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是手指上的一根小刺
我的一個朋友一天突然覺得自己患上了絕癥,因為他用手指按身上每一個部位都覺得疼痛,一夜之間他幾乎要崩潰了。
第二天,他絕望地來到醫院做了全面檢查,可是身上所有的地方都很正常。一個醫生無意中捏住了他的手指,他立馬就說,完了完了,連指頭都疼得厲害。醫生仔細一看,原來他的食指上有一根木刺。
其實他什么病也沒有,只不過是手指上插入了一根小刺,這才讓他按每一個部位都會有疼痛的感覺。
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其實就是你的手指頭上的一根小小的刺,當你太在意這個小刺了,就覺得生活處處都有磨難和苦痛。
忘了這根小刺,幸福又是如此的貼近,生活又是如此甜蜜!
(摘自《科教新報》文/葛取兵)
做做花匠又何妨
有位朋友,比我早半年退休。我曾約他來我家小坐,他一直沒來,我便去叩他的門。他熱情地招呼我進屋。我說:“閑著,怎么也不找我聊聊?”他說:“這半年來極少出門?!?/p>
“懶得見熟人。有些人,勢利得很,你在位時,老遠就放聲喊你一聲局長;如今見你,形同路人,讓我覺得很不是滋味?!庇讶苏f。為開導他,我給他講了一個在報上看到的故事:一位外國游客在法國游覽一座美麗的花園。導游說,這美麗歸功于一位老花匠。游客親自去看花匠工作,發現他干得很投入、很認真。游客十分欣賞花匠,決定高薪聘他去自己的國家??衫匣ń硡s說,我在自己的國家生活得很好,我很熱愛我的工作,我不想離開。游客后來才知道,老花匠竟然是法國前任總統密特朗。友人聽罷,說“是編的故事吧”?
我說:“真有其事。一位曾經權傾一方的總統,退職后樂此不疲地修理花園,還把平凡的工作做得很漂亮??偨y尚能如此,何況你我這等普通人!”生命是一種交換的過程,有失必有得,關鍵在于如何看待。退休了,可以做自已喜歡的事,學會自滿自足。
(摘自《健康時報》文/羅光榮)
太清靜不利老人健康
有些老年人為了圖個清靜,在把兒女們的婚事安排好之后,便與他們分開住。長期在這種安靜的環境中生活,環境是清靜了,但這種清靜的環境對老人的健康不利。
在清靜的環境中,沒有人一起聊天,也聽不到富有生活氣息的聲音,時間長了性情就會變得孤僻,對周圍的一切漠不關心,從而喪失生活的信心,健康狀況日趨下降。
其實,大自然中許多聲音對老年人的健康是極其有益的,如鳥語蟲鳴、海浪拍岸、松濤陣陣……這些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給人一種良性刺激,穩定人體的內環境。優美的音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煥發,對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老年人不應要求生活環境過于安靜。
老年人應積極而適量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書法、音樂、戲劇、繪畫、養花、集郵等,以陶冶情操。還要處理好人際關系,做到與眾同樂,喜當“頑童”,結交知音,經常談心。當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時,應向好友們宣泄郁悶,互相安慰,以助保持心情舒暢。(摘自《健康報》文/徐雙標)
入秋宜養肺
秋季天氣干燥,易傷人陰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出現頭痛唇干、手足心熱、大便干結等現象,冬季易患許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復感冒等,往往與秋季肺陰受損有關。中醫認為,金秋養肺最適宜,養肺的主要方法有:
摩鼻不少人的鼻腔對冷空氣過敏,秋季一到,便傷風、流涕。對此,經常按摩鼻部有好處。具體做法: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后,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迎香穴位于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每天摩鼻1~2遍。
深呼吸伸開雙臂,盡量擴張胸部,然后大口吸氣,大口吐氣。可以站著做,也可以在慢跑、行走或做操時做,目的是吐出濁氣,吸進新鮮氧氣,改善肺部的氣血循環,讓氣血多流通,增加血中的氧氣,以便促進有氧代謝,增強免疫力,加快對肺部細胞的修復,從而達到潤肺的目的。做深呼吸,最好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多少下可量力而行。
食補金秋季節,燥邪為盛,最易傷及肺,此時可通過食療起到潤肺之效。常用食療是百合湯: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湯,連同百合服下;梨汁飲:藕汁、梨汁、生姜汁、蘿卜汁各50毫升飲服。上述食療均能潤肺清熱、止咳化痰、生津養肺。
(摘自《浙江老年報》文/齊念慈)
散步要講究“平衡”
提起散步,也許很多人會說,不就是走走路嗎?其實并不這么簡單。
不同類型的老年人,散步的姿勢也有所不同。
體質虛弱者散步時,應適當將兩只手臂甩開,步伐邁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這樣可以盡量將全身活動開,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參與到運動中,有效地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時左右。必要時還可拄個拐杖,拐杖的高度要與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
