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魚類冰下生物增氧安全越冬技術主要通過采取明冰封冰,堅持掃雪除塵,殺滅大型浮游動物,少量補水,掌握合理放養密度等技術措施,促進冰下水體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以補充魚類及其它好氧因子的消耗,確保魚類安全越冬。
關鍵詞:魚類 安全越冬技術 掌握
我國北方高寒地區冬季氣候寒冷,以黑龍江省為例,封冰期長達150~180天,冰的厚度最大可達80~100cm,如何保證魚類安全越冬是北方高寒地區漁業生產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在黑龍江省推廣應用魚類冰下生物增氧安全越冬技術,取得了較好的越冬效果。
一、清理淤泥和雜物
越冬池池底的淤泥超過20cm,應在魚類越冬前進行清理,過厚的淤泥會大量消耗氧氣,有時還會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危害魚類。越冬池的清雜包括:一是清除越冬池內雜物,二是在越冬池注滿水前需把池坡上的雜草清除掉,以防雜草在越冬期間腐爛、耗氧和惡化越冬水體的水質。
越冬池消毒
越冬池必須進行嚴格的藥物消毒,最好選用生石灰(出窯不久且未潮解的塊灰),也可使用漂白粉。消毒可采取兩種方法:
(1)干法清塘消毒
池塘留水7~10cm深。如果使用生石灰消毒時,先在池底挖一些小坑,將生石灰放入乳化,不待冷卻立即全池均勻潑灑,次日用鐵耙將塘泥耙動,使石灰與塘泥充分混合,以殺死越冬池中的敵害生物、雜魚,以及淤泥中的病原體等有害生物。每公頃池塘用生石灰1125~1500kg。
(2)帶水清塘消毒
帶水清塘消毒是在池塘有水的情況下,采取的清塘消毒方法。如果使用生石灰消毒時,將生石灰放入木桶、塑料筐(或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水乳化后,立即全池遍灑。每公頃池塘1m水深的情況下,用生石灰1875~2250kg。如果使用漂白粉消毒時,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均勻潑灑即可,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20g。
越冬池水處理
(1)原塘水處理
在必須使用原塘水(也稱老水)越冬時,應對池水進行徹底消毒。先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生石灰化成漿后,全池潑灑即可,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30~40g。生石灰消毒2天以后,再用漂白粉或強氯精消毒,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5g或強氯精0.3~0.4g。
(2)殺滅大型浮游動物
越冬池水在封冰期前15~20天用晶體敵百蟲(含量大于90%)殺死池水中的浮游動物,每立方米水用12g。
(3)施無機肥
越冬池水較瘦,特別是使用比例較大的井水越冬,應施適量無機肥。而池水較肥,浮游植物生物量大,則不必施無機肥。在越冬池冰封期前5~10天施用無機肥,培養越冬池冰下水體中的浮游植物,提高其生物量。無機肥施用量為:越冬水體平均1.5m水深,每公頃用尿素30~45kg、過磷酸鈣75~105kg。
二、越冬魚放養
1 魚體消毒
魚體消毒是魚類越冬所采用的一項常規的防病措施。但很多養魚戶喜歡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進行魚體消毒,如漂白粉、硫酸銅、敵百蟲等。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魚體消毒時藥物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會對魚鰓組織造成破壞,影響魚呼吸,在越冬過程中魚極容易因呼吸困難而死亡。在魚體健康的情況下,建議使用刺激性弱的藥物消毒,如食鹽溶液、食鹽小蘇打合劑、高錳酸鉀溶液等。如果魚體不健康,應在飼養后期徹底治療,不要等到入池前治療。食鹽溶液的濃度為3%(質量濃度30g幾),魚體浸洗消毒的時間為15分鐘。食鹽小蘇打合劑,食鹽和小蘇打使用比例為1:1,每立方米水加食鹽和小蘇打各400g,配成溶液即可,魚體浸洗消毒的時間為30分鐘。高錳酸鉀溶液,每立方米水加20g高錳酸鉀,配成溶液即可,魚體浸洗消毒的時間為30分鐘。
