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星球上,三個人中有兩個人——大約40億——生活在法治保護之外的世界。他們中的很多人居住的房屋、耕種的土地、做的小生意,連同他們自己,都沒有在事實上得到法律的承認和維護,即使有法庭打官司,他們也幾乎沒有勝的可能。
這些人絕不僅僅在非洲,整個非洲的人口還不到10億。聯合國近來的一個報告顯示,他們也在巴西、印度、中國、俄羅斯這樣被經濟學家稱為“相對富裕”的發展中國家。
給人帶來欣慰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正在被納入法治保護的世界。比如最近,中國在這個方向上終于又前進了一步。在10月9號到12號,中國的執政黨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17屆三中全會通過決議“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這意味著超過7億的中國農民將有權利對家里承包的土地使用權進行自由買賣。自1978年以來,中國一直執行的農村土地政策是禁止農民轉讓土地使用權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之前,同樣的變革早已在中國的城市推行,最關鍵的突破是在1988年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1982年《憲法》修正案,首次在1949年之后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而自1998年開始,中國政府發布的一系列政策,停止了城鎮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商品化,城鎮土地使用權的買賣為城市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必要條件。
聯合國把這樣的措施稱為“法律授權”(legal empowerment)的過程,將社會的所有成員都納入法治的平等保護之下是消除不公和貧窮最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
這個過程在世界歷史上已經顯示出顯著的影響,率先在歐洲和北美興起的法治化——開始通過各種自由憲章對不同形式的群體和組織進行權利授予——在過去的幾百年給那里的人們提供了自由發展的保障,釋放的巨大能量改變了全球的面貌,而這個過程正在世界其它地區擴展。
中國這次對本國農民的授權已經引起各界的廣泛歡迎,但隨之而來的也有謹慎甚至是擔憂。最關注的問題也許是,農民的權利是否真正能夠在遇上侵犯和糾紛的時候得到保障?這已不光是土地政策的問題,需要至少與此同步推進的是司法程序的獨立和公正透明、權力的制衡監督以及信息的自由流通。
不過,農民獲得土地使用轉讓權本身將有利于農民捍衛自身的各項基本權利,至少很可能進一步提高中國農民乃至全體公民的權利意識。畢竟,授權只是建立公正的法治社會的一方面,自覺的捍衛自身和他人的權利是鞏固現有權利和贏得進一步授權的必要前提,這次授權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