高血壓患者散步時,盡量使腳掌著地、胸脯挺起,不要彎腰駝背,以免壓迫胸部,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步伐應以中慢速為宜,不要太快,否則容易使血壓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而應選擇晚飯后。因為一般來說,早晨人體血壓最高,傍晚相對穩定。
冠心病患者散步時,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誘發心絞痛。散步最好在餐后半小時到一小時后,每天兩三次,每次半小時。
糖尿病患者散步時,要特別注意先吃點東西,不能餓著肚子,否則很容易使大腦供血不足,出現低血糖,嚴重時還會因頭暈導致摔跤。餐后散步時,步幅可以適當加大,挺起胸脯,甩開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
肥胖者散步時,可適當將散步的時間、距離拉長,并將運動量加大些。最好堅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散步時可適當走快些,使體內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燒,從而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由于每個人的心肺功能不一樣,所以散步時要量力而行。根據各自身體的承受能力,加快或減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現胸悶、心慌、頭暈等情況,就應該停下休息。
(摘自《老人報》文/段本歆)
父親的讀書養生法
父親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曾做過他半年的學生。記得那時,父親在語文課上很喜歡帶領同學們誦讀課文。他退休后,曾練過一陣太極,還學跳了幾天舞,不過父親后來還是找到了最適合他的養生方法,那就是讀書。
父親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早飯過后出去走走,然后回家讀一個小時的書;中午小眠,起床后在陽臺上活動活動,然后再讀一個小時的書;晚飯后和母親出去散會兒步。父親現在讀的,都是一些比較輕松閑適、充滿人生哲理的文章,比如劉墉的散文他就很喜歡,說是散淡之中不乏人生的哲理,適合他這個年齡的人閱讀。
父親很喜歡從書中找樂,讀到好句,就會大聲地誦讀給母親聽。他說,讀書是最能陶冶人性情的。讀上一兩本好書,人的心胸也會變得博大,思想豁然開朗,從而祛病延年。
父親以讀書養生,效果還真不錯。這幾年體檢,身體的各項指標都很正常。而且父親的心性也越來越平和,在我們遇到煩心事時,他開導我們的話總是充滿了哲理。
西漢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崩夏昱笥褌儾环料裎腋赣H那樣,把讀書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方法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摘自《家庭醫生報》文/田小勇)
老人宜用蕎麥枕
選擇枕頭應因人而異,但最好是使用有一定可塑性的枕頭,也就是說要硬一點的。
一般而言,年輕人的枕頭需要保證頸部肌肉完全放松,而老人的枕頭需要講究安全和舒適。老人的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因此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生。在挑選枕頭時,最好選擇稍有一點硬度、透氣性較好的,枕芯內部要能產生一定的摩擦。這樣,隨著頭部的轉動而隨時流動塑形,可起到均勻承托的作用,既保證了呼吸的通暢,又使頭頸部肌肉得到放松。蕎麥皮枕頭比較適合老年人。此外,蠶砂、茶葉、決明子都屬于這類可塑形、透氣性好的枕芯。對于有頸椎病的患者,如果用這些材質做枕頭,會更加有利治療。相反,一些纖維類的枕芯偏柔軟,不太適宜老年人使用,并且化纖類物品會對過敏體質的老人有一定影響。
(摘自《家庭保健報》文/孫淑英)
光腳鍛煉抗衰老
老年人赤足鍛煉有抗衰老的作用。
人的足部血液循環的好壞直接影響腦部的血液循環,赤足活動不但能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力量,還能提高踝關節的柔韌性。赤腳時對足底穴位的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并調節內分泌功能,提高肌體對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
如果您第一次嘗試赤足鍛煉,最好穿上襪子,避免受傷感染。第一次走15分鐘左右,最好在鵝卵石或草地上進行,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剛開始每周1~2次為宜。
有些老人體質寒涼,就不要嘗試赤腳鍛煉,以免適得其反。
(摘自《周末》文/胡風)
長壽者的心理素質
1.樂觀地估計自己的生命極限。有些人稍上點年紀就暮氣沉沉,感嘆“來日無多”。這種心理狀態是難以使人長久保持生命活力的重要原因。
2.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生命價值。欲長壽者牢記自己人老雄心在,老了仍可有所為,余熱亦可生輝,自己對社會、家庭及他人永遠是一個有用的人,切莫輕視自身存在的價值。
3.積極地尋求自己的生活樂趣。老年人應積極尋求生活的樂趣,培養自己情操,增強機體活力。
