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長的身材,大大的眼睛,平靜的性格。眼前的劉子歌給人一種說不出的與眾不同的感覺。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劉子歌的名字,而如今她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已經成為了繼羅雪娟之后,中國泳壇“新天后”。
8月14日,水立方,劉子歌一戰成名。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時間向中國代表團和劉子歌的父母發去賀電。劉子歌奪冠的第二天,寶山區體育局副局長劉秋蘋等一行5人就來到了遼寧本溪市平山區春建街,向劉子歌的家鄉親人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劉子歌的父親劉立輝握著劉秋蘋的手說:“感謝上海的培養,沒有上海寶山的引進,就沒有子歌的今天!”
劉子歌和她的教練金煒在2004年被引進上海,代表寶山參加比賽,2005年進入上海市體校。由于劉子歌進步很快,2006年她進入市一隊,2007年底赴澳大利亞訓練了一個多月后,劉子歌入選國家隊。

這位姑娘從遼寧本溪來到上海,其中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劉子歌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和很多運動員不同的是,她小時候學習成績優異,還曾是班里的班長。12年前劉子歌在本溪體校開始學游泳,目的只是鍛煉身體。
劉子歌的教練金煒曾在澳大利亞俱樂部,跟隨主教練肯·伍德執教4年。伍德正是本屆奧運100米蛙后瓊斯和200米女蝶季軍希佩爾的恩師。金煒回國組建的海艦游泳俱樂部,引用的俱樂部理念和訓練體系,統統來自澳大利亞。
在這樣的環境里,金煒旗下的弟子進步神速,而且在國內泳壇也是小有名氣。2003年至2004年間,上海寶山游泳隊為了迎接市運會,準備引進人才,當時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韓秀芳、奧辦主任黃衛方等希望寶山能在全國范圍廣納賢才,于是寶山區體育局副局長、當年曾參加過首屆德國世界中學生游泳比賽的劉秋蘋首先想到了金煒,并先后同寶山區體育局局長劉鳴、市體校教練陳健波、市隊老教練曹洪機三次到遼寧本溪挑選隊員。據金煒透露,當時上海方面本來想要挑選幾名男選手,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看到了15歲的劉子歌,隨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表示想看看這位小隊員在水里的情況。
當小子歌在水里輕松展示泳姿時,來自上海的教練發現,這個隊員不但身材勻稱,而且動作協調,黏水性極佳,水感極強。上海游泳教練馬上表示:“希望這個女孩能夠來上海。”
要知道,沒有成績的少女要想加入上海游泳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引進運動員需要有長遠眼光,上海市體育局曾在九運會后出臺了明確的人才引進辦法,只有單項全國前八名的運動員才有可能進入上海隊。由于劉子歌進的是寶山隊和上海游泳二隊,所以不受上述規定影響,寶山區體育局很快向上級匯報,也安排金煒到上海執教。就這樣,2004年4月金煒帶著劉子歌和石峰等幾名有潛力的隊員來到了上海訓練,并于2006年正式在上海注冊。
劉子歌的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得益于金煒教練先進的執教理念,二是得益于上海體育的大環境。
前中國游泳隊總教練陳運鵬說,劉子歌的技術合理,省力有效;身體位置平,手腿配合和呼吸十分協調,技術結構和伍德的得意門生希佩爾幾乎如出一轍。2007年1月至3月,劉子歌隨教練金煒到澳大利亞特訓。師出名門的金煒掌握了當今世界游泳強國最先進的訓練理念和手段,可以說,金煒的訓練方法完全和美、澳等游泳強國同步,最終使劉子歌力克原世界紀錄保持者希佩爾、波蘭衛冕冠軍葉杰伊恰克。
除此之外,上海的大環境也為劉子歌和其教練的成功提供了廣闊發展平臺。上海體育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黃衛方告訴記者,只有1000多萬人口的上海能夠躋身體育強市的行列,“正是因為我們既作技術變革,又能夠進行人才深加工,把二流人才變成一流人才,把一流人才變成超一流人才。上海之所以能打造出劉翔、姚明、王勵勤、錢震華、常昊這樣的精品,正是人才深加工的結果。”
劉子歌平時很安靜,性格溫和。她向記者透露:“平時不怎么逛街,到了周末找家飯店,吃點東北菜或川菜,已經是很享受了。”
劉子歌一般不用手機,上網也不多,平時消遣也就是看看書和電視。她喜歡看哲學類的書,比如《道德經》《古文觀止》,此外她還非常喜歡看《百家講壇》。也許是因為小時候就很愛學習,劉子歌在游泳隊還堅持看書、學習英語,這種訓練之外的勤奮,給她成績的進步帶來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實現了奧運冠軍的夢想后,那么下一個目標是什么呢?“我期待四年后能夠成功衛冕!”劉子歌又把目標瞄向了下屆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