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猝死的患者中,以冠心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者為多見,但在臨床上有不少患者發病前卻無明顯癥狀,耽誤了就診而導致死亡。有人會問,得了急性心梗不是胸痛得要命嗎?為何有的人無此癥狀呢?
我們知道,心臟是一個有疼痛感覺的器官,為啥會出了問題而不發信號呢?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這是因心臟疼痛“警報系統”失靈造成的,其原因多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心臟病變部位不同,對疼痛敏感不一樣,如病變在右冠狀動脈,則對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現疼痛;有的發生心內膜下心肌損害時常無疼痛感覺。
二是個體差異對疼痛敏感不一樣。如老年人對疼痛敏感性差,主要是全身各器官系統老化,感覺遲鈍,對疼痛敏感性降低,如果還有腦萎縮或癡呆,語言表達能力下降,說不出個所以然,更會掩蓋病情。
三是無痛心梗多見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冠狀動脈病往往導致多條血管病變,可從冠狀動脈主干到微小動脈,而一般冠心病的病變主要在冠脈主干或大的分支,較少累及小動脈或微動脈。因病變范圍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所患心肌缺血、損傷和壞死較一般患者嚴重得多,加上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圍神經病變,植物神經功能受損,感覺神經受累,這樣便會使痛覺變得遲鈍甚至沒有痛覺。
四是與情緒改變有關,如過度緊張、疲勞等,可使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下降,變得遲鈍。值得警惕的是,無痛性心肌梗死比一般心梗嚴重得多,有的發病開始就出現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突然猝死的也并不鮮見。所以,對無痛性心梗一點兒也不能掉以輕心。
無痛性心梗是心臟疼痛“警報系統”失靈,不發信號,但并非無一點征象。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者及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心慌氣短、不能平臥、咳嗽、咯粉紅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壓降低等征象時,應想到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及時到醫院看醫生,做心電圖等項檢查,以早確診早治療,防止猝死的發生。
編輯/于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