2 越冬密度
微流水越冬池,魚類越冬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1~1.5kg;底質較好并可定期補水的越冬池,魚類越冬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0.5~1kg;完全靜水越冬池,魚類越冬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0.25~0.5kg。另外,魚類的越冬密度還要根據歷年越冬效果及越冬池條件等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三、生物增氧
1 保持明冰
明冰可保持較高的透光率。保持明冰應采取以下兩項措施:一是要防止雪封泡。雪封泡是指池水在剛封冰時,恰好碰上降雪天氣,在水面上形成的一層烏冰。如果一旦發生雪封泡,應選擇晴朗無風天氣,打碎烏冰,并撈出,使水面上重新結一層明冰。二是勤掃雪和灰塵。
2 控制浮游動物
如發現有大量的劍水蚤,數量在100個兒上時;或者發現大量犀輪蟲,數量在1000個/L上時;應用晶體敵百蟲殺滅。晶體敵百蟲的使用量為每立方米水1~2g。晶體敵百蟲用溫水溶解后,再用水泵多點沖入池水中:使藥物在全池水體分散均勻。
3 補充營養鹽
如發現越冬池水透明度增大、浮游植物生物量減少、溶氧偏低,可采用向冰下水體施用無機肥的方法培養浮游植物。每公頃水面施尿素22.5~30kg,過磷酸鈣22.5~30kg。采取掛袋的方法施肥,打冰眼,將化肥裝袋掛在冰下水體中,每公頃水面掛60~90個袋。
四、越冬管理
1 測氧
測氧有助于了解冰下水體溶氧變化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目前,測氧多采用化學試劑測氧法,這種方法比較經濟,但操作起來較為麻煩。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購買測氧儀器測氧,儀器測氧操作起來較為方便。
2 及時補水
水源方便的越冬池,應定期向越冬池注水,一般20~30天注一次水。具體多長時間注一次水,每次注水的量,要根據越冬池水位下降和溶氧情況來確定。
3 巡池
一要注意觀察越冬池有無滲漏情況,如發現冰面塌陷,則可能是越冬池漏水。出現漏水情況,應及時補水。二要注意觀察堤壩情況,特別是在嚴冬季節,看堤壩有無斷裂。如發現斷裂,應及時修補。
4 魚病防治
從近些年來北方高寒地區魚類越冬的情況看,魚病是引起越冬死魚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些魚病大多不是在越冬過程中才發生的,而是在越冬前就已發病,只是在越冬過程中,病情加重,才引起死魚。因此,要提早防治魚病,應在魚入越冬池前,也就是在飼養后期就應徹底治療。目前,北方高寒地區對越冬魚類危害最嚴重的魚病是魚隱性敗血癥,它是一種細菌性魚病,病魚體表基本正常,但體腔內有腹水,內臟出血。可以通過投喂藥餌與全池潑灑藥物相結合的方法治療。藥餌可以投喂復方新諾明、大蒜素等抗菌藥物藥餌。全池潑灑的藥物采用漂白粉、強氯精、二氧化氯等氯制劑即可。
五、應急增氧
冬季,如發現越冬池出現溶氧量突然下降,溶氧下降到3mg/L以下時,魚類出現浮頭,則應馬上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魚類大批死亡。
1 注水增氧
在水源方便的情況下,可采取這種方法。可用水泵抽取江河、水庫、湖泊、井中的水注入越冬池。
2 原池循環水增氧
這種方法是在冰面上打冰眼,用水泵從冰眼抽原池水揚入另一個冰眼。水泵在揚水的過程中,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水中,從而達到增氧的目的。水的揚程一般應在30m以上,落差應在2m以上。
3 增氧機增氧
增氧機多采取吸入式增氧機。在冰面上打冰眼,將增氧機固定在冰眼上即可。
4 化學藥物增氧
這種方法就是向越冬池水潑灑化學增氧藥物。最常用的化學增氧藥物為過氧化鈣,在冰面上打多個冰眼,將藥物用水泵沖入池水中,過氧化鈣的施用量為每立方米水10~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