進行人工均勻間苗。應在第一片復葉展開以前間完,間苗的同時用小扒鋤細致地鏟凈苗眼草和進行松土。
3 及時鏟趟和追肥。應堅持做到三鏟三趟,鏟趟不脫節,并要防止傷苗、壓苗。在鏟趟二遍地時及時追肥。
七、適時收獲,豐產豐收
大豆一般在黃熟期到完熟期之間,即有10%左右的葉片和20~30%的葉柄尚未完全脫落時收獲最為適宜。無論人工或棚劃史獲,都要割茬低、不丟莢、不掉枝。堅持做到:割凈、拉凈、打凈、揚凈以減少損失,確保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