4.主動平衡自己的生理狀態。老年人首先要做到自身與環境的平衡,以防病邪的侵襲;其次要保持營養平衡,不過飽過饑;再次要動靜平衡,勞逸結合;更重要的是保持心理平衡,做到自己內心和諧。
5.始終保持無求乃安的心理。老年人應主動調節自己的欲望心理,面對現實,隨遇而安,樹立知足常樂之心,有助于延年益壽。
(摘自《當代健康報》文/李秀英)
老來養生學會“放”
放下身份——老年人離退休后應坦然面對現實,自我“掉價”,安心當個普通老百姓,無怨無悔。
放寬心胸——胸懷開闊,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不要把芝麻瑣事惦記在心,自尋煩惱。
放眼看世界——想得開,看得遠,以大局為重,不為個人眼前利害斤斤計較。
放心自在——遇事但求盡心,對事情盡心盡力,也就心安理得、逍遙自在了。
放聲大笑——樂觀而幽默,歡笑對人生,天天樂呵呵,事事笑咪咪,無愁一身輕。
放開腳步——健康始于足下,經常到大自然中走走,堅持適當運動,強身健體。
放松肌肉——生活不要繃得太緊,順其自然,合乎規律,勞逸結合,強身健體。
放身求樂——放開手腳、廣求樂趣,但不是放蕩無羈,縱情聲色,而是把身心調整到“安適”的境界,這個功夫就是“知足常樂”。
放手濟世——仁者壽,樂者健,多為別人著想,樂善好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摘自《老年日報》文/華揚)
變速行走給身體補氧
老年人因生理功能逐漸減退,肺和支氣管組織功能也會逐年減弱,如果進行一些步行鍛煉,就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肺部吸氧能力,改善身體缺氧狀況。
老年人步行可采取變速行走法,就是在行走時變換速度,如先采用中速或快速走30秒至1分鐘,后緩步走2分鐘,交替進行,行走的具體速度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來定,關鍵是要改變行走的速度。行走時要盡量挺胸,配合呼吸鍛煉,一般走4步一吸氣,走6步一呼氣。每天行走1~2次。
變速走可促進下肢和腹部肌肉有節律舒縮,雙臂的擺動也有助于增加肺的通氣量,使肺功能得到增強。每日步行路程為1000~2000米,也可根據自己身體狀況而定。在行走時如出現明顯頭昏、眼花、胸痛等不適癥狀時,要暫停鍛煉;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心衰的老人,不宜用此法。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文/佚名)
有希望 壽命長
對老年人來說,充滿希望尤為重要。有了希望,生活就有了目標和動力,生活會過得更充實、更快樂、更幸福,人就容易健康長壽。
沒有任何希望的人,生活必然會感到空虛無聊,這樣會加快身心衰老。如果有希望,實現希望的過程和結果都會給你帶來快樂。人在快樂的時候,精神處于最佳狀態,生理活動也處于最佳狀態。希望可以增強人的生存意志。有一個波蘭人在德國集中營飽受苦難卻頑強地活下來,他的經驗是對未來充滿希望,不絕望。據科學家研究,節日來臨前的一段時間,重癥患者的死亡率比較低;節日過后死亡率急劇上升。這和患者節前抱有和親人見一面的希望有關。
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就是給自己一個目標,給自己一點信心。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將活得生機勃勃,激昂澎湃,不會將生命浪費在一些無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無限的。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能夠擁有豐富多彩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能控制機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在。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長,但我們卻可以安排好當前的生活。希望能否實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激發了我們的生命激情。
(摘自《天津老年時報》文/王銳)
我的四字養生法
健康的身體來自科學的運動和良好的心態。20年前,我患椎間盤脫出、萎縮性胃炎、膽結石等病,經常住院。從那時起,我開始調整自己。如今,我紅光滿面,精神煥發??偨Y20年來我的養生之道,可概括為“動、笑、侃、掉”4個字。
動:即積極參加運動。我結合自己的身體特點,堅持3種鍛煉方式:一是堅持晨泳20年,風雨無阻;二是晚上散步半小時;三是在器械上運動半小時。目前,我的許多疾病不治而愈,體重始終保持在63公斤左右。能吃能睡,精神飽滿,思維敏捷,創作欲望很高。
笑:即笑口常開。我和幾位好友組織一個“找樂兒俱樂部”,隔一段時間聚聚,說逗樂的話,做逗樂的事。人不能把大事小事都擱在心里。遇事要想開點,樂呵點,大度點。笑可以消除憂傷,可以增強免疫功能。
侃:即跳出自我封閉的圈子,改變因老帶來的角色困惑,走出家門,多與人接觸,多與他人聊天,及時吐出憋在心里的話。像水壺一樣,常有排氣孔隨時排氣,就不會爆裂。“侃”,不但可以愉悅身心,還可以了解社會,活躍思想,使思維敏捷。
掉:即自覺掉價兒。人都有過輝煌,也有過平淡。上升與下降,在位與下崗,都是正?,F象,要積極應對。忘記過去恩怨事,留得真情從頭越,不比名,不比利,不與他人比高低,擺正自己的位置,掉點價兒,知足常樂最適宜。
(摘自《天津老年時報》文/武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