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用堿解氮擴散法測定土壤堿解氮來衡量榆林市黃河沿岸棗園氮的供應能力,佳縣堿解氮含量為13.65 mg#8226;kg-1,清澗堿解氮含量為4.3 mg#8226;kg-1,兩地供氮能力差,而且每層土間的差異較大,這種差異主要與當地地理環境氣候和土地管理及土壤結構等因素有關。
關鍵詞:堿解氮;堿解擴散法;肥力指標;棗園;土壤;榆林市
中圖分類號:S665.1;S15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08)08-0895-02
土壤堿解氮是土壤各種營養元素特別是氮的主要來源,這部分氮易被植物吸收,主要有銨態氮#65380;硝態氮#65380;氨基酸#65380;酰胺和易分解的蛋白質,在植物生長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關果園土壤堿解氮的研究報道較多[1-10],但棗園土壤,尤其是黃河沿岸陜西榆林地區棗園土壤堿解氮含量的測定報道較少[11]。佳縣和清澗是陜西省著名的紅棗產區,棗業已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系統研究榆林市黃河沿岸棗園土壤堿解氮的含量有利于了解當地棗園土壤的基本養分供應情況以及為同類地區合理施肥與土壤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方法
1.1 材料
1.1.1 土樣的采集與預處理 本次試驗外業工作始于2007年3月,選取榆林市黃河沿岸的清澗縣和佳縣為代表樣地。清澗王家河采樣點為黃河灘地沙壤土,約有6.67 hm2,所栽棗樹品種為木棗,樹齡約為30~50年。佳縣小會坪采樣點屬黃河灘地沙壤土,約有40 hm2,所種棗樹品種主要為長木棗,樹齡約為30~50年,在棗樹中還間作有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豆(Glycine max),甘薯(Ipomoea batatas),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es)等。本次采樣是在距棗樹 1 m左右處以30×30 cm2樣方取樣,然后用100 mL環刀取土,每隔5 cm深取一個土樣,共取4層土樣。再采用5點法取樣法,把取好的土混合均勻4分法取舍帶回室內測試。試驗所用土樣均為風干土樣,將其通過1 mm篩孔裝入干凈塑料袋中備用。
1.1.2 試劑和儀器 試劑:溴甲酚綠(天津市東方衛生材料廠),甲基紅(天津市東方衛生材料廠),氫氧化鈉溶液(天津市耀華化學劑有限責任公司),硼酸(西安化學試劑廠),硫酸(西安三浦精細化工廠),無水碳酸鈉(西安化學試劑廠),凡士林(西安化學試劑廠),硫酸亞鐵粉末(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儀器:隔水式電熱恒溫箱(型號PYX-PHS-40x50_85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微量滴定管(沈陽市玻璃儀器廠),擴散皿,酸式滴定管(沈陽市玻璃儀器廠),土壤篩(浙江上市道墟張興紗篩廠)。
1.2 方法
土壤堿解氮含量測定采用1 mol#8226;L-1 NaOH堿解擴散法[12]。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室內測定和計算得出陜西榆林地區棗園堿解氮含量(表1)。清澗土壤0~20 cm堿解氮平均含量為4.3 mg#8226;kg-1,10~15 cm>5~20 cm=5~10 cm>0~5 cm,堿解氮含量變幅為2.8~6.2 mg#8226;kg-1,變幅較小,含量較統一,堿解氮含量較低。佳縣土壤0~20 cm堿解氮含平均含量為13.65 mg#8226;kg-1,0~5 cm>15~20 cm>5~10 cm>10~15 cm,基本上是隨著土層的加深堿解氮含量減少,這符合黃土高原溝壑區小流域土壤養分分布特征。堿解氮含量變幅26.6~7.0 mg#8226;kg-1,變幅比清澗大,基本上與黃河高原溝壑區小流域土壤養分分特征堿解氮變幅為8.88~103.67 mg#8226;kg-1基本上相符,屬堿解氮缺乏地。

根據方差分析得知清澗#65380;佳縣棗林土壤堿解氮含量普遍偏低,每層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3 討論
清澗#65380;佳縣棗園土壤堿解氮含量少的原因和當地地理條件是分不開的,這兩地處于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溝壑區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該區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的土壤養分隨徑流而流失,造成其養分含量較低堿解氮含量少[12],加上農民重用輕養,導致了土壤肥力的退化和生產力的降低。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侵蝕也是造成該棗園堿解氮含量低的原因,水土流失受自然因素和人為生產活動的共同作用,從而導致土壤質量衰退,肥力降低[13]。
造成清澗佳縣棗園土壤堿解氮含量低的原因還和當地土壤的物理性質有關。該樣區棗園屬于沙壤土,土壤通透性良好,透水排水快,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由于沙子含量較高,使該區土壤缺乏營養元素和膠體,土壤保蓄能力差,養分易流失,因此養分缺乏氮含量減少[14]。
該區棗園土壤堿解氮含量低和微生物也有關。由于當地植被少氣侯干燥降水量不足,就影響到微生物活動進而影響到氮的轉化[14]。
總之,榆林市黃河沿岸棗園土壤堿解氮含量低是因為該樣地地處黃土高原,與其長期以來形成的土地性質#65380;耕作方式#65380;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分不開的。可以通過增加地面覆蓋保持水土流失而減少養分的丟失。
參考文獻:
[1] 劉建玲,廖文華,張志華,等. 河北省中南部蘋果園土壤養分的消長及分布[J]. 園藝學報,2006,33(4):705-708.
[2] 秦嗣軍,呂德國,李作軒,等. 櫻桃根際土壤酶活性與土壤養分動態變化及其關系研究[J].土壤通報,2006,37(6):1 175-
1 178.
[3] 孟月華,李付國,賈小紅,等. 平谷桃園養分管理現狀及其問題分析[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06(6):54-56,61.
[4] 廖志氣,林 電,鄭麗燕,等. 海南島香蕉園土壤肥力現狀及變化趨勢分析[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6,6(1):107-111.
[5] 鐘士傳. 臨沂栗園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8):1 420,1 452.
[6] 張新明,王建武,陳厚彬,等. 增城市荔枝園土壤肥力狀況調查與分析[J].福建果樹,2004(2):29-30.
[7] 張英利,馬愛生,楊巖榮,等. 陜西蘋果產區土壤養分狀況研究初報[J]. 土壤肥料,2003(5):41-42.
[8] 陳明智. 菠蘿園土壤肥力退化的調查[J]. 土壤肥料,2002(6): 29-31.
[9] 李美陽,曲柏宏,陳艷秋,等. 延邊蘋果梨園土壤營養狀況的研究[J]. 延邊大學農學報,2001,23(1):16-21.
[10] 姜遠茂,彭福田,張宏彥,等. 山東省蘋果園土壤有機質及養分狀況研究[J].土壤通報,2001,32(4):167-169.
[11] 李新崗,同金霞,王鴻哲,等.陜北地區中陽木棗生態適應性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0,15(2):13-18.
[12] 陸 欣.土壤肥料學[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13] 郭躍試.論農業耕作對土壤侵蝕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1995,9(4):94-97.
[14] 王改蘭,段建南,李旭霖,等.黃土丘陵區土壤—作物系統氮素特征與管理[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5,11(5):57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