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強烈的反對呼聲,韓國政府仍宣布:為紀念建國60周年、并推動國家整體經濟,韓國政府在8月15日——韓國光復節,實施大赦及減刑。
此次大赦中共有34萬多名囚徒獲利,他們或重獲自由,或恢復公權,或減少刑期。其中包括現代汽車總裁鄭夢九、SK集團會長崔泰源、韓華集團總裁金升淵等74名前企業負責人獲得大赦,不少人還在大赦后恢復原職。而且,很多獲得大赦的企業負責人距獲刑僅僅數月。

對企業負責人經濟犯罪的處罰從輕、從緩,是韓國的一貫作風。僅從最近發生的三星集團前董事長李健熙逃稅案上就可見一斑。該案中,李健熙被指控的多項罪名被法官駁回,最終李健熙不過獲刑3年、緩刑5年,并罰款1100億韓元。可能是過于優待,所以李健熙此次并沒有在大赦名單之內。
其實,即使沒有大赦,韓國對待有罪的企業家往往也采取網開一面的態度。
以此次被大赦的企業家為例,在今年6月被認定參與非法籌集秘密資金、侵吞集團巨額資金罪的鄭夢九,量刑時只被判3年監禁、緩期5年執行,另外必須為社區服務300小時。在今年5月被認定粉飾財務報表和非法股票交易罪的崔泰源雖被判監禁,但最終還是緩期執行。而身犯純刑事罪——去年7月因“以黑社會方式”報復傷人且證詞矛盾的金升淵僅獲區區18個月的監禁。
如此優待在其他國家幾乎難以想象。
但是,傳統歸傳統,此次大赦并不是毫無來由。韓國政府為此次大赦發表的聲明指出:大赦大批獲罪的經濟界人士是為了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加速政府重振韓國經濟的努力,大規模增加就業機會。
韓國經濟難道糟到了如此地步?看來,韓國總統李明博是這么認為的。李明博對外公開宣稱,盡管很難,但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因為商業管理者在做海外生意時出現了問題,投資者情緒非常低落。”
韓國司法部門也印證了李明博的觀點:大赦企業界人士是希望他們能通過積極投資、開發海外市場的途徑,來重振韓國經濟、創造就業機會,以協助韓國突破面臨的嚴重經濟困境。由司法部門來關心經濟部門的問題,情況急迫由此可見。
但是,韓國的反對黨并不接受這些理由。
批評者指責同為企業界出身的李明博對企業罪犯過于寬大。韓國的民主黨更譴責這次大赦是“針對某一特殊階層,將造成國家分裂”。
首爾大學貿易學教授金山昭也對大赦的最終結果表示了擔心:“我懷疑政府大赦后,國家經濟是否能得到復蘇。大赦企業負責人的意義等同于政府通過縱容經濟犯罪,破壞社會遵守法律的精神,這將威脅韓國經濟的長期增長。”
韓國的企業家英雄的文化由來已久。在韓國國內,知名的企業家備受尊敬,他們往往被民眾視為民族英雄,政府也十分鼓勵私營企業的發展。在韓國人的思想中,努力發展企業首先是為國分憂,其次是為國爭光,所以,企業家在經營企業中出現問題是值得原諒的。因為他們的初衷是好的,經營中的問題不過是在好的方向和道路上的違規操作,都是小節。所以,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韓國近年來企業家犯罪不斷,從家族行賄到詐騙資金,案件數量驚人,犯罪的企業家也有恃無恐。
有溫床必定會滋生犯罪,大赦只不過是繼續犯罪的借口。針對韓國如此頻繁的大赦,來自韓國更多的質疑是:大赦的最終效果真的是能加速經濟振興,還是政府在有意“縱容”經濟犯罪,以從中漁利?